再生料级配水稳层的填充料混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9008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08
再生料级配水稳层的填充料混配装置,包括多个存料罐,所述的多个存料罐通过第一混配输送结构与第二混配输送结构连接;所述的存料罐包括罐体,罐体上设有支架和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通过第一固定座与罐体连接,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设置在罐体内的搅拌过滤结构连接。采用上述结构,采用多个存料罐配合混料,多级混配输送相结合,输送过程中持续分级混料,提升了混配效率和效果;采用防堵料结构配合进料端进料,避免进料过程中出现堵料的情况,并进一步提升混配效率;整个装置密封性好,混配过程中不会出现扬尘,结构合理,便于操作使用,实用性极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再生料级配水稳层的填充料混配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弃混凝土再生
,特别是再生料级配水稳层的填充料混配装置。
技术介绍
再生料级配水稳层是一种利用再生混凝土等建筑再生料通过合理分配各级颗粒而制成的一种水稳层,水稳层是水泥稳定碎石层的简称,即采用水泥固结级配碎石,通过压实,养护完成。水稳的配合比应事先在实验室内进行配合比试配,以确定水泥掺量和粗细集料比例,同时确定最大干密度。其中再生料级配水稳层的填充料需要预先混配,填充料的混配质量可以直接影响到再生料级配水稳层的各种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再生料级配水稳层的填充料混配装置,采用多个存料罐配合混料,多级混配输送相结合,输送过程中持续分级混料,提升了混配效率和效果;采用防堵料结构配合进料端进料,避免进料过程中出现堵料的情况,并进一步提升混配效率;整个装置密封性好,混配过程中不会出现扬尘,结构合理,便于操作使用,实用性极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再生料级配水稳层的填充料混配装置,包括多个存料罐,所述的多个存料罐通过第一混配输送结构与第二混配输送结构连接;所述的存料罐包括罐体,罐体上设有支架和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通过第一固定座与罐体连接,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设置在罐体内的搅拌过滤结构连接;所述的第一混配输送结构包括与罐体卸料端连接的集中管,集中管通过导料管与第一螺旋输送机上的第一进料结构连接,第一螺旋输送机上设有与第二混配输送结构配合的第一出料管;所述的第二混配输送结构包括与第一出料管配合的设置在第二螺旋输送机上的第二进料结构,第二螺旋输送机上设有第二出料管。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搅拌过滤结构包括一端与第一电机输出端链接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设有多组第一搅拌杆,第一搅拌杆上设有可以转动的搅拌片,转轴的另一端设有锥台罩,锥台罩上设有多个过滤网。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罐体内设有承重环,承重环上设有多个与锥台罩配合的滚珠。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进料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螺旋输送机上并与导料管连通的进料管,进料管通过第二固定座与第二电机连接,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设置与进料管内的第二转轴连接,第二转轴上设有多个第二搅拌杆。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二进料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螺旋输送机进料端上的进料罩,进料罩上设有密封罩,进料罩和密封罩上设有与第一螺旋输送机配合的配合槽,第二螺旋输送机上的第三电机通过第三固定座与第二螺旋输送机的外壳连接,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与设置在进料罩上的第三转轴上的第二传动轮配合传动,第三转轴上设有多个第三搅拌杆。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支架的底部设有防滑垫。本技术所提供的再生料级配水稳层的填充料混配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多个存料罐配合混料,多级混配输送相结合,输送过程中持续分级混料,提升了混配效率和效果;(2)采用防堵料结构配合进料端进料,避免进料过程中出现堵料的情况,并进一步提升混配效率;(3)整个装置密封性好,混配过程中不会出现扬尘,结构合理,便于操作使用,实用性极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存料罐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过滤搅拌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承重环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混配输送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进料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二混配输送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进料罩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存料罐1,第一混配输送结构2,第二混配输送结构3,罐体4,支架5,防滑垫6,第一电机7,第一固定座8,第一转轴9,第一搅拌杆10,搅拌片11,锥台罩12,承重环13,过滤网14,滚珠15,集中管16,导料管17,第一螺旋输送机18,第一进料结构19,第一出料管20,第二电机21,第二固定座22,第二转轴23,第二搅拌杆24,第二螺旋输送机25,进料罩26,第二出料管27,密封罩28,配合槽29,第三电机30,第三固定座31,第一传动轮32,第二传动轮33,传动带34,第三转轴35,第三搅拌杆36,进料管37。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8中,再生料级配水稳层的填充料混配装置,包括多个存料罐1,所述的多个存料罐1通过第一混配输送结构2与第二混配输送结构3连接;所述的存料罐1包括罐体4,罐体4上设有支架5和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通过第一固定座8与罐体4连接,第一电机7的输出端与设置在罐体4内的搅拌过滤结构连接;所述的第一混配输送结构2包括与罐体4卸料端连接的集中管16,集中管16通过导料管17与第一螺旋输送机18上的第一进料结构19连接,第一螺旋输送机18上设有与第二混配输送结构3配合的第一出料管20;所述的第二混配输送结构3包括与第一出料管20配合的设置在第二螺旋输送机25上的第二进料结构,第二螺旋输送机25上设有第二出料管27。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搅拌过滤结构包括一端与第一电机7输出端链接的第一转轴9,第一转轴9上设有多组第一搅拌杆10,第一搅拌杆10上设有可以转动的搅拌片11,转轴9的另一端设有锥台罩12,锥台罩12上设有多个过滤网14。在存料罐1中预先搅拌松动原料,并过滤结块原料,便于后期混配加工,从而提升混配效率。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罐体4内设有承重环13,承重环13上设有多个与锥台罩12配合的滚珠15。辅助锥台罩12的转动,保证过滤结构转动稳定性。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进料结构19包括设置在第一螺旋输送机18上并与导料管17连通的进料管37,进料管37通过第二固定座22与第二电机21连接,第二电机21的输出端与设置与进料管37内的第二转轴23连接,第二转轴23上设有多个第二搅拌杆24。采用搅拌结构配合进料,避免堵料情况发生,进一步提升混配效率。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二进料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螺旋输送机25进料端上的进料罩26,进料罩26上设有密封罩28,进料罩26和密封罩28上设有与第一螺旋输送机18配合的配合槽29,第二螺旋输送机25上的第三电机30通过第三固定座31与第二螺旋输送机25的外壳连接,第三电机30的输出端上设有第一传动轮32,第一传动轮32通过传动带34与设置在进料罩26上的第三转轴35上的第二传动轮33配合传动,第三转轴35上设有多个第三搅拌杆36。采用搅拌结构配合进料,避免堵料情况发生,进一步提升混配效率。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支架5的底部设有防滑垫6。提升了存料罐1进料稳定性,防滑。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为:使用时,混配的各类物料在存料罐1中通过第一电机7工作搅拌松动,避免物料存放过程中出现的结块影响物料混配,松散过滤后的物料通过集中管16和导料管17进入第一混配输送结构2中,并通过第一进料结构19搅拌辅助进料,然后被第一螺旋输送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再生料级配水稳层的填充料混配装置,包括多个存料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存料罐(1)通过第一混配输送结构(2)与第二混配输送结构(3)连接;/n所述的存料罐(1)包括罐体(4),罐体(4)上设有支架(5)和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通过第一固定座(8)与罐体(4)连接,第一电机(7)的输出端与设置在罐体(4)内的搅拌过滤结构连接;/n所述的第一混配输送结构(2)包括与罐体(4)卸料端连接的集中管(16),集中管(16)通过导料管(17)与第一螺旋输送机(18)上的第一进料结构(19)连接,第一螺旋输送机(18)上设有与第二混配输送结构(3)配合的第一出料管(20);/n所述的第二混配输送结构(3)包括与第一出料管(20)配合的设置在第二螺旋输送机(25)上的第二进料结构,第二螺旋输送机(25)上设有第二出料管(27)。/n

【技术特征摘要】
1.再生料级配水稳层的填充料混配装置,包括多个存料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存料罐(1)通过第一混配输送结构(2)与第二混配输送结构(3)连接;
所述的存料罐(1)包括罐体(4),罐体(4)上设有支架(5)和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通过第一固定座(8)与罐体(4)连接,第一电机(7)的输出端与设置在罐体(4)内的搅拌过滤结构连接;
所述的第一混配输送结构(2)包括与罐体(4)卸料端连接的集中管(16),集中管(16)通过导料管(17)与第一螺旋输送机(18)上的第一进料结构(19)连接,第一螺旋输送机(18)上设有与第二混配输送结构(3)配合的第一出料管(20);
所述的第二混配输送结构(3)包括与第一出料管(20)配合的设置在第二螺旋输送机(25)上的第二进料结构,第二螺旋输送机(25)上设有第二出料管(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料级配水稳层的填充料混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过滤结构包括一端与第一电机(7)输出端链接的第一转轴(9),第一转轴(9)上设有多组第一搅拌杆(10),第一搅拌杆(10)上设有可以转动的搅拌片(11),转轴(9)的另一端设有锥台罩(12),锥台罩(12)上设有多个过滤网(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料级配水稳层的填充料混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家平魏关玉林平卢阳斌
申请(专利权)人:枝江市亮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