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压装置及基于加压装置的蓝藻藻液预处理方法和蓝藻活细胞快速荧光染色计数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861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压装置及基于加压装置的蓝藻藻液预处理方法和蓝藻活细胞快速荧光染色计数方法,属于水环境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加压装置能够用于对蓝藻样本进行加压处理,具有气囊结构的蓝藻经加压处理后,死亡但裂解不充分的蓝藻气囊被破坏,不影响活性藻体的细胞膜完整性,从而对活性蓝藻染色计数结果无干扰,气囊中的气体溶解到细胞液中,并向细胞壁外扩散,细胞外水分子和荧光染料更多的进入细胞内,导致藻细胞密度增大而下沉,藻体与荧光染料接触更充分,染色更快,染色效果更好,荧光显微镜观察时染色结果更典型,便于计数和判读,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压装置及基于加压装置的蓝藻藻液预处理方法和蓝藻活细胞快速荧光染色计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环境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加压装置及基于加压装置的蓝藻藻液预处理方法和蓝藻活细胞快速荧光染色计数方法。
技术介绍
蓝藻水华爆发后会分泌大量藻毒素危害水环境和人类健康,准确监测活性蓝藻数量对预警水华现象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监测活性蓝藻数量的常用方法为荧光染色显微计数法,即利用荧光染料分别对蓝藻总细胞和蓝藻死亡细胞进行染色,再于荧光显微镜下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观察计数,计算出蓝藻活细胞的数量。但是蓝藻死亡细胞的细胞膜完整性较好和气囊完好性较多时,容易出现死亡细胞染色不均匀或染不上色的情况,进而会导致镜检时死亡细胞荧光强度较弱或无荧光,降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压装置及基于加压装置的蓝藻藻液预处理方法和蓝藻活细胞快速荧光染色计数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加压装置能够对具有气囊结构的蓝藻进行加压处理,加压处理后的蓝藻藻液进行蓝藻活细胞荧光染色计数,检测准确度高。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压装置,包括原水罐1、空气加压组件2和压力作用组件3;所述原水罐1和空气加压组件2分别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压力作用组件3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进水阀1-1;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进气阀2-1。优选的,所述压力作用组件3的侧壁或底部开设有取液口。优选的,所述压力作用组件3为压力套管,所述压力作用组件3的取液口设置于底部,所述加压装置还包括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取液口连通的收集罐4;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排水阀3-1。优选的,所述压力作用组件3为有机玻璃柱,所述压力作用组件3的取液口设置于侧壁,所述压力作用组件3的侧壁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取样口、第二取样口和第三取样口。优选的,所述第一取样口和第二取样口的间距为80~120mm;所述第二取样口和第三取样口的间距为80~120mm。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方案所述加压装置的蓝藻藻液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压力作用组件3中加入待测蓝藻水样至待测蓝藻水样的水位达到压力作用组件3总高度的2/5~4/5;2)将空气加压组件2的运行压力设定为0.5~0.7MPa,向压力作用组件3中通入压缩空气2~3min。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蓝藻活细胞快速荧光染色计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照上述方案所述蓝藻藻液预处理方法对待测蓝藻藻液进行预处理;取预处理后的样品进行离心,对所述离心得到的沉淀进行清洗后重悬,得到第一重悬液,将所述第一重悬液和碘化丙啶溶液混合进行第一染色,对第一染色后的反应物进行离心,清洗沉淀,再离心,重悬沉淀,得到第一染色液;S2.取预处理后的样品和鲁哥试剂混合,于黑暗条件下放置40~60h,得到混合液;所述混合液进行离心、对离心得到的沉淀进行清洗和重悬后,得到第二重悬液,将所述第二重悬液和碘化丙啶溶液混合,进行第二染色,对第二染色后的反应物进行离心,清洗沉淀,再离心,重悬沉淀,得到第二染色液;S3.使用荧光显微镜红色滤光片分别对第一染色液和第二染色液进行藻细胞观察计数;对所述第一染色液中发出红色荧光的细胞进行计数,得到水样蓝藻死亡细胞数;对所述第二染色液中发出红色荧光的细胞进行计数,得到水样蓝藻总细胞数;水样蓝藻活细胞数为水样蓝藻总细胞数减去水样蓝藻死亡细胞数;步骤S1和S2之间没有时间顺序限制;步骤S1和S2中所述碘化丙啶溶液以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剂;所述碘化丙啶溶液中碘化丙啶的质量浓度独立为300~500μg/mL。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荧光显微镜的物镜放大倍数为20x。优选的,所述第一染色和第二染色的时间独立为1~2min。优选的,所述磷酸盐缓冲液的pH值为7.0;所述磷酸盐缓冲液包括质量浓度为1.7~1.8g/100mL的Na2HPO4和质量浓度为0.9~1g/100mL的NaH2PO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压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加压装置能够用于对蓝藻样本进行加压处理,具有气囊结构的蓝藻经加压处理后,死亡但裂解不充分的蓝藻气囊被破坏,但不影响活性藻体的细胞膜完整性,从而对活性蓝藻染色计数结果无干扰,气囊中的气体溶解到细胞液中,并向细胞壁外扩散,细胞外水分子和荧光染料更多的进入细胞内,导致藻细胞密度增大而下沉,藻体与荧光染料接触更充分,染色更快;气囊在藻体中分布较多且均匀,气囊破裂,气体流出,在对蓝藻藻液进行荧光染色计数时,更多的荧光染料随水分子快速进入藻体细胞占据气囊破裂前所用空间,荧光染料颜色沉积加深,染色效果更好,解决了死亡藻体细胞膜裂解不充分、荧光染料进入有限、染色效果差的问题,荧光显微镜观察时染色结果更典型,便于计数和判读,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加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原水罐、2为空气加压组件、3为压力作用组件、4为收集罐、1-1为进水阀、2-1为进气阀、3-1为排水阀、5为排气阀;图2为实施例2中加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原水罐、2为空气加压组件、3为压力作用组件、1-1为进水阀、2-1为进气阀、31为第一取样口、32为第二取样口、33为第三取样口、5为排气阀。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压装置,包括原水罐1、空气加压组件2和压力作用组件3;所述原水罐1和空气加压组件2分别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压力作用组件3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进水阀1-1;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进气阀2-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压力作用组件3的侧壁或底部优选的开设有取液口。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优选的通过同一主管道与压力作用组件3的顶部连接,原水罐1的原水进水管和空气加压组件2的进气管共用一条管道,通过进气阀和进水阀控制开闭,减少开口数量,增加气密性,降低开口多漏气引起的压力消耗。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空气加压组件2优选的包括空压机;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压力作用组件中工作压力优选为0~1.0MPa。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压力作用组件3的高度为500~600nm。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压力作用组件3优选为压力套管,所述压力作用组件3的取液口设置于底部,所述加压装置还包括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取液口连通的收集罐4;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排水阀3-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加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其中,1为原水罐、2为空气加压组件、3为压力作用组件、4为收集罐、1-1为进水阀、2-1为进气阀、3-1为排水阀、5为排气阀。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压力作用组件3的形状包括圆柱状;所述压力作用组件3的直径为80~120mm,更优选为100mm。在本专利技术中,收集罐4收集藻液使用的出水管道优选为1条。在本专利技术中,收集罐4中的藻体是加压处理后的总藻体,混合均匀后进行取样鉴定,代表性强,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压力作用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压装置,包括原水罐(1)、空气加压组件(2)和压力作用组件(3);/n所述原水罐(1)和空气加压组件(2)分别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压力作用组件(3)的顶部连通;/n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进水阀(1-1);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进气阀(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压装置,包括原水罐(1)、空气加压组件(2)和压力作用组件(3);
所述原水罐(1)和空气加压组件(2)分别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压力作用组件(3)的顶部连通;
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进水阀(1-1);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进气阀(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作用组件(3)的侧壁或底部开设有取液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作用组件(3)为压力套管,所述压力作用组件(3)的取液口设置于底部,所述加压装置还包括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取液口连通的收集罐(4);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排水阀(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作用组件(3)为有机玻璃柱,所述压力作用组件(3)的取液口设置于侧壁,所述压力作用组件(3)的侧壁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取样口、第二取样口和第三取样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取样口和第二取样口的间距为80~120mm;所述第二取样口和第三取样口的间距为80~120mm。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加压装置的蓝藻藻液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压力作用组件(3)中加入待测蓝藻水样至待测蓝藻水样的水位达到压力作用组件(3)总高度的2/5~4/5;
2)将空气加压组件(2)的运行压力设定为0.5~0.7MPa,向压力作用组件(3)中通入压缩空气2~3min。


7.一种蓝藻活细胞快速荧光染色计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权利要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敏潘杨李岱谢沁璇周永健郑超吴亚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