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堆叠式散热片的生产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858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堆叠式散热片的生产模具,涉及堆叠式散热片生产技术领域,该堆叠式散热片的生产模具,包括模具底座和堆叠放置框架,所述堆叠放置框架设于模具底座的上方,且堆叠放置框架与模具底座之间连接有四个可调节支撑柱,四个所述可调节支撑柱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堆叠放置框架的内部镂空形成有腔槽,且腔槽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直线滑槽,所述腔槽的内部插设有等距离分布的隔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直线滑槽、第二直线滑块、限位螺杆和限位孔的设置,能够实现模具内部空间的调节,从而实现模具能够适应不同规格散热片的生产,有效的增加了模具的适用范围,大大的提高了模具的实用性,以便于模具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堆叠式散热片的生产模具
本技术属于堆叠式散热片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堆叠式散热片的生产模具。
技术介绍
散热片是一种给电器中的易发热电子元件散热的装置,多由铝合金、黄铜或青铜做成板状、片状、多片状等。一般散热片在使用中要在电子元件与散热片接触面涂上一层导热硅脂,使元器件发出的热量更有效地传导到散热片上,再经散热片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去。而堆叠式散热片是散热片中的一种,在堆叠式散热片生产过程中,一般需采用生产模具,以便于堆叠式散热片的生产,提高堆叠式散热片的生产效率。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堆叠式散热片的生产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不能实现模具内部空间的调节,导致模具不能适应不同规格散热片的生产,造成模具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制,影响模具的实用性,另外,不能实现模具的高度调节,导致模具不能适应不同高度的需求,不便于使用者操作,影响堆叠式散热片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堆叠式散热片的生产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能实现模具内部空间的调节,导致模具不能适应不同规格散热片的生产,另外不能实现模具的高度调节,导致模具不能适应不同高度的需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堆叠式散热片的生产模具,包括模具底座和堆叠放置框架,所述堆叠放置框架设于模具底座的上方,且堆叠放置框架与模具底座之间连接有四个可调节支撑柱,四个所述可调节支撑柱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堆叠放置框架的内部镂空形成有腔槽,且腔槽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直线滑槽,所述腔槽的内部插设有等距离分布的隔板,且等距离分布的隔板的两端均安装有与直线滑槽相匹配的第一直线滑块,所述腔槽的内部位于隔板的一侧还插设有限位板,且限位板的两端均安装有与直线滑槽相匹配的第二直线滑块,所述堆叠放置框架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限位孔,且其中两个限位孔的内部均螺接有限位螺杆,两个所述限位螺杆分别贯穿两个第二直线滑块。优选的,所述可调节支撑柱包括上连接柱和下连接柱,其中,所述下连接柱的内部镂空形成有内腔,且下连接柱的顶部螺接有紧固螺杆,所述上连接柱的底端安装有中间连杆,且中间连杆插入内腔中,所述中间连杆的表壁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螺接孔,且螺接孔与紧固螺杆相匹配,所述堆叠放置框架的顶部一侧嵌设有水平泡。优选的,所述中间连杆的两端均安装有限位条,所述内腔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且两个限位槽与两个限位条一一对应。优选的,所述紧固螺杆位于下连接柱外部的一端安装有旋拧杆,且旋拧杆的两侧均开设有圆弧槽。优选的,所述限位条远离中间连杆一侧的两端相对的角均以圆弧倒角过渡,形成表壁圆滑的弧部。优选的,所述腔槽的一侧开设有豁口,使得腔槽形成“匸”字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直线滑槽、第二直线滑块、限位螺杆和限位孔的设置,能够实现模具内部空间的调节,从而实现模具能够适应不同规格散热片的生产,有效的增加了模具的适用范围,大大的提高了模具的实用性,以便于模具的使用。(2)本技术通过可调节支撑柱的设置,利用支撑柱的长度调节,能够实现模具的高度调节,从而实现模具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需求,以便于模具的使用,有助于使用者操作,可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堆叠式散热片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隔板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限位板的侧视图;图6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图7为图2中的B处放大图;图中:1-模具底座;2-可调节支撑柱;21-上连接柱;22-紧固螺杆;23-中间连杆;24-螺接孔;25-限位条;26-下连接柱;27-内腔;28-限位槽;3-堆叠放置框架;4-隔板;5-限位螺杆;6-限位板;7-直线滑槽;8-腔槽;9-水平泡;10-第一直线滑块;11-第二直线滑块;12-限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堆叠式散热片的生产模具,包括模具底座1和堆叠放置框架3,堆叠放置框架3设于模具底座1的上方,且堆叠放置框架3与模具底座1之间连接有四个可调节支撑柱2,四个可调节支撑柱2呈矩形阵列分布,堆叠放置框架3的内部镂空形成有腔槽8,且腔槽8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直线滑槽7,腔槽8的内部插设有等距离分布的隔板4,且等距离分布的隔板4的两端均安装有与直线滑槽7相匹配的第一直线滑块10,腔槽8的内部位于隔板4的一侧还插设有限位板6,且限位板6的两端均安装有与直线滑槽7相匹配的第二直线滑块11,堆叠放置框架3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限位孔12,且其中两个限位孔12的内部均螺接有限位螺杆5,两个限位螺杆5分别贯穿两个第二直线滑块11。具体,在堆叠式散热片生产时,使用者将隔板4插进堆叠放置框架3内部的腔槽8中,此时,第一直线滑块10插进直线滑槽7中,同时使得相应数量隔板4之间的间距相同,而后使用者将散热片分别放置于相邻两个隔板4之间,并将限位板6插进堆叠放置框架3内部的腔槽8中,此时,第二直线滑块11插进直线滑槽7中,直至限位板6抵触隔板4,然后使用者将限位螺杆5旋进相应的限位孔12中,以将限位板6和堆叠放置框架3卡接限位,最后使用者在散热片的顶部涂抹焊锡液,并将散热板放置于散热片的顶部,待焊锡液冷却凝固,以此实现堆叠式散热片的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者可根据堆叠式散热片的规格,选择相应数量的隔板4,并通过第二直线滑块11和直线滑槽7滑动调节限位板6在腔槽8中的位置,而后使用者将相应数量的散热片插进相邻两个隔板4之间,重复上述步骤,实现堆叠式散热片的生产,从而实现模具内部空间的调节,使得模具能够适应不同规格散热片的生产,有效的增加了模具的适用范围,大大的提高了模具的实用性,以便于模具的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可调节支撑柱2包括上连接柱21和下连接柱26,其中,下连接柱26的内部镂空形成有内腔27,且下连接柱26的顶部螺接有紧固螺杆22,上连接柱21的底端安装有中间连杆23,且中间连杆23插入内腔27中,中间连杆23的表壁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螺接孔24,且螺接孔24与紧固螺杆22相匹配,堆叠放置框架3的顶部一侧嵌设有水平泡9。具体,在模具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根据自身高度的需求,调节模具的高度,即先将紧固螺杆22由螺接孔24中旋出,并将堆叠放置框架3向上拉动,此时,上连接柱21底部的中间连杆23沿下连接柱26内部的内腔27中移动,使得上连接柱21和下连接柱26之间间距,直至堆叠放置框架3的高度满足使用者的高度需求,同时,使用者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堆叠式散热片的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底座(1)和堆叠放置框架(3),所述堆叠放置框架(3)设于模具底座(1)的上方,且堆叠放置框架(3)与模具底座(1)之间连接有四个可调节支撑柱(2),四个所述可调节支撑柱(2)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堆叠放置框架(3)的内部镂空形成有腔槽(8),且腔槽(8)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直线滑槽(7),所述腔槽(8)的内部插设有等距离分布的隔板(4),且等距离分布的隔板(4)的两端均安装有与直线滑槽(7)相匹配的第一直线滑块(10),所述腔槽(8)的内部位于隔板(4)的一侧还插设有限位板(6),且限位板(6)的两端均安装有与直线滑槽(7)相匹配的第二直线滑块(11),所述堆叠放置框架(3)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限位孔(12),且其中两个限位孔(12)的内部均螺接有限位螺杆(5),两个所述限位螺杆(5)分别贯穿两个第二直线滑块(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堆叠式散热片的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底座(1)和堆叠放置框架(3),所述堆叠放置框架(3)设于模具底座(1)的上方,且堆叠放置框架(3)与模具底座(1)之间连接有四个可调节支撑柱(2),四个所述可调节支撑柱(2)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堆叠放置框架(3)的内部镂空形成有腔槽(8),且腔槽(8)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直线滑槽(7),所述腔槽(8)的内部插设有等距离分布的隔板(4),且等距离分布的隔板(4)的两端均安装有与直线滑槽(7)相匹配的第一直线滑块(10),所述腔槽(8)的内部位于隔板(4)的一侧还插设有限位板(6),且限位板(6)的两端均安装有与直线滑槽(7)相匹配的第二直线滑块(11),所述堆叠放置框架(3)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限位孔(12),且其中两个限位孔(12)的内部均螺接有限位螺杆(5),两个所述限位螺杆(5)分别贯穿两个第二直线滑块(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堆叠式散热片的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支撑柱(2)包括上连接柱(21)和下连接柱(26),其中,所述下连接柱(26)的内部镂空形成有内腔(27),且下连接柱(26)的顶部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国良李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昌荣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