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油分的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833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油分的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外壳,外壳形成有前壳部,前壳部开设有排气口,前壳部与静涡旋间形成排气腔;油分壳体,油分壳体设于前壳部上,油分壳体与前壳部间形成油分通道,油分通道与排气口连通,油分通道具有止挡部,油分壳体上设有油分入口,油分入口连通油分通道和排气腔;油分芯棒,油分芯棒设于油分通道内,油分芯棒内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连通油分通道和排气口,油分芯棒与油分通道之间形成有螺旋通道,螺旋通道与油分通道连通,螺旋通道与油分入口连通,油分芯棒上设置有接触部。通过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应用,改善了压缩机的储油能力,避免了安装过程中产生杂质,进一步提高了压缩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油分的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
,尤其涉及一种内置油分的压缩机。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产量进一步提升,用户对新能源汽车性能各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较多的新能源汽车的空调制冷系统采用的是涡旋压缩机,但汽车生产者为了保证新能源汽车的车身重量和内部安装空间的设计合理,往往对车用涡旋压缩机的设计要求较高,必然使得压缩机的结构更为紧凑、体积更小,但这也造成了压缩机自身的用于存储润滑油的储油空间相对有限。同时,目前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涡旋压缩机的最高转速正在不断提高,而压缩机的高速运转又极易导致大量的润滑油随着冷媒排放到了系统中,从而引发压缩机的可靠性问题以及系统能效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油分的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外壳,所述压缩机本体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靠近所述压缩机本体的静涡旋的一侧形成有一前壳部,所述前壳部上开设有一排气口,所述前壳部与所述静涡旋之间形成有一排气腔;油分壳体,所述油分壳体设置于所述前壳部靠近所述静涡旋的一侧,所述油分壳体与所述前壳部之间形成有一油分通道,所述油分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设置,所述油分通道内具有一止挡部,所述油分壳体上设置有一油分入口,所述油分入口连通所述油分通道和所述排气腔;油分芯棒,所述油分芯棒安装于所述油分通道内,所述油分芯棒内形成有一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连通所述油分通道的另一端和所述排气口,所述油分芯棒的外侧与所述油分通道之间形成有一螺旋通道,所述螺旋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油分通道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所述螺旋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油分入口连通,且所述油分芯棒上设置有一接触部,所述接触部抵于所述止挡部上。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油分壳体与所述外壳为一体式结构。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油分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通道部、第二通道部和第三通道部,所述油分芯棒安装于所述第二通道部和所述第三通道部内,所述第一通道部远离所述第二通道部的一端贯穿所述外壳设置并形成所述排气口。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部的内轮廓大于所述第二通道部的内轮廓,所述第二通道部的内轮廓大于所述第三通道部的内轮廓,所述第二通道部与所述第三通道部之间形成所述止挡部。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油分芯棒包括呈一体式结构的管体、螺旋叶片和固定套,所述管体设置于所述油分通道内,所述管体内形成所述排气通道,所述螺旋叶片套设于所述管体的中部的外侧,所述固定套套设于所述管体靠近所述排气口的一端的外侧上,所述管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三通道内,所述螺旋叶片和所述固定套均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内。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形成于所述螺旋叶片远离所述排气口的一端上,所述接触部具有至少一竖直接触面和至少一螺旋连接面,所述竖直接触面的一端与所述螺旋连接面连接,竖直接触面和螺旋连接面的连接处形成有倒角结构,所述倒角结构具有一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与所述止挡部相抵,所述抵接面与所述油分通道的轴线呈20°夹角设置。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油分壳体远离所述排气口的一侧内形成有一储油室,所述第三通道部远离所述第二通道部的一端开设有一油分出口,所述储油室通过所述油分出口与所述第三通道部连通设置,且所述油分出口的内轮廓小于第三通道部的内轮廓。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油分芯棒靠近所述排气口的一端的外壁与所述油分通道的内壁过盈挤压配合以固定所述油分芯棒于所述油分通道内。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油分芯棒采用铝制材料或耐油耐冷媒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C字形卡簧,所述第一通道部和所述第二通道部的连接处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一卡槽,所述C字形卡簧安装于所述卡槽内并抵于所述油分芯棒靠近所述排气口的一端。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地改善了压缩机的储油能力,合理地利用了压缩机的内部空间;同时保证了在对油分芯棒的安装更为简便且牢固,避免了安装过程中产生杂质混入润滑油中,在放宽了对油分芯棒的制造要求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压缩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内置油分的压缩机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内置油分的压缩机的油分芯棒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内置油分的压缩机的油分通道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内置油分的压缩机的卡槽装配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内置油分的压缩机的C字形卡簧示意图。附图中:1、外壳;2、前壳部;21、排气口;22、排气腔;23、油分壳体;24、油分通道;3、止挡部;25、油分入口;4、油分芯棒;41、排气通道;42、螺旋通道;43、接触部;241、第一通道部;242、第二通道部;243、第三通道部;401、管体;402、螺旋叶片;403、固定套;404、竖直接触面;405、螺旋连接面;26、储油室;27、油分出口;5、C字形卡簧;6、卡槽;7、倒角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图1至图5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内置油分的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外壳1,压缩机本体设置于外壳1内,外壳1靠近压缩机本体的静涡旋的一侧形成有一前壳部2,前壳部2上开设有一排气口21,前壳部2与静涡旋之间形成有一排气腔22;油分壳体23,油分壳体23设置于前壳部2靠近静涡旋的一侧,油分壳体23与前壳部2之间形成有一油分通道24,油分通道24的一端与排气口21连通设置,油分通道24内具有一止挡部3,油分壳体23上设置有一油分入口25,油分入口25连通油分通道24和排气腔22;油分芯棒4,油分芯棒4安装于油分通道24内,油分芯棒4内形成有一排气通道41,排气通道41连通油分通道24的另一端和排气口21,油分芯棒4的外侧与油分通道24之间形成有一螺旋通道42,螺旋通道42的一端与油分通道24的另一端连通设置,螺旋通道42的另一端与油分入口25连通,且油分芯棒4上设置有一接触部43,接触部43抵于止挡部3上。进一步地,油气混合物由压缩机本体内流出至静涡旋上的排气腔22内,继而通过油分入口25进入到螺旋通道42,在压力的作用下油气混合物进行旋转并沿油分通道24朝向远离排气口21的一端流动,到达末端时油滴因自身重量的原因被分离出,多余的气体由排气通道41朝向排气口21流出;同时,通过接触部43与止挡部3的匹配相抵,使得油分芯棒4被稳定地定位于油分通道24内。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油分壳体23与外壳1为一体式结构。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油分通道2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通道部241、第二通道部242和第三通道部243,油分芯棒4安装于第二通道部242和第三通道部243内,第一通道部241远离第二通道部242的一端贯穿外壳1设置并形成排气口21。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通道部24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油分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压缩机本体;/n外壳,所述压缩机本体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靠近所述压缩机本体的静涡旋的一侧形成有一前壳部,所述前壳部上开设有一排气口,所述前壳部与所述静涡旋之间形成有一排气腔;/n油分壳体,所述油分壳体设置于所述前壳部靠近所述静涡旋的一侧,所述油分壳体与所述前壳部之间形成有一油分通道,所述油分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设置,所述油分通道内具有一止挡部,所述油分壳体上设置有一油分入口,所述油分入口连通所述油分通道和所述排气腔;/n油分芯棒,所述油分芯棒安装于所述油分通道内,所述油分芯棒内形成有一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连通所述油分通道的另一端和所述排气口,所述油分芯棒的外侧与所述油分通道之间形成有一螺旋通道,所述螺旋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油分通道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所述螺旋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油分入口连通,且所述油分芯棒上设置有一接触部,所述接触部抵于所述止挡部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油分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本体;
外壳,所述压缩机本体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靠近所述压缩机本体的静涡旋的一侧形成有一前壳部,所述前壳部上开设有一排气口,所述前壳部与所述静涡旋之间形成有一排气腔;
油分壳体,所述油分壳体设置于所述前壳部靠近所述静涡旋的一侧,所述油分壳体与所述前壳部之间形成有一油分通道,所述油分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设置,所述油分通道内具有一止挡部,所述油分壳体上设置有一油分入口,所述油分入口连通所述油分通道和所述排气腔;
油分芯棒,所述油分芯棒安装于所述油分通道内,所述油分芯棒内形成有一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连通所述油分通道的另一端和所述排气口,所述油分芯棒的外侧与所述油分通道之间形成有一螺旋通道,所述螺旋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油分通道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所述螺旋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油分入口连通,且所述油分芯棒上设置有一接触部,所述接触部抵于所述止挡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油分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壳体与所述外壳为一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油分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通道部、第二通道部和第三通道部,所述油分芯棒安装于所述第二通道部和所述第三通道部内,所述第一通道部远离所述第二通道部的一端贯穿所述外壳设置并形成所述排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油分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部的内轮廓大于所述第二通道部的内轮廓,所述第二通道部的内轮廓大于所述第三通道部的内轮廓,所述第二通道部与所述第三通道部之间形成所述止挡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置油分的压缩机,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刚牟英涛李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立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