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式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523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5
一种涡旋式压缩机,通过减小回油引导件的尺寸来实现成本降低。涡旋式压缩机(10)具有外壳(11)、涡旋式压缩机构(40)、马达(20)、曲轴(30)、油分离部件(70)和回油通路(P)。马达(20)的转子(22)在旋转方向(R)上进行旋转。油分离部件(70)配置于马达(20)的下方。油分离部件(70)抑制制冷剂的流动对润滑油的搅拌。回油通路(P)将润滑油从马达(20)的上方向下方引导。在油分离部件(70)设置有用于使润滑油落下的缺口(76)。在俯视观察时,缺口(76)的面积(A1)的中心(76G)与回油通路(P)的流路面积(A2)的中心(PG)相比在旋转方向(R)上偏移了偏移距离(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旋式压缩机
具有用于对制冷剂和油进行分离的油分离部件的涡旋式压缩机。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05637号公报)公开的涡旋式压缩机具有油分离板。油分离板固定于压缩机构和马达的下方。油分离板将设置于外壳的下部的存油部与制冷剂回旋的空间隔开。由此,油分离板抑制可能由于制冷剂气体的流动与存油部接触而产生的润滑油的搅拌。润滑油从存油部被吸上来,被供给到压缩机构。润滑油离开压缩机构后,向油分离板落下。在油分离板设置有用于使润滑油向存油部落下的开口。在油分离板的开口固定有回油引导件,以将润滑油的落下路径与制冷剂隔开。采用从马达的上方延伸到油分离板的较长的回油引导件导致涡旋式压缩机的成本升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0563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第1观点的涡旋式压缩机具有外壳、涡旋式压缩机构、马达、曲轴、油分离部件和回油通路。涡旋式压缩机构配置于外壳的内部。马达配置于外壳的内部且配置于涡旋式压缩机构的下方。马达具有定子和转子。转子在旋转方向上旋转。曲轴连接涡旋式压缩机构和马达。油分离部件配置于马达的下方。油分离部件抑制制冷剂的流动对润滑油的搅拌。回油通路将润滑油从马达的上方向马达的下方引导。在油分离部件设置有用于使润滑油落下的缺口。在俯视观察时,缺口的面积的中心与回油通路的面积的中心相比在旋转方向上偏移了偏移距离G。根据该结构,在制冷剂的回旋流使从回油通路落下的润滑油向转子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移动的情况下,缺口能够接受润滑油。因此,能够将润滑油回收于存油部。第2观点的涡旋式压缩机在第1观点的涡旋式压缩机中,定子的下端和油分离部件分开高低差H。高低差H相对于偏移距离G的比率H/G为0.38以上且50以下。根据该结构,缺口能够高效地接受向转子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移动的润滑油。第3观点的涡旋式压缩机在第1观点或第2观点的涡旋式压缩机中,缺口的面积A1相对于回油通路的流路面积A2的比率A1/A2为1.9以上且3.8以下。根据该结构,缺口能够高效地接受向油分离部件落下的润滑油。第4观点的涡旋式压缩机在第1观点~第3观点的任意一个观点的涡旋式压缩机中,润滑油在温度80℃以上且120℃以下时表现出3.30mm2/s以上且4.46mm2/s以下的粘度。根据该结构,缺口能够高效地接受向油分离部件落下的润滑油。第5观点的涡旋式压缩机在第1观点~第4观点的任意一个观点的涡旋式压缩机中,定子具有位于定子的外周的芯切割部。回油通路包含芯切割部。根据该结构,回油通路包含芯切割部。因此,在马达的高度上,不需要构成回油通路的专用部件。第6观点的涡旋式压缩机在第1观点~第5观点的任意一个观点的涡旋式压缩机中,还具有轴承和框架。轴承配置于马达的下方。轴承将曲轴支承为能够旋转。框架支承轴承。油分离部件安装于框架。根据该结构,支承轴承的框架和将油与制冷剂分离的油分离部件是分体的。因此,能够提高框架和油分离部件的强度。第7观点的涡旋式压缩机在第6观点的涡旋式压缩机中,框架具有固定于外壳的第1固定脚和第2固定脚。油分离部件具有第1部位和第2部位。第2部位位于回油通路的下方。从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按照第1部位和第1固定脚的顺序进行配置。从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按照第2部位和第2固定脚的顺序进行配置。缺口设置于第2部位,并且未设置于第1部位。根据该结构,在第1部位未设置缺口。因此,存油部的润滑油与制冷剂的回旋流隔开,因此,抑制润滑油从涡旋式压缩机排出的现象。第8观点的涡旋式压缩机在第1观点~第7观点的任意一个观点的涡旋式压缩机中,油分离部件安装于外壳。根据该结构,油分离部件安装于外壳。因此,在外壳的内周附近,抑制位于存油部的润滑油被制冷剂搅拌。附图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0的剖视图。图2是涡旋式压缩机10的一部分部件的侧视图。图3是涡旋式压缩机10的一部分部件的侧视图。图4是下部框架60和油分离部件70的立体图。图5是下部框架60和油分离部件70的俯视图。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A的下部框架60和油分离部件70A的俯视图。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0B的剖视图。图8是油分离部件70B的俯视图。标号说明10、10B:涡旋式压缩机11:外壳12:存油部20:马达21:定子21a:芯切割部22:转子30:曲轴35:上部轴承36:下部轴承(轴承)37:偏心轴承40:涡旋式压缩机构50:上部框架51:油引导件52:制冷剂引导件60:下部框架(框架)61:第1固定脚62:第2固定脚63:第3固定脚70、70A、70B:油分离部件71:第1部位74:第2部位76、76A:缺口76G:缺口的面积的中心77:第3部位79:回油通路部位A1:缺口的面积A2:流路面积G:偏移距离H:高低差P:回油通路PG:回油通路的流路面积的中心R:旋转方向具体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1)整体结构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0的剖视图。涡旋式压缩机10用于对作为流体的低压制冷剂进行压缩,由此生成高压制冷剂。涡旋式压缩机10具有外壳11、马达20、曲轴30、涡旋式压缩机构40、上部框架50、下部框架60、油分离部件70、油引导件51(图2)和制冷剂引导件52(图3)。(2)详细结构(2-1)外壳11如图1所示,外壳11收纳涡旋式压缩机10的各种部件。外壳11具有主体部11a、上部11b和下部11c。主体部11a具有大致圆筒形状。上部11b和下部11c与主体部11a气密地接合。在上部11b设置有吸入管15。在主体部11a设置有喷出管16。在下部11c的附近设置有用于贮留润滑油的存油部12。(2-2)马达20马达20产生用于驱动涡旋式压缩机构40的动力。马达20配置于外壳11的内部。马达20配置于涡旋式压缩机构40的下方。马达20具有定子21和转子22。定子21具有未图示的绕组。绕组将涡旋式压缩机10接受的电力转换为磁力。定子21具有大致圆筒形状。定子21固定于主体部11a。在定子21的外周设置有被称为芯切割部21a的缺口。由芯切割部21a构成的主体部11a与定子21之间的空隙作为制冷剂的通路发挥功能。转子22设置于定子21的附近。转子22具有未图示的永磁体。转子22具有大致圆筒形状。定子21的绕组和转子22的永磁体进行相互作用,由此,转子22进行旋转。(2-3)曲轴30曲轴30将马达20产生的动力传递到涡旋式压缩机构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旋式压缩机(10),所述涡旋式压缩机(10)具有:/n外壳(11);/n涡旋式压缩机构(40),其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n马达(20),其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且配置于所述涡旋式压缩机构的下方,并且具有定子(21)和在旋转方向(R)上旋转的转子(22);/n曲轴(30),其连接所述涡旋式压缩机构和所述马达;/n油分离部件(70),其配置于所述马达的下方,并且抑制制冷剂的流动对润滑油的搅拌;以及/n回油通路(P),其将所述润滑油从所述马达的上方向所述马达的下方引导,/n在所述油分离部件(70)设置有用于使所述润滑油落下的缺口(76),/n在俯视观察时,所述缺口的面积A1的中心(76G)与所述回油通路的流路面积A2的中心(PG)相比在所述旋转方向上偏移了偏移距离G。/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131 JP 2020-0152401.一种涡旋式压缩机(10),所述涡旋式压缩机(10)具有:
外壳(11);
涡旋式压缩机构(40),其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
马达(20),其配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且配置于所述涡旋式压缩机构的下方,并且具有定子(21)和在旋转方向(R)上旋转的转子(22);
曲轴(30),其连接所述涡旋式压缩机构和所述马达;
油分离部件(70),其配置于所述马达的下方,并且抑制制冷剂的流动对润滑油的搅拌;以及
回油通路(P),其将所述润滑油从所述马达的上方向所述马达的下方引导,
在所述油分离部件(70)设置有用于使所述润滑油落下的缺口(76),
在俯视观察时,所述缺口的面积A1的中心(76G)与所述回油通路的流路面积A2的中心(PG)相比在所述旋转方向上偏移了偏移距离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中,
所述定子的下端和所述油分离部件(70)分开高低差H,
所述高低差H相对于所述偏移距离G的比率H/G为0.38以上且5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中,
所述缺口的所述面积A1相对于所述回油通路的所述流路面积A2的比率A1/A2为1.9以上且3.8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木康介塚义友武田仁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