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压缩机供油结构、卧式压缩机和调温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2123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压缩机供油结构、卧式压缩机和调温设备,包括:曲轴,卧式布置,所述曲轴具有曲轴油孔;储油装置,具有储油腔,所述曲轴的尾部伸入所述储油腔,所述储油装置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吸油管,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吸油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向所述储油装置的下方伸出;其中,所述吸油管与所述曲轴传动连接,所述曲轴带动所述吸油管转动以将润滑油供入所述储油腔。其在压缩机低速工作、吸排气压力差不大、倾斜工作等工况条件下,依然能保证冷冻机油进入曲轴,向运动部件进行润滑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压缩机供油结构、卧式压缩机和调温设备
本技术用于压缩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卧式压缩机供油结构、卧式压缩机和调温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卧式涡旋压缩机是利用压差供油的方式,曲轴首尾两端存在压力差,使高压一侧冷冻机油,在压力的作用下,克服重力,经吸油管到底曲轴尾部,再经曲轴油孔,向曲轴中部和头部供油给各摩擦副,保证摩擦副间有足够的润滑油进行冷却润滑。由于卧式涡旋压缩机曲轴不浸泡在油池内,冷冻机油需要克服重力的作用经吸油管往上吸油到达与曲轴油孔同一平面高度,经曲轴油孔,向压缩机各摩擦副间提供足够多的冷冻机油进行冷却润滑。但是,利用压差供油方式的卧式涡旋压缩机在低速工作和吸排气压力差不大的工况条件下,供油量不足导致压缩机摩擦副润滑不足,零件间的摩擦阻力增大,造成零件磨损,影响压缩机寿命。或者在压缩机倾斜工作情况下,由于吸油管不能浸泡在油池内,润滑油在足够的压力差的情况下,仍无法经过吸油管到达曲轴油孔,长时间缺油情况下,运动部件间摩擦力增大,磨损增大,温度升高,直接造成零件损坏,压缩机卡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卧式压缩机供油结构、卧式压缩机和调温设备,其在压缩机低速工作、吸排气压力差不大、倾斜工作等工况条件下,依然能保证冷冻机油进入曲轴,向运动部件进行润滑冷却。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一种卧式压缩机供油结构,包括:曲轴,卧式布置,所述曲轴具有曲轴油孔;储油装置,具有储油腔,所述曲轴的尾部伸入所述储油腔,所述储油装置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吸油管,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吸油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向所述储油装置的下方伸出;其中,所述吸油管与所述曲轴传动连接,所述曲轴带动所述吸油管转动以将润滑油供入所述储油腔。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吸油管具有偏心油孔。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吸油管和所述第一通孔之间设有轴承。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通孔采用阶梯孔,所述轴承的外圈安装于所述阶梯孔,所述轴承的内圈套接于所述吸油管。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储油装置的顶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方设有第二通孔。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曲轴尾部连接第一锥齿轮,所述吸油管连接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曲轴尾部的曲轴油孔中设有刮油片,所述刮油片与所述曲轴过盈配合。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曲轴的尾部通过下支承支撑,所述储油装置安装于所述下支承,所述储油装置的储油腔在面向所述下支承的一端敞口,所述储油装置与所述下支承密封连接。第二方面,一种卧式压缩机,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所述的卧式压缩机供油结构。第三方面,一种调温设备,包括第二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所述的卧式压缩机。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工作中,曲轴带动吸油管旋转,吸油管旋转过程中,压缩机内部的冷冻机油逐渐往上供油,油经过吸油管到达储油装置,冷冻机油在储油装置逐渐累加达到一定高度的储油池,储油池内的冷冻机油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向曲轴油孔进行供油,再到达各运动部件。当压缩机处于短暂倾斜状态下工作,由于增加了储油装置,当油池储油有足够的冷冻机油,即使压缩机短时间倾斜工作,也能保证冷冻机油进入曲轴,向运动部件进行润滑冷却。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卧式压缩机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储油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轴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技术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卧式压缩机,结合图1,卧式压缩机包括机壳1、电机2、曲轴3及压缩组件4,压缩组件4根据卧式压缩机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压缩组件4包括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即卧式涡旋压缩机。当然压缩组件4还可以现有技术中其他的结构形式,例如往复式压缩机等。压缩组件4在电机2的驱动下不断将工质压缩,用于制冷或制热循环。结合图1,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卧式压缩机供油结构,包括曲轴3、储油装置5和吸油管6,曲轴3卧式布置,曲轴3具有曲轴油孔31,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压缩组件4等运动副。储油装置5具有储油腔51,曲轴3的尾部伸入储油腔51,储油装置5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52,吸油管6转动地安装于第一通孔52,吸油管6穿过第一通孔52向储油装置5的下方伸出,用于吸取压缩机机壳1底部的润滑油。其中,吸油管6与曲轴3传动连接,曲轴3带动吸油管6转动以将润滑油供入储油腔51。结合图1,工作中,曲轴3带动吸油管6旋转,吸油管6旋转过程中,压缩机内部的冷冻机油逐渐往上供油,油经过吸油管6到达储油装置5,冷冻机油在储油装置5逐渐累加达到一定高度的储油池,储油池内的冷冻机油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向曲轴油孔31进行供油,再到达各运动部件。当压缩机处于短暂倾斜状态下工作,由于增加了储油装置5,当油池储油有足够的冷冻机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压缩机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曲轴,卧式布置,所述曲轴具有曲轴油孔;/n储油装置,具有储油腔,所述曲轴的尾部伸入所述储油腔,所述储油装置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n吸油管,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吸油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向所述储油装置的下方伸出;/n其中,所述吸油管与所述曲轴传动连接,所述曲轴带动所述吸油管转动以将润滑油供入所述储油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压缩机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曲轴,卧式布置,所述曲轴具有曲轴油孔;
储油装置,具有储油腔,所述曲轴的尾部伸入所述储油腔,所述储油装置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
吸油管,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吸油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向所述储油装置的下方伸出;
其中,所述吸油管与所述曲轴传动连接,所述曲轴带动所述吸油管转动以将润滑油供入所述储油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压缩机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管具有偏心油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压缩机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管和所述第一通孔之间设有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压缩机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采用阶梯孔,所述轴承的外圈安装于所述阶梯孔,所述轴承的内圈套接于所述吸油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嘉伟相玲玲朱飞凡沁黄骏彭杰沈镇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万宝集团压缩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