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持件、电机控制装置、驱动总成和交通工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6850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持件、电机控制装置、驱动总成和交通工具,压持件包括连接基部、多个连接部和多个压持部,连接基部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多个压持部分别连接在连接基部沿第二水平方向的两侧上,同侧的多个压持部沿第一水平方向排布,同侧相邻两个的压持部之间设置有槽体,第一水平方向垂直于第二水平方向,一个连接部连接在同侧相邻两个的压持部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压持部,继而实现多个压持部可对受压的功率管施加大致相同的夹持力,故可对压持部的纵向尺寸缩小也能够保持所需的压力,并且外部的扩张器可方便地对利用槽体和连接部进行定位,使压持部朝外撑开,继而夹持到相应的位置上后再方便地进行分离,从而实现简便安装且稳定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持件、电机控制装置、驱动总成和交通工具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持件、电机控制装置、驱动总成和交通工具。
技术介绍
新能源交通工具因其不燃烧汽油或柴油产生动力,故具有环保、污染小等诸多特点,且在水能、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新能源发电大力推广应用下,诸多新能源交通工具在逐渐推广应用,如新能源电动轿车、新能源电动客车、新能源电动货车、新能源电动清洁车、新能源电动轨道交通工具、新能源电动飞行交通工具、新能源电动航运交通工具等。新能源交通工具一般配备有电池、电机控制装置、电机和动力产生装置,电机控制装置内的功率管接收电池输出的直流电,并将直流电逆变转换成交流电向电机输出,继而电机输出旋转驱动力带动动力产生装置如车轮、浆叶等继而带动交通工具行进。而随着交通工具对于驱动总成即电机和电机控制装置的集成化,其需要将驱动总成或电机控制装置的占用空间进一步优化和缩小,从而腾出更多空间供乘坐空间、电池空间等使用,在电机和电机控制器集成时,需要考虑电机与电机控制器之间接线结构、走线布局和结构布局,需要控制电机控制装置的厚度和驱动总成的径向尺寸,也要配合众多电路器件的合理布置,另外还需要提高器件的抗震性能从而提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这样才能全面实现驱动总成高效集成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简便安装夹持的压持件。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压持件的电机控制装置。本技术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电机控制装置的驱动总成。本技术的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驱动总成的交通工具。为了实现本技术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压持件,包括连接基部、多个连接部和多个压持部,连接基部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多个压持部分别连接在连接基部沿第二水平方向的两侧上,同侧的多个压持部沿第一水平方向排布,同侧相邻两个的压持部之间设置有槽体,第一水平方向垂直于第二水平方向,一个连接部连接在同侧相邻两个的压持部之间。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连接部连接压持部,继而实现多个压持部可对受压的功率管施加大致相同的夹持力,故可对压持部的纵向尺寸缩小也能够保持所需的压力,并且外部的扩张器可方便地对利用槽体和连接部进行定位,使压持部朝外撑开,继而夹持到相应的位置上后再方便地进行分离,从而实现简便安装且稳定高效。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连接部靠近压持部的自由端。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连接部呈条状布置,连接部沿第一水平方向连接在两个压持部之间。由上可见,连接部靠近压持部的自由端可便于向外撑开,更进一步地提高安装方便性。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压持部的自由端设置有抵接弧面。由上可见,抵接弧面用于抵接与功率管等器件的表面,避免对器件的封装损坏。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连接基部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多个定位孔沿第一水平方向排布。由上可见,通过定位孔可对压持件进行安装定位,保持稳定连接。为了实现本技术第二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控制装置,包括如上述方案的压持件。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电机控制装置还包括基板、多个功率管和冷却桥,功率管与冷却桥邻接,压持件对冷却桥和功率管夹持,功率管焊接在基板上。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电机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第一罩体设置有容纳槽,基板位于容纳槽内,容纳槽内填充有灌封胶,第二罩体位于基板相对于第一罩体相对的一侧,第二罩体盖合功率管、压持件和冷却桥。由上可见,通过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对基板、功率管、压持件和冷却桥的保护和定位,继而提高设备稳定性。为了实现本技术第三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驱动总成,包括如上述方案的电机控制装置。为了实现本技术第四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交通工具,包括如上述方案的驱动总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的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中电机控制装置在底侧视角下的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中电机控制装置的爆炸图。图6是本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中电机控制装置省略壳体后的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中电机控制装置省略壳体后的爆炸图。图8是本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中电容模组的爆炸图。图9是本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中电极接线座的结构图。图10是本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中电极接线座的爆炸图。图11是本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中电极接线座在半环槽处的局部剖视图。图12是本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中电机控制装置省略盖体和基板后的结构图。图13是本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中电路装置的爆炸图。图14是本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中电路装置另一状态的爆炸图。图15是本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中电路装置的剖视图。图16是本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位于壳座处的结构图。图17是本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关于连接组件的爆炸图。图18是本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剖视图。图19是本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中冷却桥的剖视图。图20是本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位于控制接口座视角处的结构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驱动总成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3,驱动总成包括电机2和电机控制装置1,电机控制装置1安装在电机2的电机壳21的径向侧。参照图4至图7,电机控制装置1包括壳体、电容模组3、电极接线座4、电路装置5和控制板7,壳体包括控制壳111、控制盖112和连接盖113,控制壳111围成容纳腔,控制盖112和连接盖113盖合控制壳111,电容模组3、电极接线座4、电路装置5和控制板7设置在该容纳腔内。参照图8,并结合图15,电容模组3包括壳罩31和多个电容模块,壳罩31呈有底筒状布置,壳罩31的外壁设置有避让槽313,壳罩31内设置有两个或多个隔板311,壳罩31的内壁和隔板311形成放置腔312,多个隔板311和多个放置腔312沿第二横向Y排布,一个电容模块放置在一个放置腔312内。电容模块包括多个电容32、两个电极连接片34和连接框架33,连接框架33在第一横向X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331和第二安装槽332,连接框架33在第一安装槽331和第二安装槽332的纵向Z一侧设置有第三安装槽333,连接框架33设置有多个镂空孔334,连接框架33在第一安装槽331、第二安装槽332和第三安装槽333分别设置有多个定位凸沿,第一安装槽331、第二安装槽332和第三安装槽333分别设置有电容32,多个定位凸沿位于电容的两侧并用于对电容限位配合。两个电极连接片34和连接框架33通过注塑成型连接,两个电极连接片34分别位于连接框架33的第二横向Y的两侧上,电极连接片34在第一安装槽331处设置有与电容32连接的第一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压持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连接基部,所述连接基部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n多个压持部,多个所述压持部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基部沿第二水平方向的两侧上,同侧的多个所述压持部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排布,同侧相邻两个的所述压持部之间设置有槽体,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n多个连接部,一个所述连接部连接在同侧相邻两个的所述压持部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压持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基部,所述连接基部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
多个压持部,多个所述压持部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基部沿第二水平方向的两侧上,同侧的多个所述压持部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排布,同侧相邻两个的所述压持部之间设置有槽体,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
多个连接部,一个所述连接部连接在同侧相邻两个的所述压持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压持部的自由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呈条状布置,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连接在两个所述压持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压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持部的自由端设置有抵接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压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基部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桂宾莫理雄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