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气囊减震器中的凸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4324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气囊减震器中的凸轮,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减震装置不能高度调节,充放气容易过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座椅气囊减震器中的凸轮包括扇形板,扇形板在圆心角处设置套筒;套筒的筒壁上设有销孔;扇形板在三条边处分别设置一号直包边条、二号曲包边条和三号直包边条;一号直包边条和二号曲包边条的连接处设有上限位斜面;二号曲包边条和三号直包边条的连接处设有下限位斜面;上限位斜面的两侧设有用于连接一号直包边条和二号曲包边条并光滑过渡的上过渡曲面;下限位斜面的两侧设有用于连接二号曲包边条和三号直包边条的下过渡曲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限位作用且能够与阀门配合进行高度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座椅气囊减震器中的凸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气囊减震器中的凸轮,主要用在汽车座椅减震器中。
技术介绍
机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颠簸,为了保证驾驶员更好的驾驶,需要在座椅上装设减震装置,现有的汽车座椅减震装置一般包括上、下框架和设置在上、下框架之间的减震结构。这样的减震结构无法实现对座椅高度的调节,工作高度单一,无法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并且缺乏限位机构,气囊充放气时容易过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与阀门配合进行高度调节的汽车座椅气囊减震器中的凸轮。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汽车座椅气囊减震器中的凸轮包括扇形板,所述扇形板在圆心角处设置套筒;所述套筒的筒壁上设有销孔;所述扇形板在三条边处分别设置一号直包边条、二号曲包边条和三号直包边条;所述一号直包边条和二号曲包边条的连接处设有上限位斜面;所述二号曲包边条和三号直包边条的连接处设有下限位斜面;所述上限位斜面的两侧设有用于连接一号直包边条和二号曲包边条并光滑过渡的上过渡曲面;所述下限位斜面的两侧设有用于连接二号曲包边条和三号直包边条并光滑过渡的下过渡曲面。作为优选,本技术中该凸轮与阀门配合控制汽车座椅气囊减震器中气囊的充放气。作为优选,本技术中该凸轮为一体成型。作为优选,本技术中所述套筒中部的通孔与汽车座椅气囊减震器中的转轴连接。作为优选,本技术中所述套筒通过销子固定在转轴上;所述销子安装在套筒的销孔上。作为优选,本技术中所述上限位斜面和下限位斜面对称设置在二号曲包边条的两端。作为优选,本技术中所述一号直包边条、二号曲包边条和三号直包边条均与扇形板垂直。作为优选,本技术中所述套筒的外壁还与一号直包边条和二号曲包边条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技术中的凸轮与阀门配合来对气囊充放气来进行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操作灵活方便;本技术在凸轮上设置上限位斜面和下限位斜面,气囊充气或放气到一定程度,凸轮会与阀门脱离,这样能够避免气囊充气或放气过量,充气过量会导致气囊刚性过硬,减震效果差,舒适感差,放气过量会导致气囊吸能减震效果差;本技术上限位斜面和下限位斜面的两侧均设置过渡曲面,避免阀门上的开关与凸轮接触时产生磕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凸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凸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凸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中:扇形板1、套筒2、一号直包边条3、二号曲包边条4、三号直包边条5、上限位斜面6、下限位斜面7、阀门8、转轴9、销孔21、通孔22、上过渡曲面61、下过渡曲面71、销子9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的汽车座椅气囊减震器中的凸轮包括扇形板1,扇形板1在圆心角处设置套筒2;套筒2的筒壁上设有销孔21;扇形板1在三条边处分别设置一号直包边条3、二号曲包边条4和三号直包边条5;一号直包边条3和二号曲包边条4的连接处设有上限位斜面6;二号曲包边条4和三号直包边条5的连接处设有下限位斜面7;上限位斜面6的两侧设有用于连接一号直包边条3和二号曲包边条4并光滑过渡的上过渡曲面61;下限位斜面7的两侧设有用于连接二号曲包边条4和三号直包边条5并光滑过渡的下过渡曲面71。在凸轮上设置上限位斜面6和下限位斜面7,气囊充气或放气到一定程度,凸轮会与阀门8脱离,这样能够避免气囊充气或放气过量。本实施例中的该凸轮与阀门8配合控制汽车座椅气囊减震器中气囊的充放气;该凸轮为一体成型;套筒2中部的通孔22与汽车座椅气囊减震器中的转轴9连接;套筒2通过销子91固定在转轴9上;销子91安装在套筒2的销孔21上;上限位斜面6和下限位斜面7对称设置在二号曲包边条4的两端;一号直包边条3、二号曲包边条4和三号直包边条5均与扇形板1垂直;套筒2的外壁还与一号直包边条3和二号曲包边条4连接。凸轮与阀门8配合控制汽车座椅气囊减震器中气囊的充放气进而实现汽车座椅的高度调节功能。本实施例中的阀门8上设有进气开关81和排气开关82;进气开关81用于控制气囊充气;排气开关82用于控制气囊放气。本实施例作业时,阀门8逆时针转动,则进气开关81与凸轮接触,进气开关81打开,气囊充气;阀门8顺时针转动,则排气开关82与凸轮接触,排气开关82打开,气囊放气;气囊充气过程中,凸轮与进气开关81的接触点不断向上限位斜面6方向移动,如果进气开关81与上限位斜面6接触后,继续充气抬高工作高度,则进气开关81与凸轮脱离,气囊停止充气,此时工作高度达到最大设定值;气囊放气过程中,凸轮与排气开关82的接触点不断向下限位斜面7方向移动,如果排气开关82与下限位斜面7接触后,继续放气降低工作高度,则排气开关82与凸轮脱离,气囊停止放气,此时工作高度达到最小设定值。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技术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座椅气囊减震器中的凸轮,包括扇形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板(1)在圆心角处设置套筒(2);所述套筒(2)的筒壁上设有销孔(21);所述扇形板(1)在三条边处分别设置一号直包边条(3)、二号曲包边条(4)和三号直包边条(5);所述一号直包边条(3)和二号曲包边条(4)的连接处设有上限位斜面(6);所述二号曲包边条(4)和三号直包边条(5)的连接处设有下限位斜面(7);所述上限位斜面(6)的两侧设有用于连接一号直包边条(3)和二号曲包边条(4)并光滑过渡的上过渡曲面(61);所述下限位斜面(7)的两侧设有用于连接二号曲包边条(4)和三号直包边条(5)并光滑过渡的下过渡曲面(7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气囊减震器中的凸轮,包括扇形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板(1)在圆心角处设置套筒(2);所述套筒(2)的筒壁上设有销孔(21);所述扇形板(1)在三条边处分别设置一号直包边条(3)、二号曲包边条(4)和三号直包边条(5);所述一号直包边条(3)和二号曲包边条(4)的连接处设有上限位斜面(6);所述二号曲包边条(4)和三号直包边条(5)的连接处设有下限位斜面(7);所述上限位斜面(6)的两侧设有用于连接一号直包边条(3)和二号曲包边条(4)并光滑过渡的上过渡曲面(61);所述下限位斜面(7)的两侧设有用于连接二号曲包边条(4)和三号直包边条(5)并光滑过渡的下过渡曲面(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气囊减震器中的凸轮,其特征在于,该凸轮与阀门(8)配合控制汽车座椅气囊减震器中气囊的充放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气囊减震器中的凸轮,其特征在于,该凸轮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龙生李振中朱伟荣姜小兵钱有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龙生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