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镁钛三层复合金属板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122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镁钛三层复合金属板材,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铝层、镁层和钛层;所述镁层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所述铝层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条对应设置的第一凹槽,通过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一凸条的啮合将所述铝层和镁层固定连接设置;所述钛层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条对应设置的第二凹槽,通过所述第二凹槽和第二凸条的啮合将所述钛层和镁层固定连接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一凸条以及第二凹槽和第二凸条的啮合将铝层和钛层固定到镁层上,可以有更好的固定效果,防止铝层和钛层因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而导致从镁层上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镁钛三层复合金属板材
本技术涉及金属板材复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镁钛三层复合金属板材。
技术介绍
复合材料是由基体材料和复层材料人工用特殊的方法复合而成,它充分发挥了材料各自的物理化学性能,形成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是当今材料领域发展最快、应用前景最广的新学科,世界各国都把复合材料的发展列为重点规划。人们在对复合材料研究过程中,已经认识到复合材料关键是基体材料与复层材料之间的界面结合问题。要达到结合强度好、复层牢固的技术要求,除必要的大变形量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复合界面。现有的复合材料中,绝大部分都是面复合,但是面复合的接触面比较光滑,容易导致复合的两面无法紧密的复合在一起,容易脱落。基于上述情况,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铝镁钛三层复合金属板材,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镁钛三层复合金属板材。本技术的铝镁钛三层复合金属板材结构简单,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一凸条的啮合将铝层固定到镁层上,可以有更好的固定效果,防止铝层因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而导致从镁层上脱落;通过第二凹槽和第二凸条的啮合将钛层固定到镁层上,可以有更好的固定效果,防止钛层因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而导致从镁层上脱落。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铝镁钛三层复合金属板材,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铝层、镁层和钛层;所述镁层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所述铝层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条对应设置的第一凹槽,通过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一凸条的啮合将所述铝层和镁层固定连接设置;所述钛层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条对应设置的第二凹槽,通过所述第二凹槽和第二凸条的啮合将所述钛层和镁层固定连接。本技术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一凸条的啮合将铝层固定到镁层上,可以有更好的固定效果,防止铝层因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而导致从镁层上脱落;通过第二凹槽和第二凸条的啮合将钛层固定到镁层上,可以有更好的固定效果,防止钛层因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而导致从镁层上脱落。优选的,所述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的截面形状为平行四边形,且平行四边形的倾斜角度在30°~60°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凸条的截面形状相同。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二凸条的截面形状相同。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等于所述铝层厚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等于所述钛层厚度的三分之一。优选的,所述铝层的厚度为0.5~2.5mm;所述镁层的厚度为0.5~2.5mm;所述钛层的厚度为0.1~0.5m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铝镁钛三层复合金属板材结构简单,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一凸条的啮合将铝层固定到镁层上,可以有更好的固定效果,防止铝层因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而导致从镁层上脱落;通过第二凹槽和第二凸条的啮合将钛层固定到镁层上,可以有更好的固定效果,防止钛层因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而导致从镁层上脱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铝镁钛三层复合金属板材,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铝层1、镁层2和钛层3;所述镁层2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第一凸条21和第二凸条22;所述铝层1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条21对应设置的第一凹槽11,通过所述第一凹槽11和第一凸条21的啮合将所述铝层1和镁层2固定连接设置;所述钛层3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条22对应设置的第二凹槽31,通过所述第二凹槽31和第二凸条22的啮合将所述钛层3和镁层2固定连接。本技术通过所述第一凹槽11和第一凸条21的啮合将所述铝层1固定到所述镁层2上,可以有更好的固定效果,防止所述铝层1因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而导致从所述镁层2上脱落;通过所述第二凹槽31和第二凸条22的啮合将所述钛层3固定到所述镁层2上,可以有更好的固定效果,防止所述钛层3因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而导致从所述镁层2上脱落。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条21和第二凸条22的截面形状为平行四边形,且平行四边形的倾斜角度在30°~60°之间。选用平行四边形,并将倾斜角度控制在30°~60°之间,可以更好的防止所述铝层1和钛层2从所述镁层2上脱落。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11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凸条21的截面形状相同。所述第二凹槽31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二凸条22的截面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凹槽11与第一凸条21的截面形状相同,避免所述第一凹槽11与第一凸条21的连接处会留有缝隙,若有缝隙,在复合后所述铝层1、镁层2和钛层3之间无法紧密贴合,容易脱落。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11的深度小于等于所述铝层1厚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第二凹槽31的深度小于等于所述钛层3厚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31的厚度会影响复合后板材的机械性能,若过深,机械性能会大大降低。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铝层1的厚度为0.5~2.5mm;所述镁层2的厚度为0.5~2.5mm;所述钛层3的厚度为0.1~0.5mm。钛的机械性能好,但是工艺性能差,不好加工;而铝和镁的机械性能较差,但是工艺性能好,容易加工;因此所述铝层1、镁层2和钛层3的厚度采用这种设置。依据本技术的描述及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制造或使用本技术的铝镁钛三层复合金属板材,并且能够产生本技术所记载的积极效果。如无特殊说明,本技术中,若有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本技术中描述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附图,并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技术中,若有术语“设置”、“相连”及“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镁钛三层复合金属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铝层(1)、镁层(2)和钛层(3);所述镁层(2)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第一凸条(21)和第二凸条(22);所述铝层(1)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条(21)对应设置的第一凹槽(11),通过所述第一凹槽(11)和第一凸条(21)的啮合将所述铝层(1)和镁层(2)固定连接设置;所述钛层(3)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条(22)对应设置的第二凹槽(31),通过所述第二凹槽(31)和第二凸条(22)的啮合将所述钛层(3)和镁层(2)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镁钛三层复合金属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铝层(1)、镁层(2)和钛层(3);所述镁层(2)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第一凸条(21)和第二凸条(22);所述铝层(1)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条(21)对应设置的第一凹槽(11),通过所述第一凹槽(11)和第一凸条(21)的啮合将所述铝层(1)和镁层(2)固定连接设置;所述钛层(3)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条(22)对应设置的第二凹槽(31),通过所述第二凹槽(31)和第二凸条(22)的啮合将所述钛层(3)和镁层(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镁钛三层复合金属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条(21)和第二凸条(22)的截面形状呈平行四边形,且平行四边形的倾斜角度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成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松发复合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