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焊接性的铝合金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65626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强焊接性的铝合金复合板,所述复合板包括基体材料层,所述基体材料层通过钎料层与包覆材料层连接,所述基体材料层和包覆材料层的材料为3003铝材,所述钎料层的材料为钎料合金4343铝材。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满足冲压或吹胀等工艺成型为复杂结构的流道,同时复合材料板成型的复杂结构件与普通铝板3003也能实现无钎焊剂焊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焊接性的铝合金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铝合金材料
,特别是一种增强焊接性的铝合金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热交换器是汽车热管理系统的重要散热部件,在市场需求推动下,其工程材料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因当时石油危机、铜价上涨、减轻汽车重量,法国Valeo开始用机械装配式铝热交换器,开启了以铝代铜的轻量化途径;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Ford开始用真空钎焊工艺制造汽车水箱,耐腐蚀问题成为热点之一,复合材料开始应用;20世纪80年代无腐蚀性钎剂Alcan的KF-AlF3(Nocolok钎剂)的专利技术,由于高效率,低成本推动了铝钎焊技术的迅猛发展,汽车铝热交换器被欧美国家广泛应用。本世纪初汽车热交换器几乎进入全铝化,近十余年来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电池包是其动力及储能核心部件,而电池包的热管理直接影响电池箱内电池的温度均匀性和及时散热,也是影响电池使用时间及寿命、重量、提高续航里程的重要因素之一,铝合金复合板制造的液冷板较好的满足了市场发展需求,因而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应用研究的热点。2012年以来,5G无线容量需求增长超过250倍,高功耗、高速率/超高速、高集成度,给无线基站散热、尺寸和重量带来极大挑战。体积小、重量轻、散热好成为通信产品的持续追求。当前,商用的无线基站壳体用压铸铝合金材料导热性能呈现持续提高趋势,经多年持续研究开发,导热系数从常用ADC12的92W/(m·K)到AlSi6的175W/(m·K),导热性能提高了90%。但随着电子通讯技术发展,仍然无法满足下一代电子通信产品对压铸铝合金材料高导热性能的需求。为进一步提高基站散热能力,借鉴冰箱等家电的冷凝器产品,开发了采用吹胀均温板,嵌入无线基站压铸壳体上的沟槽,替代压铸成型的散热齿,散热齿的导热系数从常用AlSi6的175W/(m•K)提高到500~1000W/(m•K)。例如,专利号为201910760823.7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强化铝合金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充分利用采用吸铸2~23wt%共晶铝硅合金板材,覆盖绝大部分牌号的铝硅合金材料,铝合金板材的成分对复合板材整体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影响较小。上下两层共晶铝硅合金板材的表面均进行强韧骨架烧结嵌入,表面形成多道平行强化骨架,上下两层板材复合焊接后强韧骨架呈45~90度夹角,可互补提高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采用夹钎料进行压焊工艺焊接两块板材,无须轧制,组元界面扩散融合效果好,整体结合度高;Al-Ni熔覆层可提升复合板材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使保护内层复合板材基体,可应用于多种工况。铝合金复合板母材化学成分为:2~23wt%Si,0.3~0.5wt%稀土元素,0.4~1.5wt%Cu,0.6~0.9wt%Cr,2.5~4.9wt%Mg,0.1~0.5wt%Ti,0.04~0.22wt%B,余量为Al。专利技术专利CN201910760823.7公开的铝合金复合板材化学成分除主合金元素Si、Mg外,所述微合金元包括素稀土(包括镧、铒、钕、钷中的一种元素)、Cu、Cr、Ti、B等细化晶粒,改善抗热裂性,有利提高材料综合力学性能,但镁含量2.5~4.9wt%Mg,使合金流动性变差,容易产生热脆性,抗冲击性降低,导致材料强度高,塑性差,难以满足冲压或吹胀等工艺成型为复杂结构的流道,同时采用这种复合材料板成型的复杂结构件与普通铝板3003也难以实现无钎焊剂焊接。因此需要一种复合铝合金板及其制备方法能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铝合金板能满足冲压或吹胀等工艺成型为复杂结构的流道,同时复合材料板成型的复杂结构件与普通铝板3003也能实现无钎焊剂焊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增强焊接性的铝合金复合板,所述复合板包括基体材料层,所述基体材料层通过钎料层与包覆材料层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体材料层和包覆材料层的材料为3003铝材,所述钎料层的材料为钎料合金4343铝材。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包覆材料层厚度范围为3~5μm。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3003铝材合金元素质量百分含量为:Si0.5%~0.7%,Fe0.6%~0.8%,Cu0.05%~0.20%,Mn1.0%~1.5%,Zn0.05%~0.15%,其他杂质元素不超过0.15%,其他杂质元素中单个元素不超过0.05%,其余成分为Al;所述钎料合金4343铝材合金元素质量分数的原料组成百分含量为:Si6.8%~8.2%,Fe0.7%~0.9%,Cu0.15%~0.25%,Mn0.05~0.15%,Zn0.15%~0.25%,其他杂质元素不超过0.15%其他杂质元素中单个元素不超过0.05%,其余成分为Al。一种增强焊接性的铝合金复合板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对基体材料层3003铝材、钎料层钎料合金4343铝材和包覆材料层3003铝材分别进行表面处理:先采用pH值4.0~6.0的清洗液超声波及喷淋处理除油去污去氧化膜,然后110℃~130℃烘干30分钟~40分钟,确保铝板表面清洁、干燥。实验结果表明:传统的清洗处理方法多采用碱蚀和酸洗出光,碱蚀去氧化皮容易造成过腐蚀,影响铝合金表面光洁度,而本专利技术采用H值4.0~6.0的弱酸性清洗液(如氢氟酸等)超声波及喷淋处理后工件表面洁净光亮,无浮尘。第二步:将基体材料层3003铝材、钎料层钎料合金4343铝材和包覆材料层3003铝材依次叠合冷轧、扩散退火、重复冷轧及中间退火,直至轧制成品厚度要求,具体工艺步骤如下:将符合基体层材料成分的坯料热轧为3mm~8mm厚度铝板,与符合钎料层材料成分的坯料冷轧为0.3mm~0.8mm厚度铝板或铝箔、符合包覆层材料成分的坯料冷轧为0.05mm~0.1mm厚度铝箔依次进行叠合冷轧,300℃~450℃退散退火,保温时间2h~4h;重复冷轧及中间退火操作,直至轧制厚度0.4mm~1.0mm,根据具体需求规格,获得不同厚度尺寸规格的复合铝板。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扩散退火的温度为300℃~450℃,保温时间2h~4h。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增强焊接性的铝合金复合板在液冷板和吹胀板生产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上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当前广泛使用的双层复合铝合金板不能直接钎焊的问题,液冷板和吹胀板生产工艺取消涂钎剂工序,节省了生产线建设投资,使用方便,流程短,效率高,有利于产品规模化批量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改进前铝合金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改进前铝合金复合板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增强焊接性的铝合金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增强焊接性的铝合金复合板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增强焊接性的铝合金复合板,所述复合板包括基体材料层,所述基体材料层通过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强焊接性的铝合金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板包括基体材料层,所述基体材料层通过钎料层与包覆材料层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焊接性的铝合金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板包括基体材料层,所述基体材料层通过钎料层与包覆材料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焊接性的铝合金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基体材料层和包覆材料层的材料为3003铝材,所述钎料层的材料为钎料合金4343铝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强焊接性的铝合金复合板,其特征是:所述包覆材料层厚度范围为3μm~5μ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强焊接性的铝合金复合板,其特征是:所述3003铝材合金元素质量百分含量为:Si0.5%~0.7%,Fe0.6%~0.8%,Cu0.05%~0.20%,Mn1.0%~1.5%,Zn0.05%~0.15%,其他杂质元素不超过0.15%,其他杂质元素中单个元素不超过0.05%,其余成分为Al;所述钎料合金4343铝材合金元素质量分数的原料组成百分含量为:Si6.8%~8.2%,Fe0.7%~0.9%,Cu0.15%~0.25%,Mn0.05~0.15%,Zn0.15%~0.25%,其他杂质元素不超过0.15%其他杂质元素中单个元素不超过0.05%,其余成分为Al。


5.一种增强焊接性的铝合金复合板的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佰亨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飞荣达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