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宜于工业化生产制备吉非替尼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69562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宜于工业化生产制备吉非替尼的方法,以6,7‑二甲氧基‑3H‑喹唑啉‑4‑酮为原料,经过氯代,胺化,脱甲基,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宜于工业化生产制备吉非替尼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化工领域,具体是一种适宜于工业化生产制备吉非替尼的方法。
技术介绍
吉非替尼(商品名:易瑞沙,IressaTM),分子式:C22H24ClFN4O3,化学名为4-(3-氯-4-氟苯胺基)-7-甲氧基-6-(3-吗啉基丙氧基)喹唑啉,是一种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由阿斯利康公司研制,主要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2002年7月吉非替尼首次在日本上市,2003年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2005年在我国上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者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目前有关吉非替尼的合成路线有多条:最早AstraZeneca公司和NatcoPharmaLimited公司给出的合成方法如下:以6,7-二甲氧基-3H-喹唑啉-4-酮为原料,在甲磺酸/蛋氨酸的作用下,脱去6-位甲基,继而经过乙酰基保护、氯代、胺化,再脱去保护基,最后与N-(3-氯丙基)吗啉反应,得到吉非替尼,合成路线共6步,如Scheme(1)所示:Scheme(1),Scheme(1)工艺虽然已经实现了中试放大和规模化生产,但是存在如下问题:(1)合成步骤复杂,在6-位脱甲基后还需要进行酚羟基的保护,以及去保护等步骤,即5步后才得到关键中间体4(N-(3-氯-4-氟苯基)-6-羟基-7-甲氧基喹唑啉-4-胺);(2)第(i)步反应的后处理过程较复杂,需要用到甲磺酸,中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碱,不利于环境保护,后来多个小组对该工艺进行了改进,包括对多个中间体的合成进行改进,但是依然没能解决“合成过程复杂、路线漫长”之问题。其后J·P·吉尔代小组和Chandrasekhar小组先后报道如下合成路线:以3-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经醚化、硝化、还原、水解、环合、氯化、胺化,通过7-9步合成得到吉非替尼,其思路是先搭建吉非替尼的侧链,继而构建喹唑啉酮环,如Scheme(2)所示:Scheme(2),Scheme(2)的中间体A需要4步合成才能得到,继而还原,再与DMF–DMA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B,Scheme(2)合成路线的缺陷:氰基水解的步骤较难控制,合成路线依然很长,不适宜规模化生产获取吉非替尼。2007年之后多个小组对该合成路线进行了改进,但是缺陷同前述一样:合成路线长,总收率很低,多个中间体不易得到,不适宜于工业化生产;Boschelli小组以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先在碱性条件下引入4-位的烷基侧链,这样就避免了保护基的引入和脱保护等繁琐步骤,接着在苯环的2-位引入硝基,还原氨化后直接关环得到喹唑啉环,继而卤代,引入4-位芳香胺,最后引入吗啉环,得到吉非替尼,如Scheme(3)所示:Scheme(3),Scheme(3)合成路线的缺点:起始原料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价格昂贵,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成本;含吗啉环的侧链分两步引入,增加了反应步骤,降低了反应总产率,其后公开号分别为CN101148439、CN102911125的中国专利等报道中对该路线进行了改进,比如第一步反应中直接引入N-丙基吗啉基,或者与3-溴丙醇(或3-氯丙醇)反应,暂时掩蔽酚羟基,但是这些合成路线依然较长,多个中间体不容易得到。公开号分别为CN1733738、CN105399688、CN106854185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以3,4-二甲氧基苯甲酸作为起始原料,经过硝化、选择性脱甲基、还原、环合、氯化,胺化等一系列反应,得到吉非替尼,如Scheme(4)所示:Scheme(4),Scheme(4)反应路线步骤依然很长,总收率低(低于15%);中间体C不宜获取,虽然已有市售品,但是非常昂贵。Wipf小组报道了从2,4-二氯-6,7-二甲氧基喹唑啉出发,经过4步合成得到吉非替尼,总产率14%,如Scheme(5)所示:Scheme(5),Scheme(5)中需要用到不易获取的离子液[TMAH][Al2Cl7]作为催化剂,即便如此,脱去甲基的步骤产率仅32%,此外,公开号为CN102863394的中国专利报道了一种吉非替尼的合成新方法,该法的缺点是:脱甲基时需要用到三碘化铝+苯硫酚,属于环境不友好试剂,易造成环境污染。上述描述中定义:收率=(某步反应中,反应混合体系经一系列后处理分离提纯后,实际得到的纯品质量)/(理论上该反应步骤100%转化,得到的纯品质量)×100%;总收率=多步骤反应中各步收率的乘积;产率=(某步反应中,反应混合体系未经后处理而直接采用LC-MS检测分析得出的产品质量)/(理论上该反应步骤100%转化,得到的纯品质量)×100%;总产率=多步骤反应中各步产率的乘积,一般情况下,收率≤产率。综上所述,虽然有关吉非替尼合成方法的报道很多,但是存在如下缺陷:合成路线很长;起始原料/中间体不宜获取,价格昂贵;在脱甲基步骤中使用了环境不友好试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适宜于工业化生产制备吉非替尼的方法。这种方法原料便宜易得、合成路线短,可快速获得吉非替尼及6-位不同基团修饰的衍生物,这种制备方法适宜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原料药吉非替尼。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宜于工业化生产制备吉非替尼的方法,所述制备吉非替尼的方法的合成通式如Scheme(6)所示:Scheme(6)。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以6,7-二甲氧基-3H-喹唑啉-4-酮为原料,经过氯代,从而在4-位引入氯原子,得到4-氯-6,7-二甲氧基喹唑啉;步骤(b):将4-氯-6,7-二甲氧基喹唑啉与3-氯-4-氟苯胺反应,得到N-(3-氯-4-氟苯基)-6,7-二甲氧基喹唑啉-4-胺;步骤(c):选择性脱去N-(3-氯-4-氟苯基)-6,7-二甲氧基喹唑啉-4-胺中的6-位甲基后得到N-(3-氯-4-氟苯基)-6-羟基-7-甲氧基喹唑啉-4-胺,选择性脱去6-位甲基所用的试剂为甲磺酸/蛋氨酸或硫酸/蛋氨酸或吡啶盐酸盐/DMSO或吡啶盐酸盐/邻二甲苯或吡啶盐酸盐/间二甲苯或吡啶盐酸盐/对二甲苯;步骤(d):将N-(3-氯-4-氟苯基)-6-羟基-7-甲氧基喹唑啉-4-胺与N-(3-氯丙基)吗啉反应,得到N-(3-氯-4-氟苯基)-7-甲氧基-6-(3-吗啉基丙基)喹唑啉-4-胺,即吉非替尼,此步骤中,不需对步骤(c)所得到中间体4的6-位羟基进行保护,而是直接与N-(3-氯丙基)吗啉反应得到吉非替尼。步骤(c)中选择性脱去6-位甲基所用的试剂优选为吡啶盐酸盐/DMSO。步骤(c)中脱甲基时N-(3-氯-4-氟苯基)-6,7-二甲氧基喹唑啉-4-胺即中间体3与吡啶盐酸盐的摩尔比为1:(1.5-5)。步骤(c)中脱甲基时N-(3-氯-4-氟苯基)-6,7-二甲氧基喹唑啉-4-胺即中间体3与吡啶盐酸盐的摩尔比优选为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宜于工业化生产制备吉非替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吉非替尼的方法的合成通式如Scheme(6)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宜于工业化生产制备吉非替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吉非替尼的方法的合成通式如Scheme(6)所示:



Scheme(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宜于工业化生产制备吉非替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以6,7-二甲氧基-3H-喹唑啉-4-酮为原料,经过氯代,从而在4-位引入氯原子,得到4-氯-6,7-二甲氧基喹唑啉;
步骤(b):将4-氯-6,7-二甲氧基喹唑啉与3-氯-4-氟苯胺反应,得到N-(3-氯-4-氟苯基)-6,7-二甲氧基喹唑啉-4-胺;
步骤(c):选择性脱去N-(3-氯-4-氟苯基)-6,7-二甲氧基喹唑啉-4-胺中的6-位甲基后得到N-(3-氯-4-氟苯基)-6-羟基-7-甲氧基喹唑啉-4-胺,选择性脱去6-位甲基所用的试剂为甲磺酸/蛋氨酸或硫酸/蛋氨酸或吡啶盐酸盐/DMSO或吡啶盐酸盐/邻二甲苯或吡啶盐酸盐/间二甲苯或吡啶盐酸盐/对二甲苯;
步骤(d):将N-(3-氯-4-氟苯基)-6-羟基-7-甲氧基喹唑啉-4-胺与N-(3-氯丙基)吗啉反应,得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念何月珍陈楚婷陈启杨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