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贴膏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69040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贴膏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依次贴合设置的背衬层、膏体层及保护层;膏体层的原料包括中药提取物及水凝胶基质;水凝胶基质的组分以重量份计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35~45份,聚多巴胺修饰的纳米材料25~30份,葡萄糖酸内酯8~12份,保湿剂30~40份,透皮促进剂8~10份;聚多巴胺修饰的纳米材料包括聚多巴胺修饰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聚多巴胺修饰的远红外陶瓷粉。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经聚多巴胺修饰的纳米材料改性的水凝胶作为基质,将中药组分制成巴布剂贴膏,减小了贴膏对人体的刺激性,制得的贴膏具有良好的释药性,且黏性适宜、不易在皮肤上残留,且具有远红外理疗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贴膏
,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乳腺增生症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据调查约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多见于25~45岁的女性。目前治疗乳腺增生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西医疗法有口服激素类药物或通过手术治疗,口服激素类药物虽然能够减轻一些症状,但很难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药物副作用大,且有可能增加其癌变。中药治疗以疏肝解郁、散结化瘀为主,无毒副作用,临床中较多的研究均为中药口服制剂的内治疗法,而口服制剂难免会存在首过效应,可能会对身体机能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由于外用药的吸收、代谢途径均与口服药完全不同,它是通过皮肤的渗透作用到达机体内部,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以及药物在胃肠道内的降解,能减少用药的个体差异,同时还避免了口服给药等引起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降低了毒副反应,因此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贴膏剂得到了广泛关注。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贴膏及其制备方法”,其公开号CN105456895A,该贴膏剂由以下原料制成:独一味、没药、水蛭、益母草、刘寄奴、甘松、管南香、细柄书带蕨、小血藤、红皮、白药子、蟾蜍、大白药、穿山甲、制天南星、小黄皮、雪猪骨、节节茶、刺五加、狗蚁草、木香、砂仁、甘草、月桂氮卓酮、角鲨烷、蜂胶、薄荷醇、橄榄油、洋甘菊精油、二氰基丙烯酸异丁酯。但传统的贴膏一般采用热熔胶作为基质,热熔胶需要高温溶解后才能加入中药成分,而在高温作用下大部分的中药有效成分都会失去活性,因此疗效有限;并且热熔胶黏性大,贴膏揭贴时容易粘贴体毛,引起患者疼痛;热熔胶贴膏敷贴时不具有透气性,揭去后又容易在皮肤有残留,且其成分对皮肤有较大的刺激性,因此敷贴后患者皮肤容易出现充血、灼热、瘙痒等过敏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治疗乳腺增生的贴膏一般采用热熔胶作为基质,而热熔胶贴膏在加工过程中中药组分在高温下易失活,影响疗效;并且热熔胶贴膏易过敏、揭贴时易粘贴体毛,引起患者不适的问题,提供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贴膏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经聚多巴胺修饰的纳米材料改性的水凝胶作为基质,将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组分制成巴布剂贴膏,避免了中药组分在贴膏制备过程中的失活,并减小了贴膏对人体的刺激性,制得的贴膏具有良好的释药性,且黏性适宜、不易在皮肤上残留。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贴膏,包括依次贴合设置的背衬层、膏体层及保护层;所述膏体层的原料包括中药提取物及水凝胶基质;所述水凝胶基质的组分以重量份计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35~45份,聚多巴胺修饰的纳米材料25~30份,葡萄糖酸内酯8~12份,保湿剂30~40份,透皮促进剂8~10份;所述聚多巴胺修饰的纳米材料包括聚多巴胺修饰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聚多巴胺修饰的远红外陶瓷粉。为了减小贴膏对人体的刺激性,本专利技术使用水凝胶作为贴膏基质,由于水凝胶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结构的柔软弹性、不与皮肤和创口相互粘连拉扯、生物基体无刺激性,因此用水凝胶作为基质制得贴膏无毒、无刺激,与皮肤相容性好,敷贴后不易过敏;且保湿性好,对药物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但目前现有的水凝胶基质存在强度差且内聚力和黏性无法兼顾的问题:当基质交联度较高时,其黏性较差,敷贴时贴膏易脱落;而当基质交联不完全时,虽然具有较好的初始粘度,但其内聚力差,赋形性达不到要求,容易发生脱膏现象;且三维网状结构不能完全形成,保水性下降,导致不能长时间维持适宜的黏附性。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聚多巴胺修饰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远红外陶瓷粉对水凝胶基质进行改性,远红外陶瓷粉可以在人体辐射能的诱导下,集中发射/反射远红外线,深透皮下,促进血液循环,活化生物细胞,有效改善人体微循环,提高组织供氧,改善新陈代谢,加速人体所需要的生物酶的合成,增强免疫力,达到辅助理疗的效果。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是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形成的具有三维孔结构的配位聚合物,用其对水凝胶进行改性可以有效提高基质的强度,且其具有的多孔结构和高孔隙率的特点使其可以对中药组分进行吸附,使中药组分具有缓释性能,从而延长贴膏的作用时间。聚多巴胺是一种具有良好粘附特性的生物体无刺激源性材料,本专利技术使用聚多巴胺对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和远红外陶瓷粉进行修饰,共同对水凝胶基质进行改性,可以大大提高基质的黏性。本专利技术中的聚多巴胺修饰的纳米材料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后,可以在聚多巴胺修饰的纳米材料中的氨基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羧基的氢键作用下形成聚多巴胺修饰的纳米材料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嵌段聚合物,进而在纳米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远红外陶瓷粉的聚集作用下,形成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水凝胶;本专利技术中形成的水凝胶基质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内聚力,赋形性好,保水保湿性佳,同时还具有高黏性,使贴膏可以牢固敷贴。作为优选,所述中药提取物的组分以重量份计包括:红花1~2份,当归1.5~2.5份,延胡索2~3份,葛根1~2份、玄胡1~2份,莪术2~3份,茯苓1~2份,甘草5~8份,黄芪1~2份,藏红花1~2份。作为优选,所述中药提取物和水凝胶基质的质量比为1:5~7。本专利技术中的贴膏中采用多种中药组分复配,红花归心经、肝经,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当归可以补血、活血,促进机体的造血功能升高;延胡索归心、肝、脾经,有辛散温通之性,能活血又能行气;葛根具有清热、降火、排毒的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藏红花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保肝利胆等功效,在各组分的协同作用下,使本专利技术中的贴膏可以有效改善乳房血运、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消肿散结、通经活络,明显减轻乳房疼痛症状,改善腺体增生状态,对乳腺增生具有良好的疗效。作为优选,所述聚多巴胺修饰的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为:A)将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水中,搅拌均匀后加入远红外陶瓷粉,70~90℃下搅拌反应7~9h,过滤后将产物清洗得到氨基改性远红外陶瓷粉;所述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水以及远红外陶瓷粉的添加比例为8~12mL:800~1000mL:8~12g;B)将氯化锌和2-氨基-对苯二甲酸分散于溶剂中,搅拌溶解,依次加入邻甲基苯甲和盐酸,140~160℃下水热反应10~15h,离心分离后将产物洗涤、干燥、粉碎后得到氨基修饰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所述的氯化锌、2-氨基-对苯二甲酸和邻甲基苯甲酸的质量比为1:1~2:1~2;盐酸的添加量为溶液总质量的1~3%;C)将氨基改性远红外陶瓷粉与氨基修饰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混合加入甲苯中,分散均匀后加入多巴胺溶液,搅拌均匀后调节体系pH至8~9,90~100℃水浴反应18~36h,得到聚多巴胺修饰的纳米材料;所述的氨基改性远红外陶瓷粉、氨基修饰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与加入的多巴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贴膏,其特征是,包括依次贴合设置的背衬层、膏体层及保护层;所述膏体层的原料包括中药提取物及水凝胶基质;所述水凝胶基质的组分以重量份计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35~45份,聚多巴胺修饰的纳米材料25~30份,葡萄糖酸内酯8~12份,保湿剂30~40份,透皮促进剂8~10份;所述聚多巴胺修饰的纳米材料包括聚多巴胺修饰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聚多巴胺修饰的远红外陶瓷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贴膏,其特征是,包括依次贴合设置的背衬层、膏体层及保护层;所述膏体层的原料包括中药提取物及水凝胶基质;所述水凝胶基质的组分以重量份计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35~45份,聚多巴胺修饰的纳米材料25~30份,葡萄糖酸内酯8~12份,保湿剂30~40份,透皮促进剂8~10份;所述聚多巴胺修饰的纳米材料包括聚多巴胺修饰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聚多巴胺修饰的远红外陶瓷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贴膏,其特征是,所述中药提取物的组分以重量份计包括:红花1~2份,当归1.5~2.5份,延胡索2~3份,葛根1~2份、玄胡1~2份,莪术2~3份,茯苓1~2份,甘草5~8份,黄芪1~2份,藏红花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贴膏,其特征是,所述中药提取物和水凝胶基质的质量比为1:5~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贴膏,其特征是,所述聚多巴胺修饰的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A)将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水中,搅拌均匀后加入远红外陶瓷粉,70~90℃下搅拌反应7~9h,过滤后将产物清洗得到氨基改性远红外陶瓷粉;所述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水以及远红外陶瓷粉的添加比例为8~12mL:800~1000mL:8~12g;
B)将氯化锌和2-氨基-对苯二甲酸分散于溶剂中,搅拌溶解,依次加入邻甲基苯甲和盐酸,140~160℃下水热反应10~15h,离心分离后将产物洗涤、干燥、粉碎后得到氨基修饰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所述的氯化锌、2-氨基-对苯二甲酸和邻甲基苯甲酸的质量比为1:1~2:1~2;盐酸的添加量为溶液总质量的1~3%;
C)将氨基改性远红外陶瓷粉与氨基修饰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混合加入甲苯中,分散均匀后加入多巴胺溶液,搅拌均匀后调节体系pH至8~9,90~100℃水浴反应18~36h,得到聚多巴胺修饰的纳米材料;所述的氨基改性远红外陶瓷粉、氨基修饰的金属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帮和俞洋徐明蒋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仁德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