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链机构、定向翻转机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6470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铰链机构、定向翻转机构及汽车,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一种铰链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中间件和转动组件,所述铰链机构的两个连接件在不同的方向维度上均可实现开合;一种定向翻转机构,包括以上的铰链机构,还包括轨迹限位组件,所述轨迹限位组件用于限定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两者开合的路径轨迹。具体可应用到汽车的生产设计领域,通过所述定向翻转机构可以使得车门能以特定的角度和动作实现左斜向上或右斜向上的开合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的剪刀门铰链机构所需的安装空间较大,结构较为复杂,开度调节范围小,乘客对于车门的开关操作还存在着一定的不便等问题,既美观又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铰链机构、定向翻转机构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铰链机构、定向翻转机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如今汽车的个性化设计越来越多,车门的个性化设计也成为了很多厂家设计的卖点之一。车门除了最常见的直开式、掀背式、滑动门之外,还诞生了例如剪刀门、蝴蝶门等独特夸张的设计;剪刀门,即剪刀式车门,其采用沿上下方向开启的方式且只有一个支点,颠覆了传统的车门向外开启的方式。剪刀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直开式,即直上直下的开门方式;向外侧开式,先向外打开一定角度后才能向上开启;混合式,既能像普通车门向外开启,又能向上开启;从功能上讲,剪刀门沿铰链分别向车身两侧的上方开启,相对于普通车门而言,乘客上下车更方便,所需外部开启空间也更小。从外观上讲,剪刀门的开启方式使车辆更具有科技感和未来感,成为一大设计卖点。目前,现有的汽车剪刀门铰链机构所需的安装空间较大,并且结构较为复杂,开关调节范围小,乘客对于车门的开关操作还存在着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铰链机构、定向翻转机构及汽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的剪刀门铰链机构所需的安装空间较大,结构较为复杂,开度调节范围小,乘客对于车门的开关操作还存在着一定的不便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铰链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中间件和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中间件转动安装以实现第一方向上的转动,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二转动组件与所述中间件转动安装以实现第二方向上的转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角度交叉。可选的,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垂直交叉。可选的,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一支耳和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支耳和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穿过所述第一支耳且和所述第一支耳转动配合;所述第二转动轴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所述第二转动轴穿过所述第二支耳且和所述第二支耳转动配合。可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一支耳在轴向方向上相对固定;所述第二转动轴和所述第二支耳在轴向方向上相对固定。可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一支耳通过轴套配合或轴承配合实现其在轴向方向上的固定以及相对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和所述第二支耳通过轴套配合实现其在轴向方向上的固定以及相对转动连接。一种定向翻转机构,包括任一所述的一种铰链机构,还包括轨迹限位组件,所述轨迹限位组件用于限定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两者开合的路径轨迹。可选的,所述轨迹限位组件包括导向槽和限位杆,所述导向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导向槽为具有路径轨迹的槽体结构,所述限位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轴或者第一连接件上,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为导向端,所述导向端在所述导向槽中按照路径轨迹滑动。可选的,所述轨迹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和限位杆,所述限位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限位块上设有具有路径轨迹的导向槽,所述限位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轴或者第一连接件上,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为导向端,所述导向端在所述导向槽中按照路径轨迹滑动。可选的,所述导向槽的槽体两端为封闭结构且用于限定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两者开合的角度大小。可选的,所述导向端为球体结构,所述导向槽的横截面为弧形。可选的,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闭合位置。可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至少一对定向杆和定向块,所述定向杆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定向块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或者所述定向杆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所述定向块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定向杆的端部为球状结构,所述定向块上开有与所述定向杆的端部匹配的碗状凹槽,当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闭合时,所述定向杆的端部与所述碗状凹槽配合。可选的,所述定位组件中有一个所述定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且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轴线穿过所述碗状凹槽的球心。一种汽车,包括任一所述的一种定向翻转机构,还包括车身和车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车身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车门固定,所述车门可以通过所述定向翻转机构实现左斜上方或右斜上方的开合。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一线束开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第二线束开孔。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铰链机构、定向翻转机构及汽车,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铰链机构以中间件为连接基础,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中间件转动安装以实现第一方向上的转动,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二转动组件与所述中间件转动安装以实现第二方向上的转动,且转动的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角度交叉,这样就实现了所述铰链机构的两个连接件在不同的方向维度上均可实现开合。所述定向翻转机构在所述铰链机构的基础上增加了轨迹限位组件,限定了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两者开合的路径轨迹,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按照设定的动作实现开合,具体可应用到汽车的生产设计领域,通过所述定向翻转机构与汽车的车身和车门连接,可以使得车门能以特定的角度和动作实现左斜向上或右斜向上的开合方式,视觉观感更加华丽炫酷,且开门的角度更大,乘客上下车更加方便,车门打开所占据的外部空间也更少,既美观又实用。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中定向翻转机构的正视图(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打开状态);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中定向翻转机构的正视图(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闭合状态);图3显示为图2中A处的剖视图;图4显示为本专利技术中中间件、第一支耳和第二支耳的配合示意图;图5显示为本专利技术中定向翻转机构的左视图(去掉限位块);图6显示为图5的第一剖视图;图7显示为图5的第二剖视图;图8显示为图7中B处的局部示意图(采用轴套连接方式);图9显示为图7中B处的局部示意图(采用轴承连接方式);图10显示为本专利技术中轨迹限位组件的示意图;图1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中汽车应用定向翻转机构的示意图;图1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线束开孔和所述第二线束开孔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图1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二线束孔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13。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中间件和转动组件;/n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n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中间件转动安装以实现第一方向上的转动,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二转动组件与所述中间件转动安装以实现第二方向上的转动;/n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角度交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中间件和转动组件;
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中间件转动安装以实现第一方向上的转动,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二转动组件与所述中间件转动安装以实现第二方向上的转动;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角度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垂直交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一支耳和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支耳和第二转动轴;
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穿过所述第一支耳且和所述第一支耳转动配合;所述第二转动轴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所述第二转动轴穿过所述第二支耳且和所述第二支耳转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一支耳在轴向方向上相对固定;
所述第二转动轴和所述第二支耳在轴向方向上相对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一支耳通过轴套配合或轴承配合实现其在轴向方向上的固定以及相对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转动轴和所述第二支耳通过轴套配合实现其在轴向方向上的固定以及相对转动连接。


6.一种定向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铰链机构,
还包括轨迹限位组件,所述轨迹限位组件用于限定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两者开合的路径轨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定向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轨迹限位组件包括导向槽和限位杆,
所述导向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导向槽为具有路径轨迹的槽体结构,
所述限位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轴或者第一连接件上,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为导向端,所述导向端在所述导向槽中按照路径轨迹滑动。


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秋夕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鲲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