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在硅芯上加工螺纹的磨削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6064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硅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在硅芯上加工螺纹的磨削构件。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在硅芯上加工螺纹的磨削构件,包括:基体和磨头;基体为旋转体;基体的一端具有锥孔;基体的另一端具有容腔;锥孔与容腔连通;锥孔与基体同轴设置;锥孔的中心轴朝向容腔;锥孔靠近容腔的一端的直径较另一端的直径小;磨头固定地设置在基体的另一端;磨头为圆环状;磨头与基体同轴设置;磨头包括:连接部和作用部;连接部与作用部一体设置;连接部与基体固定连接;作用部的横截面由内向外延伸时,宽度逐渐变小;磨头为金刚砂烧结而成。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硅芯的下锥加工为外螺纹形式,使其装夹牢固,提升装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在硅芯上加工螺纹的磨削构件
本技术涉及硅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在硅芯上加工螺纹的磨削构件。
技术介绍
晶体硅材料是最主要的光伏材料,其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其中,多晶硅是单质硅的一种形态,也可作拉制单晶硅的原料。在实际应用中,多晶硅还原炉中作为沉积中心的结构,是由两根纵向设置的和一根横向设置的硅芯装配而成。装配时,纵向硅芯通过还原夹具装夹的形式进行固定;纵向硅芯的下锥与还原夹具接触的稳固程度,直接影响着成品硅棒装炉生长的成功率。目前,硅芯在还原炉内的装夹形式主要为锥孔配合。现有技术加工磨锥均是采用锥面磨头将硅芯的下锥的锥面磨削光滑,以便于与还原夹具的锥孔进行匹配,但是,这种装配形式,造成硅芯在还原装炉过程中,装夹易松动,导致装炉失败,且降低了装炉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在硅芯上加工螺纹的磨削构件,主要目的在于将硅芯的下锥加工为外螺纹形式,使其装夹牢固,提升装炉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在硅芯上加工螺纹的磨削构件,包括:基体和磨头;所述基体为旋转体;所述基体的一端具有锥孔;所述基体的另一端具有容腔;所述锥孔与所述容腔连通;所述锥孔与所述基体同轴设置;所述锥孔的中心轴朝向所述容腔;所述锥孔靠近所述容腔的一端的直径较另一端的直径小;所述磨头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基体的另一端;所述磨头为圆环状;所述磨头与所述基体同轴设置;所述磨头包括:连接部和作用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作用部一体设置;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基体固定连接;所述作用部的横截面由内向外延伸时,宽度逐渐变小;所述磨头为金刚砂烧结而成。进一步地,所述容腔为螺纹孔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容腔与所述锥孔同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容腔的直径大于所述锥孔的大径。进一步地,所述基体的外壁的一端为圆柱结构,另一端为锥台结构;所述锥台结构的小端与所述圆柱结构连接,且直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磨头固定地设置在所述锥台结构的大端。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用于在硅芯上加工螺纹的磨削构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能够将硅芯的下锥加工为外螺纹形式,使其装夹牢固,提升装炉效率。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在硅芯上加工螺纹的磨削构件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中所示:1为基体,1-1为锥孔,1-2为容腔,2为磨头,2-1为连接部,2-2为作用部。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用于在硅芯上加工螺纹的磨削构件,包括:基体1和磨头2;基体1为旋转体;基体1的一端具有锥孔1-1,用于与磨床匹配;基体1的另一端具有容腔1-2,用于将基体1紧固在磨床上;锥孔1-1与容腔1-2连通,以使磨床的转轴能够穿过;锥孔1-1与基体1同轴设置;锥孔1-1的中心轴朝向容腔1-2;锥孔1-1靠近容腔1-2的一端的直径较另一端的直径小;磨头2固定地设置在基体1的另一端;磨头2为圆环状;磨头2与基体1同轴设置;磨头2包括:连接部2-1和作用部2-2;连接部2-1与作用部2-2一体设置;连接部2-1与基体1固定连接,可以通过焊接固定。作用部2-2的横截面由内向外延伸时,宽度逐渐变小;使磨头2的外端较尖,以对硅芯进行螺纹磨削;磨头2为金刚砂烧结而成。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用于在硅芯上加工螺纹的磨削构件,能够将硅芯的下锥加工为外螺纹形式,使其装夹牢固,提升装炉效率。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容腔1-2为螺纹孔结构,以与紧固件匹配,将基体1紧固在磨床的转轴上。容腔1-2与锥孔1-1同轴设置。进一步优选,容腔1-2的直径大于锥孔1-1的大径,以利于紧固件对基体1的固定。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基体1的外壁的一端为圆柱结构,另一端为锥台结构;锥台结构的小端与圆柱结构连接,且直径相同;进一步优选,磨头2固定地设置在锥台结构的大端,以使磨头2在磨削硅芯时,有更大的作用空间。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用于在硅芯上加工螺纹的磨削构件,磨头2采用金刚砂烧结而成,磨头2边缘倒角,在加工硅芯时,磨头2边缘与硅芯成线性接触,硅芯在自转的同时,磨头2在磨床的作用下高速旋转、进刀;通过调整硅芯的自转速度和磨头2的进刀速度,从而控制硅芯表面螺纹的间距,达到在硅芯上加工螺纹的效果。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用于在硅芯上加工螺纹的磨削构件,使还原在硅芯装炉过程中减少了装炉时间,同时,装夹稳定,降低了倒炉风险,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原炉在装炉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根据硅芯螺纹的装配距离,就可以判断硅芯上端水平位置的高低,从而在保证硅芯下端装夹稳定的同时,满足了硅芯上端与横梁匹配的水平问题。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在硅芯上加工螺纹的磨削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和磨头;/n所述基体为旋转体;/n所述基体的一端具有锥孔;所述基体的另一端具有容腔;/n所述锥孔与所述容腔连通;/n所述锥孔与所述基体同轴设置;/n所述锥孔的中心轴朝向所述容腔;/n所述锥孔靠近所述容腔的一端的直径较另一端的直径小;/n所述磨头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基体的另一端;/n所述磨头为圆环状;所述磨头与所述基体同轴设置;/n所述磨头包括:连接部和作用部;/n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作用部一体设置;/n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基体固定连接;/n所述作用部的横截面由内向外延伸时,宽度逐渐变小;/n所述磨头为金刚砂烧结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在硅芯上加工螺纹的磨削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和磨头;
所述基体为旋转体;
所述基体的一端具有锥孔;所述基体的另一端具有容腔;
所述锥孔与所述容腔连通;
所述锥孔与所述基体同轴设置;
所述锥孔的中心轴朝向所述容腔;
所述锥孔靠近所述容腔的一端的直径较另一端的直径小;
所述磨头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基体的另一端;
所述磨头为圆环状;所述磨头与所述基体同轴设置;
所述磨头包括:连接部和作用部;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作用部一体设置;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基体固定连接;
所述作用部的横截面由内向外延伸时,宽度逐渐变小;
所述磨头为金刚砂烧结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龙张诗华许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