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自组装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965127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自组装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组装纳米粒是由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通过自组装而成。该自组装纳米粒平均粒径在150nm左右,呈类球形均匀分布,粒径分布范围窄,稳定性高。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溶于良性有机溶剂中形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滴加到60~70℃恒温的纯水中,搅拌,透析除去有机溶剂。体外细胞毒实验表明,该自组装纳米粒明显抑制肝癌、肺癌和乳腺癌细胞细胞的增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自组装纳米粒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自组装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自组装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癌症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类健康的最大的挑战之一。化疗和放疗在抗癌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化疗和放疗在治疗的过程中不具有肿瘤靶向性,会导致严重的全身副反应,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化学的进步与发展,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成为研究的焦点。然而,由于纳米载体材料在体内的不可降解性所造成的毒性、载药量低等原因,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功能和最终效率仍不尽如人意。天然产物作为抗癌药物的先导化合物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临床使用的化疗药物有一半以上是天然产物或其半合成衍生物。这些天然产物具有广泛的抗癌活性包括抗增殖、促凋亡、抗炎、抗血管生成等作用。令人兴奋地是,人们已经陆续发现一些具有自组装能力的天然产物,如萜类、肽类、多糖类、生物碱、黄酮类等。从而使得利用天然产物来构建自组装纳米粒来使得药物自我递送成为近年来纳米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仅由天然产物自组装而成的功能性纳米粒代表了一种新的药物递送范例,这种新策略可以避免外来载体材料引起的生物相容性问题,从而提高治疗治疗的有效性。该系统中,一方面,天然产物不仅发挥了自身的药理活性且实现了自我运输;另一方面,形成的纳米结构可以通过EPR效应促进靶向药物传递,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非靶向器官的副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天然产物自组装的自组装纳米粒,即金色酰胺醇酯(Aurantiamideacetate)、半枝莲碱(ScutebarbatineA)和棕榈酸酯(Palmitin)的自组装纳米粒(ASPNPs)。在该自组装纳米粒中,金色酰胺醇酯是选择性的组织蛋白酶抑制剂,具有优异的抗炎活性和免疫调节活性;半枝莲碱是一种新环戊烷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对结肠癌、人源性三阴性乳腺癌、肝癌等均显示出较好的抗癌活性;棕榈酸酯也对各种癌细胞显示出很好的细胞毒活性。该自组装纳米粒避免了外来的纳米载体,形成药物自递送系统,以达到更好的抗肿瘤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自组装纳米粒,所述的自组装纳米粒是由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通过自组装而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组装纳米粒是将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溶于良性有机溶剂中形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滴加到60~70℃恒温的纯水中,搅拌,透析除去有机溶剂后制成的。所述的自组装纳米粒呈类球形均匀分布,粒径均一,粒径分布范围窄,粒径分布为80~180nm,优选为150nm左右。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溶于良性有机溶剂中形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滴加到60~70℃恒温的纯水中,搅拌,透析除去有机溶剂。所述的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与棕榈酸酯的质量比为1~20:1~10:20~40,优选为6.5~7:1:29~29.5。所述的良性有机溶剂与纯水的体积比为1:10~1:50,优选为1:20。所述的良性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无水乙醇、甲醇或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优选为二甲基亚砜。透析采用的透析袋的截留分子量为1000~8000Da,优选为1000Da。具体的,一种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常温下,将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溶于良性有机溶剂中,配制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缓慢加到60~70℃恒温的纯水中,滴加完毕后,60~70℃保温搅拌2~6h,置于纯水中透析6~24h除去有机溶剂,即得纳米粒。专利技术人对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自组装纳米粒(ASPNPs)进行体外抗癌活性筛选,体外细胞毒实验表明纳米粒可以显著抑制肝癌、肺癌、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对肝癌、肺癌、乳腺癌均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但对正常的细胞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的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自组装纳米粒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肿瘤为肺癌、肝癌和乳腺癌。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自组装纳米粒是采用纳米沉淀法,由3个具有高药理活性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自组装而成,是一种纯药物自递送纳米系统,具有纳米给药系统的优势(如被动靶向能力、体内循环时间延长及药动学行为改善等),且纳米粒呈类球形均匀分布,粒径分布范围窄,稳定性高。相比于常规的纳米制剂手段,克服了渗漏、突释、辅料和外来纳米材料载药量低、不易降解、毒性大等问题,具有稳定、安全、高效、生物相容性良好等优势。(2)、本专利技术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方法简单,操作简便。(3)、本专利技术自组装纳米粒在对癌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并且对于正常的肝细胞毒性较小,表明该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4)、本专利技术将天然产物良好的药理活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特点与纳米粒的EPR效应特性结合,得到了先进的纳米药物,增加了实验药物转化为临床药物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实施例5ASPNPs的丁达尔效应图。图2:实施例5ASPNPs的动态光散射柱状分布图。图3:实施例5ASPNPs的TEM图。图4:实施例5ASPNPs的稳定性实验。图5:实施例5ASPNPs中金色酰胺醇酯在不同环境下的药物释放曲线。图6:实施例5ASPNPs中半枝莲碱在不同环境下的药物释放曲线。图7:实施例5ASPNPs中棕榈酸酯在不同环境下的药物释放曲线。图8:Aa、SA、P、实施例5ASPNPs对乳腺癌细胞4T1的细胞毒性。图9:Aa、SA、P、实施例5ASPNPs对肺癌细胞A549的细胞毒性。图10:Aa、SA、P、实施例5ASPNPs对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毒性。图11:Aa、SA、P、实施例5ASPNPs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细胞毒性。图12:Aa、SA、P、实施例5ASPNPs对肺癌细胞LLC的细胞毒性。图13:Aa、SA、P、实施例5ASPNPs对肝癌细胞LM3的细胞毒性。图14:Aa、SA、P、实施例5ASPNPs对人正常肝细胞L02的细胞毒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但下述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称取金色酰胺醇酯(Aa)1mg,半枝莲碱(SA)1mg,棕榈酸酯(P)1mg,分别溶于300μL二甲基亚砜(DMSO)中,室温搅拌30min,分别得到澄清的金色酰胺醇酯溶液、半枝莲碱溶液、棕榈酸酯溶液。将金色酰胺醇酯溶液逐滴加入到6mL预热至65℃的纯水中,滴加完毕后65℃恒温搅拌2h,采用透析袋(分子截留量MWCO=1000Da),置于纯水中透析12h。将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自组装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组装纳米粒是由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通过自组装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自组装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组装纳米粒是由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通过自组装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自组装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组装纳米粒是将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溶于良性有机溶剂中形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滴加到60~70℃恒温的纯水中,搅拌,透析除去有机溶剂后制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自组装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与棕榈酸酯的质量比为1~20:1~10:20~40,优选为6.5~7:1:29~29.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自组装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良性有机溶剂与纯水的体积比为1:10~1:50,优选为1:20;所述的良性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无水乙醇、甲醇或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优选为二甲基亚砜。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金色酰胺醇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玮柳文媛朱嘉新冯锋张仲涛王如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药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