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4257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ARM检测设备,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检测仪器,所述检测仪器靠近固定槽内壁的一侧与固定槽的内腔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固定块、固定槽、检测仪器、移动孔、通孔、收纳槽、穿孔、转杆、固定装置和卡槽的配合使用,当限位板移动至检测仪器顶部后,旋转转杆,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带动挤压板回到原处,挤压板移动带动卡杆穿过通孔至卡槽内,完成了对检测仪器的收纳,解决了现有ARM检测设备在使用过后,没有对其检测头进行收纳的装置,一旦在手拿时检测头与墙体发生碰撞容易发生损毁的问题,该基于ARM检测设备,具备便捷收纳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ARM检测设备
本技术属于ARM检测设备
,尤其涉及基于ARM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ARM处理器低功耗成本的第一款RISC微处理器,ARM处理器本身是32位设计,但也配备16位指令集,一般来讲比等价32位代码节省达35%,却能保留32位系统的所有优势。ARM处理器拥有高性能、低功耗和低价格的优点,广泛运用于公司办公电脑中,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ARM检测设备在使用过后,没有对其检测头进行收纳的装置,一旦在手拿时检测头与墙体发生碰撞容易发生损毁,不便于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基于ARM检测设备,具备便捷收纳的优点,解决了现有ARM检测设备在使用过后,没有对其检测头进行收纳的装置,一旦在手拿时检测头与墙体发生碰撞容易发生损毁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基于ARM检测设备,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检测仪器,所述检测仪器靠近固定槽内壁的一侧与固定槽的内腔接触,所述固定块的右侧开设有移动孔,所述移动孔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底部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右侧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转杆,所述收纳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固定装置。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移动孔的内腔活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靠近检测仪器的一侧与检测仪器接触,所述限位板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卡槽。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挤压板,所述挤压板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卡槽配合使用的卡杆,所述卡杆的顶部穿过通孔并延伸至卡槽的内腔,所述挤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挤压板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收纳槽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所述滑块靠近滑槽内壁的一侧与滑槽的内壁接触。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块,且防滑块的数量为多个,并均匀分布于限位板的顶部。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收纳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的底部与挤压板接触,所述挤压块的右侧与转杆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块、固定槽、检测仪器、移动孔、通孔、收纳槽、穿孔、转杆、固定装置和卡槽的配合使用,当限位板移动至检测仪器顶部后,旋转转杆,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带动挤压板回到原处,挤压板移动带动卡杆穿过通孔至卡槽内,完成了对检测仪器的收纳,解决了现有ARM检测设备在使用过后,没有对其检测头进行收纳的装置,一旦在手拿时检测头与墙体发生碰撞容易发生损毁的问题,该基于ARM检测设备,具备便捷收纳的优点,值得推广。2、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板和卡槽,检测仪器移动至固定槽内后,通过限位板移动至检测仪器顶部,完成了对检测仪器位置的限位,使其不会脱离固定槽。3、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装置,卡杆穿过通孔至卡槽内,完成了对限位板位置的固定,弹簧对挤压板的压力,使卡杆不会从卡槽内发生脱离。4、本技术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挤压板移动带动滑块在滑槽内移动,减少了挤压板与收纳槽之间的摩擦力,起到了挤压板不会在收纳槽内发生卡死的作用。5、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滑块,使用者拉动限位板脱离移动孔时,防滑块增加了手指与限位板之间的摩擦力,拉动时手指不会打滑,便于使用者使用。6、本技术通过设置挤压块,使用者需要移动挤压板时,通过旋转挤压块挤压挤压板,完成了对卡杆位置的移动,便于使用者拆卸限位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限位板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固定块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固定块的俯视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固定块的右视剖视图。图中:1、本体;2、固定块;3、固定槽;4、检测仪器;5、移动孔;6、通孔;7、收纳槽;8、穿孔;9、转杆;10、固定装置;11、限位板;12、卡槽;1001、挤压板;1002、卡杆;1003、弹簧;13、滑块;14、滑槽;15、防滑块;16、挤压块。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ARM检测设备,包括本体1,本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固定块2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3,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检测仪器4,检测仪器4靠近固定槽3内壁的一侧与固定槽3的内腔接触,固定块2的右侧开设有移动孔5,移动孔5的底部开设有通孔6,通孔6的底部开设有收纳槽7,收纳槽7的右侧开设有穿孔8,穿孔8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转杆9,收纳槽7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固定装置10。参考图2,移动孔5的内腔活动连接有限位板11,限位板11靠近检测仪器4的一侧与检测仪器4接触,限位板11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卡槽12。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板11和卡槽12,检测仪器4移动至固定槽3内后,通过限位板11移动至检测仪器4顶部,完成了对检测仪器4位置的限位,使其不会脱离固定槽3。参考图5,固定装置10包括挤压板1001,挤压板1001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卡槽12配合使用的卡杆1002,卡杆1002的顶部穿过通孔6并延伸至卡槽12的内腔,挤压板10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003。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固定装置10,卡杆1002穿过通孔6至卡槽12内,完成了对限位板11位置的固定,弹簧1003对挤压板1001的压力,使卡杆1002不会从卡槽12内发生脱离。参考图5,挤压板1001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3,收纳槽7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滑块13配合使用的滑槽14,滑块13靠近滑槽14内壁的一侧与滑槽14的内壁接触。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滑块13和滑槽14,挤压板1001移动带动滑块13在滑槽14内移动,减少了挤压板1001与收纳槽7之间的摩擦力,起到了挤压板1001不会在收纳槽7内发生卡死的作用。参考图2,限位板11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块15,且防滑块15的数量为多个,并均匀分布于限位板11的顶部。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防滑块15,使用者拉动限位板11脱离移动孔5时,防滑块15增加了手指与限位板11之间的摩擦力,拉动时手指不会打滑,便于使用者使用。参考图5,收纳槽7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挤压块16,挤压块16的底部与挤压板1001接触,挤压块16的右侧与转杆9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挤压块16,使用者需要移动挤压板1001时,通过旋转挤压块16挤压挤压板1001,完成了对卡杆1002位置的移动,便于使用者拆卸限位板1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旋转转杆9带动挤压块16旋转,挤压块16旋转挤压板1001下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ARM检测设备,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3),所述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检测仪器(4),所述检测仪器(4)靠近固定槽(3)内壁的一侧与固定槽(3)的内腔接触,所述固定块(2)的右侧开设有移动孔(5),所述移动孔(5)的底部开设有通孔(6),所述通孔(6)的底部开设有收纳槽(7),所述收纳槽(7)的右侧开设有穿孔(8),所述穿孔(8)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转杆(9),所述收纳槽(7)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固定装置(10)。/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ARM检测设备,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3),所述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检测仪器(4),所述检测仪器(4)靠近固定槽(3)内壁的一侧与固定槽(3)的内腔接触,所述固定块(2)的右侧开设有移动孔(5),所述移动孔(5)的底部开设有通孔(6),所述通孔(6)的底部开设有收纳槽(7),所述收纳槽(7)的右侧开设有穿孔(8),所述穿孔(8)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转杆(9),所述收纳槽(7)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固定装置(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RM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孔(5)的内腔活动连接有限位板(11),所述限位板(11)靠近检测仪器(4)的一侧与检测仪器(4)接触,所述限位板(11)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卡槽(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RM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0)包括挤压板(1001),所述挤压板(10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江郭晶王文伟明守涛马令敏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美特智能安全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