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载机构开合盖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2795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并且能有效防止探针损伤的承载机构开合盖夹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载板、压合模组、第一解锁模组和第二解锁模组,所述压合模组铰接配合在所述载板的侧端上,所述第一解锁模组和所述第二解锁模组分别滑动配合在所述载板的左右两端上,所述载板的底部设有同步组件,所述压合模组、所述第一解锁模组和所述第二解锁模组均与所述同步组件相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夹具的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载机构开合盖夹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夹具的
,特别涉及一种承载机构开合盖夹具。
技术介绍
行业内主要存在两种对承载机构操作方式:一种是纯手动,这种方式操作十分不便,并且由于现在行业内承载机构载板普遍使用浮动结构,十分容易导致探针的损伤;另一种则是半手动开合方式,仅限于打开承载机构的装置,这种虽然适合打开承载机构,但是不能压合关闭承载机构,容易导致探针损伤,并且左右两边不能同时打开卡扣,受力不平衡容易导致产品弹起。因此这两种方案,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公开号为CN20869670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压合治具,载具模组、下箱体模组、电缸、压头滑块、压头、罩壳、电缸支撑座;通过将产品放入载具模组的产品槽中固定,按下启动按钮,载具模块沿滑轨滑动至压头正下方,电缸驱动压头下压完成产品的压合,完成压合后,压头抬起,载具模组沿滑轨滑动到初始位置,在该夹具中,在产品的周边并为设置定位机构,仅通过载具上的定位限制产品的位置,定位不够精准且容易损坏压头(探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能左右同步解锁并且能有效防止探针损伤的承载机构开合盖夹具。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载板、压合模组、第一解锁模组和第二解锁模组,所述压合模组铰接配合在所述载板的侧端上,所述第一解锁模组和所述第二解锁模组分别滑动配合在所述载板的左右两端上,所述载板的底部设有同步组件,所述压合模组、所述第一解锁模组和所述第二解锁模组均与所述同步组件相铰接。>进一步地,所述同步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解锁模组相铰接的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解锁模组相铰接的第二连杆以及与所述压合模组相铰接的中心连杆,所述中心连杆上设有腰形槽以及滑动配合在所述腰形槽上的滑块,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相铰接,并且该端与所述滑块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载板的底部设有活动腔,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中心连杆活动配合在所述活动腔上。进一步地,所述活动腔上设有与所述中心连杆相适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沿所述中心连杆运动轨迹方向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槽包括均与所述活动腔相连通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分别设于所述活动腔的两端上。进一步地,所述载板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活动腔相适配的盖板。进一步地,所述载板底部的四角处均设有脚垫。进一步地,所述压合模组、所述第一解锁模组和所述第二解锁模组上均设有把手。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种承载机构开合盖夹具包括载板、压合模组、第一解锁模组和第二解锁模组,所述压合模组铰接配合在所述载板的侧端上,所述第一解锁模组和所述第二解锁模组分别滑动配合在所述载板的左右两端上,所述载板的底部设有同步组件,所述压合模组、所述第一解锁模组和所述第二解锁模组均与所述同步组件相铰接,通过采用所述同步组件带动所述第一解锁模组和所述第二解锁模组运动,使得左右两边的所述第一解锁模组和所述第二解锁模组上的卡扣能够同时开张或闭合,保持同步性运动避免弹板损坏探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图2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包括载板1、压合模组2、第一解锁模组3和第二解锁模组4,所述压合模组2铰接配合在所述载板1的侧端上,所述第一解锁模组3和所述第二解锁模组4分别滑动配合在所述载板1的左右两端上,所述载板1的底部设有同步组件5,所述压合模组2、所述第一解锁模组3和所述第二解锁模组4均与所述同步组件5相铰接。由上述方案可见,如图1所示,将载具放置在所述载板1上,通过将所述压合模组2顺时针翻转,使得所述压合模组2通过所述同步组件5上的所述中心连杆8带动所述第一解锁模组3和所述第二解锁模组4相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一解锁模组3和所述第二解锁模组4将载具同步解锁,从而使得载具处于打开状态,采用同步解锁形式,防止弹板现象;通过逆时针翻转所述压合模组2,由于腰形槽的设置,使得所述第一解锁模组3和所述第二解锁模组4不发生位移,不远离载具,使得载具处于打开状态,最终使得载具与所述压合模组2相接触;此设计中,载具上承载有产品,所述压合模组2上设有探针。一个优选方案是,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同步组件5包括与所述第一解锁模组3相铰接的第一连杆6、与所述第二解锁模组4相铰接的第二连杆7以及与所述压合模组2相铰接的中心连杆8,所述中心连杆8上设有腰形槽9以及滑动配合在所述腰形槽9上的滑块10,所述第一连杆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7相铰接,并且该端与所述滑块10连接。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压合模组2翻转时,通过所述中心连杆8带动所述第一连杆6和所述第二连杆7转动,使得所述第一解锁模组3和所述第二解锁模组4能发生相向或背向运动;此设计中,所述同步组件5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连杆6、所述第二连杆7和所述滑块10;所述压合模组2处于图1状态时,所述滑块10位于所述腰形槽9靠近所述压合模组2的一端上。一个优选方案是,如图4所示,所述载板1的底部设有活动腔11,所述第一连杆6、所述第二连杆7和所述中心连杆8活动配合在所述活动腔11上。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第一连杆6和所述第二连杆7在所述活动腔11上发生转动。一个优选方案是,如图1所示,所述活动腔11上设有与所述中心连杆8相适配的定位槽12,所述定位槽12沿所述中心连杆8运动轨迹方向设置。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定位槽12的设置,使得所述压合模组2带动所述中心连杆8发生位移时,所述中心连杆8不会发生左右偏向,运作更为精准。一个优选方案是,如图4所示,所述定位槽12包括均与所述活动腔11相连通的第一限位槽13和第二限位槽14,所述第一限位槽13和所述第二限位槽14分别设于所述活动腔11的两端上。一个优选方案是,如图5所示,所述载板1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活动腔11相适配的盖板15。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盖板15的设置,防止杂物进入到所述活动腔11内,阻碍所述中心连杆8、所述第一连杆6和所述第二连杆7的运作。一个优选方案是,如图2所示,所述载板1底部的四角处均设有脚垫16。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脚垫16的设置,起到防滑作用。一个优选方案是,如图1所示,所述压合模组2、所述第一解锁模组3和所述第二解锁模组4上均设有把手17。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把手17的设置,方便人员操作本设备。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1为初始状态;将载具放置在所述载板1上,通过顺时针转动所述压合模组2,使得所述压合模组2通过所述中心连杆8同步带动所述第一连杆6和所述第二连杆7转动,使得所述第一解锁模组3和所述第二解锁模组4发生相向运动,使得所述第一解锁模组3和所述第二解锁模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承载机构开合盖夹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载板(1)、压合模组(2)、第一解锁模组(3)和第二解锁模组(4),所述压合模组(2)铰接配合在所述载板(1)的侧端上,所述第一解锁模组(3)和所述第二解锁模组(4)分别滑动配合在所述载板(1)的左右两端上,所述载板(1)的底部设有同步组件(5),所述压合模组(2)、所述第一解锁模组(3)和所述第二解锁模组(4)均与所述同步组件(5)相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载机构开合盖夹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载板(1)、压合模组(2)、第一解锁模组(3)和第二解锁模组(4),所述压合模组(2)铰接配合在所述载板(1)的侧端上,所述第一解锁模组(3)和所述第二解锁模组(4)分别滑动配合在所述载板(1)的左右两端上,所述载板(1)的底部设有同步组件(5),所述压合模组(2)、所述第一解锁模组(3)和所述第二解锁模组(4)均与所述同步组件(5)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载机构开合盖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组件(5)包括与所述第一解锁模组(3)相铰接的第一连杆(6)、与所述第二解锁模组(4)相铰接的第二连杆(7)以及与所述压合模组(2)相铰接的中心连杆(8),所述中心连杆(8)上设有腰形槽(9)以及滑动配合在所述腰形槽(9)上的滑块(10),所述第一连杆(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7)相铰接,并且该端与所述滑块(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承载机构开合盖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板(1)的底部设有活动腔(11),所述第一连杆(6)、所述第二连杆(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吉昌郗旭斌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运泰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