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层软基砂带及打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62781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涂层软基砂带及打磨系统,属于砂带打磨技术领域。该打磨系统包括上述的砂带主体以及打磨机构和绷紧机构,所述打磨机构,所述打磨机构包括箱体和导向辊,所述导向辊设置为两个对称分布,所述导向辊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箱体内壁,所述砂带主体与两个所述导向辊外表面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电机、螺纹杆、圆杆、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第一滑板、第二滑板、主动辊和从动辊的作用,从而达到了便于调整涂层软基砂带松紧的目的,可在涂层软基砂带长时间使用后进行绷紧,使涂层软基砂带与产品之间接触紧密,提高打磨效果,减少更换涂层软基砂带的频率,减少了打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涂层软基砂带及打磨系统
本技术涉及砂带打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涂层软基砂带及打磨系统。
技术介绍
砂带属于涂附磨具,称为柔性磨具,抛光时比固体磨具砂轮,更为灵活与安全,精度更高,磨削成本低的优势,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常需要对产品的表面进行除锈、打磨、抛光等处理,在工业连续自动化处理过程中,也即需要使用到砂带进行表面处理,而现有的打磨系统不便于调整涂层软基砂带的松紧,涂层软基砂带长时间使用后长度会变长,导致涂层软基砂带会变松,使打磨效果变差,就需要更换新的涂层软基砂带,增加了打磨成本。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涂层软基砂带及打磨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涂层软基砂带及打磨系统,旨在改善不便于调整涂层软基砂带松紧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涂层软基砂带,包括砂带主体。所述砂带主体包括基体层、粘接层、砂粒层、散热层和防静电层,所述砂粒层通过所述粘接层安装于所述基体层一侧,所述散热层连接于所述基体层另一侧,所述防静电层安装于所述散热层一侧,所述防静电层内表面开设有散热孔。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基体层为混纺布层,所述防静电层为铜箔层。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砂粒层一侧开设有排屑槽,所述排屑槽为M型,所述排屑槽等距分布。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层为铝箔层,所述散热层的厚度与所述防静电层的厚度相同。第二方面,本技术另提供一种打磨系统,包括上述的砂带主体以及打磨机构和绷紧机构。所述打磨机构包括箱体和导向辊,所述导向辊设置为两个对称分布,所述导向辊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箱体内壁,所述砂带主体与两个所述导向辊外表面传动连接,所述绷紧机构包括第一电机、螺纹杆、圆杆、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第一滑板、第一支架、主动辊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第二滑板、第二支架和从动辊,所述第一电机连接于所述箱体一侧,所述螺纹杆安装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所述螺纹杆贯穿延伸至所述箱体内部,所述第一滑板内表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滑板内表面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螺纹杆螺纹贯穿于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和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支架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板一端,所述第二电机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一侧,所述主动辊安装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所述主动辊贯穿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架内侧,所述第二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板一侧,所述从动辊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内侧,所述圆杆两端安装于所述箱体内壁,所述圆杆滑动贯穿于所述第一滑板和所述第二滑板,所述砂带主体与所述从动辊和所述主动辊传动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打磨机构还包括第一液压缸、支板、第二液压缸、夹板、打磨件和支撑腿,所述第一液压缸安装于所述箱体内壁,所述支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液压缸的输出轴,所述第二液压缸设置为两个对称分布,所述第二液压缸安装于所述支板两端,所述夹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输出轴,两个所述夹板能够夹住所述打磨件,所述支撑腿安装于所述箱体一侧。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内表面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螺纹杆能够于所述第三通孔内转动。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板内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圆杆与所述第一通孔间隙配合。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板内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圆杆与所述第二通孔间隙配合。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内表面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主动辊与所述第四通孔间隙配合,所述主动辊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打磨系统,使用时,将打磨件放在两个夹板之间,然后控制两个第二液压缸向内收缩,两个第二液压缸会带动两个夹板向内移动,两个夹板会夹紧打磨件,然后停止控制第二液压缸向内收缩和控制第一液压缸向下延伸,第一液压缸会通过支板带动打磨件移动,使打磨件的底面与砂粒层接触时,停止控制第二液压缸向下延伸,打开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会带动主动辊转动,主动辊会通过砂带主体带动从动辊转动,使砂带主体能够做环形回转运动,当砂带主体长时间使用长度变长导致砂带主体松弛时,打开第一电机会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会通过圆杆、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使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同时向外移动,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会带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向外移动,从而使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的距离变大,主动辊和从动辊对砂带主体进行绷紧,从而达到了便于调整涂层软基砂带松紧的目的,可在涂层软基砂带长时间使用后进行绷紧,使涂层软基砂带与产品之间接触紧密,提高打磨效果,减少更换涂层软基砂带的频率,减少了打磨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涂层软基砂带及打磨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砂带主体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砂带主体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打磨机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打磨机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绷紧机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滑动组件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滑动组件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滑动组件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滑动组件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中:10-砂带主体;110-基体层;120-粘接层;130-砂粒层;140-散热层;150-防静电层;160-排屑槽;170-散热孔;20-打磨机构;210-箱体;220-导向辊;230-第一液压缸;240-支板;250-第二液压缸;260-夹板;270-打磨件;280-支撑腿;290-第三通孔;30-绷紧机构;310-第一电机;320-螺纹杆;330-圆杆;340-第一滑动组件;341-第一滑板;342-第一支架;343-主动辊;344-第一螺纹孔;345-第一通孔;346-第二电机;347-第四通孔;350-第二滑动组件;351-第二滑板;352-第二支架;353-从动辊;354-第二螺纹孔;355-第二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涂层软基砂带,其特征在于,包括/n砂带主体(10),所述砂带主体(10)包括基体层(110)、粘接层(120)、砂粒层(130)、散热层(140)和防静电层(150),所述砂粒层(130)通过所述粘接层(120)安装于所述基体层(110)一侧,所述散热层(140)连接于所述基体层(110)另一侧,所述防静电层(150)安装于所述散热层(140)一侧,所述防静电层(150)内表面开设有散热孔(17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涂层软基砂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砂带主体(10),所述砂带主体(10)包括基体层(110)、粘接层(120)、砂粒层(130)、散热层(140)和防静电层(150),所述砂粒层(130)通过所述粘接层(120)安装于所述基体层(110)一侧,所述散热层(140)连接于所述基体层(110)另一侧,所述防静电层(150)安装于所述散热层(140)一侧,所述防静电层(150)内表面开设有散热孔(1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层软基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层(110)为混纺布层,所述防静电层(150)为铜箔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层软基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粒层(130)一侧开设有排屑槽(160),所述排屑槽(160)为M型,所述排屑槽(160)等距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层软基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140)为铝箔层,所述散热层(140)的厚度与所述防静电层(150)的厚度相同。


5.一种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涂层软基砂带;以及
打磨机构(20),所述打磨机构(20)包括箱体(210)和导向辊(220),所述导向辊(220)设置为两个对称分布,所述导向辊(220)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箱体(210)内壁,所述砂带主体(10)与两个所述导向辊(220)外表面传动连接;
绷紧机构(30),所述绷紧机构(30)包括第一电机(310)、螺纹杆(320)、圆杆(330)、第一滑动组件(340)和第二滑动组件(350),所述第一滑动组件(340)包括第一滑板(341)、第一支架(342)、主动辊(343)和第二电机(346),所述第二滑动组件(350)包括第二滑板(351)、第二支架(352)和从动辊(353),所述第一电机(310)连接于所述箱体(210)一侧,所述螺纹杆(320)安装于所述第一电机(310)的输出轴,所述螺纹杆(320)贯穿延伸至所述箱体(210)内部,所述第一滑板(341)内表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344),所述第二滑板(351)内表面开设有第二螺纹孔(354),所述螺纹杆(320)螺纹贯穿于所述第一螺纹孔(344)和所述第二螺纹孔(35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广铭周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永言合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