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体式多燃料舷外机化油器及其操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61164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体式多燃料舷外机化油器及其操控方法,包括座板,所述座板上安装有化油器本体和储油杯;所述化油器本体包括储油腔与雾化腔,所述储油杯与雾化腔之间连接有低速输油管与升速输油管,所述储油腔与雾化腔之间连接有高速输油管,所述储油腔的侧壁上穿设有煤油进液管,所述储油杯的侧壁上穿设有汽油进液管;所述煤油进液管及汽油进液管分别经管路与连体式两用燃油泵相连接。该化油器结构紧凑,方便根据车辆油门大小与输入油液的不同自动实现燃料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体式多燃料舷外机化油器及其操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体式多燃料舷外机化油器及其操控方法。
技术介绍
出于成本考虑,一些大型工程车辆往往会选用双燃料作为动力来源,在高速时选用价格较为廉价的煤油,在低速时选用价格较为昂贵的汽油。目前现有的双燃料化油器往往存在切换速度慢等现象,不能很好完成切换工作。同时,车用燃油泵一般只能供一种油,若想要供两种油,如汽油和煤油,就采用两个燃油泵,两个燃油泵都需要配备独立的抽气管路来驱动工作,占用空间大,安装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体式多燃料舷外机化油器及其操控方法,该化油器结构紧凑,方便根据车辆油门大小与输入油液的不同自动实现燃料切换。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连体式多燃料舷外机化油器,包括座板,所述座板上安装有化油器本体和储油杯;所述化油器本体包括储油腔与雾化腔,所述储油杯与雾化腔之间连接有低速输油管与升速输油管,所述储油腔与雾化腔之间连接有高速输油管,所述储油腔的侧壁上穿设有煤油进液管,所述储油杯的侧壁上穿设有汽油进液管;所述煤油进液管及汽油进液管分别经管路与连体式两用燃油泵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储油腔内设置有煤油浮动阀,所述煤油浮动阀包括插入煤油进液管内的煤油节流套,所述煤油节流套位于煤油进液管内的一端设置有煤油封盖,所述煤油封盖上设置有煤油阻尼孔,所述煤油节流套内设置有煤油封堵弹,所述煤油封堵弹的底端设置有与煤油阻尼孔相配合的第一尖锥部,所述煤油封堵弹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煤油封堵弹的上方设置有一端与储液腔内壁相铰接的煤油浮块,所述煤油浮块靠近其铰接端的下侧设置有与第一卡扣相配合的第一卡环。进一步地,所述储油杯内设置有汽油浮动阀,所述汽油浮动阀包括插入汽油进液管内的汽油节流套,所述汽油节流套位于汽油进液管内的一端设置有汽油封盖,所述汽油封盖上设置有汽油阻尼孔,所述汽油节流套内设置有汽油封堵弹,所述汽油封堵弹的底端设置有与汽油阻尼孔相配合的第二尖锥部,所述汽油封堵弹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汽油封堵弹的上方设置有一端与储油杯内壁相铰接的汽油浮块,所述汽油浮块靠近其铰接端的下侧设置有与第二卡扣相配合的第二卡环。进一步地,所述低速输油管与储油杯的连接点位于储油杯的顶部,低速输油管经设置于化油器本体内的管路与设置于雾化腔下部的出油口相连接,化油器本体内的管路设置有阻尼管,出油口设置有低速阻尼孔。进一步地,所述升速输油管的中部设置有升速供油装置,所述化油器本体与储油杯之间设置有驱动升速供油装置的联动机构;所述升速供油装置包括与升速输油管连通的升速储油腔,所述升速储油腔的底部设置有活塞块,所述活塞块的顶面与升速储油腔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活塞块的底部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周部设置有导向套。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穿设于雾化腔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调速转页,所述转轴的一端与车辆油门相连,所述储油杯下方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一转动联动,所述第二转轴与储油杯之间设置有扭力弹簧,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转接杆,所述推杆的底端设置有铰链球,所述转接杆上设置有与铰链球相配合的凹槽。进一步地,所述连体式两用燃油泵包括密封连接在一起的左座体、中间座体和右座体,所述中间座体侧部设有用于与汽油进液管相连接的第一出油口,左座体侧部设有第一进油口;中间座体和左座体之间夹设有通过往复鼓动控制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进、出油的第一隔膜,中间座体和右座体之间夹设有第二隔膜,中间座体两侧设有凹槽,中间座体中部开设有连通两侧凹槽的通孔,中间座体上设有与其中一侧凹槽相通的吸气孔,右座体侧部设有通过第二隔膜往复鼓动控制进、出油的第二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二出油口与煤油进液管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左座体右侧设有左油腔,所述左座体左侧设有隔开的第一进油腔和第一出油腔,所述第一进油口和第一进油腔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油腔通过第一过油孔A和左油腔连通,第一出油腔通过第一过油孔B和左油腔连通,左油腔内设有堵住第一过油孔A的第一弹性阀片A,第一出油腔内设有堵住第一过油孔B的第一弹性阀片B;所述中间座体左侧面设有与第一出油口相连通的槽孔,所述左座体上设有连通槽孔和第一出油腔的出油通道。进一步地,所述右座体左侧设有右油腔,右座体右侧设有隔开的第二进油腔和第二出油腔,所述第二进油口和第二进油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油腔通过第二过油孔A和右油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油腔通过第二过油孔B和右油腔相连通,右油腔内设有堵住第二过油孔A的第二弹性阀片A,第二出油腔内设有堵住第二过油孔B的第二弹性阀片B。一种应用于连体式多燃料舷外机化油器的操控方法,步骤如下:(1)预先将第一出油口通过管道与储油杯上的汽油进液管相连接;将第二出油口通过管道与化油器本体上的煤油进液管相连通;(2)将连体式两用燃油泵与油箱相连接,并将化油器本体安装到发动机上;(3)当发动机低速运转时:连体式两用燃油泵将汽油和煤油泵送到储油杯和储油腔中,雾化腔内持续通气,由于雾化腔内空气高速流动导致气压降低,在虹吸作用下,储油杯中的油液通过低速输油管中送入雾化腔中雾化供给发动机使用;当发动机由低速转入高速运转时:汽油进液管打开,踩动油门,增大雾化腔通风速度,第一转轴通过联动机构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驱使推杆上升,驱使活塞块上移,升速储油腔内的油液在活塞块作用下通过升速输油管冲入雾化腔;同时,煤油进液管打开,煤油进入雾化腔与汽油一起供给发动机,实现发动机的油液转换过渡;当发动机高速运转时:雾化腔内通气量增大且煤油进液管打开,煤油大量从高速输油管中被抽出,雾化后供给发动机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该化油器结构紧凑,易于使用,通过设置于油门联动的升速供油装置实现对汽油的短时间增加,设置有雾化腔,通过雾化腔内压力的变化实现对不同油液的抽取。同时,采用连体式两用燃油泵将两个隔膜泵集成为一体,采用一个吸气孔抽气便可同时控制两个隔膜泵工作,可以用于同时供煤油和汽油,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化油器本体与储油杯配合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化油器本体与储油杯配合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化油器本体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储油杯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速供油装置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图2的A区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连体式两用燃油泵的立体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连体式两用燃油泵的右视方位爆炸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连体式两用燃油泵或左视方位爆炸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连体式两用燃油泵的左座体左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连体式两用燃油泵的左座体右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连体式两用燃油泵的中间座体左视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连体式两用燃油泵的中间座体右视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连体式两用燃油泵的右座体左视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连体式两用燃油泵的右座体右视图;图中:1-化油器本体,2-储油杯,3-储油腔,4-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体式多燃料舷外机化油器,包括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上安装有化油器本体和储油杯;所述化油器本体包括储油腔与雾化腔,所述储油杯与雾化腔之间连接有低速输油管与升速输油管,所述储油腔与雾化腔之间连接有高速输油管,所述储油腔的侧壁上穿设有煤油进液管,所述储油杯的侧壁上穿设有汽油进液管;所述煤油进液管及汽油进液管分别经管路与连体式两用燃油泵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体式多燃料舷外机化油器,包括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上安装有化油器本体和储油杯;所述化油器本体包括储油腔与雾化腔,所述储油杯与雾化腔之间连接有低速输油管与升速输油管,所述储油腔与雾化腔之间连接有高速输油管,所述储油腔的侧壁上穿设有煤油进液管,所述储油杯的侧壁上穿设有汽油进液管;所述煤油进液管及汽油进液管分别经管路与连体式两用燃油泵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式多燃料舷外机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腔内设置有煤油浮动阀,所述煤油浮动阀包括插入煤油进液管内的煤油节流套,所述煤油节流套位于煤油进液管内的一端设置有煤油封盖,所述煤油封盖上设置有煤油阻尼孔,所述煤油节流套内设置有煤油封堵弹,所述煤油封堵弹的底端设置有与煤油阻尼孔相配合的第一尖锥部,所述煤油封堵弹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煤油封堵弹的上方设置有一端与储液腔内壁相铰接的煤油浮块,所述煤油浮块靠近其铰接端的下侧设置有与第一卡扣相配合的第一卡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体式多燃料舷外机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杯内设置有汽油浮动阀,所述汽油浮动阀包括插入汽油进液管内的汽油节流套,所述汽油节流套位于汽油进液管内的一端设置有汽油封盖,所述汽油封盖上设置有汽油阻尼孔,所述汽油节流套内设置有汽油封堵弹,所述汽油封堵弹的底端设置有与汽油阻尼孔相配合的第二尖锥部,所述汽油封堵弹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汽油封堵弹的上方设置有一端与储油杯内壁相铰接的汽油浮块,所述汽油浮块靠近其铰接端的下侧设置有与第二卡扣相配合的第二卡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式多燃料舷外机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速输油管与储油杯的连接点位于储油杯的顶部,低速输油管经设置于化油器本体内的管路与设置于雾化腔下部的出油口相连接,化油器本体内的管路设置有阻尼管,出油口设置有低速阻尼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式多燃料舷外机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速输油管的中部设置有升速供油装置,所述化油器本体与储油杯之间设置有驱动升速供油装置的联动机构;所述升速供油装置包括与升速输油管连通的升速储油腔,所述升速储油腔的底部设置有活塞块,所述活塞块的顶面与升速储油腔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活塞块的底部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周部设置有导向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体式多燃料舷外机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穿设于雾化腔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调速转页,所述转轴的一端与车辆油门相连,所述储油杯下方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一转动联动,所述第二转轴与储油杯之间设置有扭力弹簧,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转接杆,所述推杆的底端设置有铰链球,所述转接杆上设置有与铰链球相配合的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昌子卓劲松卓座见卓佐育陈孝潘
申请(专利权)人:福鼎市佳磐通用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