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1065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支护底板、支护组件和固定嵌插机构,支护底板上设有衔接板,支护底板和衔接板均为中空结构设置,支护底板和衔接板内连通设有驱动腔,固定嵌插机构设于驱动腔内,支护组件设于支护底板上,支护组件设有两组,两组支护组件对称设于支护底板两端;支护组件包括支护框架、第一驱动气缸、第二驱动气缸和加固模板,支护框架设于支护底板上,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两端分别铰接设于支护框架外侧壁上,加固模板后侧壁两端分别铰接设于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的活动端。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支撑稳定性好,且可以根据基坑侧壁倾斜角度调节加固模板倾斜角度的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为一种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基坑是指为进行建筑物(包括构筑物)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基坑属于临时性工程,其作用是提供一个空间,使基础的砌筑作业得以按照设计所指定的位置进行,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必然会引起周围土体的变形,并对周围建筑物的地下管线产生影响,严重的将危及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和安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基坑设计和挖坑施工中会设置基坑支护结构,用于稳定基坑的安全,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的结构。现有的基坑支护结构不能稳定固定在基坑底部,且不能够根据基坑侧壁的倾斜角度调整加固模板的倾斜角度,因此导致支护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弥补上述现有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撑稳定性好,且可以根据基坑侧壁倾斜角度调节加固模板倾斜角度的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支护底板、支护组件和固定嵌插机构,所述支护底板上设有衔接板,所述支护底板和衔接板均为中空结构设置,所述支护底板和衔接板内连通设有驱动腔,所述固定嵌插机构设于驱动腔内,所述支护组件设于支护底板上,所述支护组件设有两组,两组所述支护组件对称设于支护底板两端;所述支护组件包括支护框架、第一驱动气缸、第二驱动气缸和加固模板,所述支护框架设于支护底板上,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两端分别铰接设于支护框架外侧壁上,所述加固模板后侧壁两端分别铰接设于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的活动端,所述衔接板设于两组支护组件的支护框架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支护框架包括支护柱体和加固柱,所述支护柱体设于支护底板上,所述支护柱体设有两组,所述加固柱设于两组支护柱体之间,所述加固柱包括水平加固柱和倾斜加固柱,所述水平加固柱和倾斜加固柱均与间隔分布于两组支护柱体之间,所述水平加固柱和倾斜加固柱呈三角形结构分布。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嵌插机构包括嵌插驱动电机、驱动轴、嵌插组件和传动皮带,所述嵌插驱动电机设于驱动腔顶壁上,所述驱动轴转动设于驱动腔底壁上且与嵌插驱动电机输出轴相连,所述嵌插组件设于驱动腔内,所述传动皮带两端分别套设于嵌插组件与驱动轴上,所述嵌插组件包括驱动螺杆、螺纹驱动板和嵌插头,所述驱动螺杆转动设于驱动腔顶壁和底壁之间,所述螺纹驱动板通过螺纹连接设于驱动螺杆上,所述嵌插头设于螺纹驱动板下方。进一步地,所述嵌插组件设有多组。进一步地,所述嵌插头下端呈锥形结构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嵌插驱动电机为正反双转电机。采用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通过固定嵌插机构的设置,实现了支护底板于基坑底部的稳定固定,并通过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的配合作用,对加固模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从而满足倾斜角度的基坑的支护需求。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固定嵌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支护底板,2、支护组件,3、固定嵌插机构,4、衔接板,5、驱动腔,6、支护框架,7、第一驱动气缸,8、第二驱动气缸,9、加固模板,10、支护柱体,11、水平加固柱,12、倾斜加固柱,13、嵌插驱动电机,14、驱动轴,15、嵌插组件,16、传动皮带,17、驱动螺杆,18、螺纹驱动板,19、嵌插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支护底板1、支护组件2和固定嵌插机构3,支护底板1上设有衔接板4,支护底板1和衔接板4均为中空结构设置,支护底板1和衔接板4内连通设有驱动腔5,固定嵌插机构3设于驱动腔5内,支护组件2设于支护底板1上,支护组件2设有两组,两组支护组件2对称设于支护底板1两端;支护组件2包括支护框架6、第一驱动气缸7、第二驱动气缸8和加固模板9,支护框架6设于支护底板1上,第一驱动气缸7和第二驱动气缸8两端分别铰接设于支护框架6外侧壁上,加固模板9后侧壁两端分别铰接设于第一驱动气缸7和第二驱动气缸8的活动端,衔接板4设于两组支护组件2的支护框架6之间。其中,支护框架6包括支护柱体10和加固柱,支护柱体10设于支护底板1上,支护柱体10设有两组,加固柱设于两组支护柱体10之间,加固柱包括水平加固柱11和倾斜加固柱12,水平加固柱11和倾斜加固柱12均与间隔分布于两组支护柱体10之间,水平加固柱11和倾斜加固柱12呈三角形结构分布。固定嵌插机构3包括嵌插驱动电机13、驱动轴14、嵌插组件15和传动皮带16,嵌插驱动电机13设于驱动腔5顶壁上,驱动轴14转动设于驱动腔5底壁上且与嵌插驱动电机13输出轴相连,嵌插组件15设于驱动腔5内,传动皮带16两端分别套设于嵌插组件15与驱动轴14上,嵌插组件15包括驱动螺杆17、螺纹驱动板18和嵌插头19,驱动螺杆17转动设于驱动腔5顶壁和底壁之间,螺纹驱动板18通过螺纹连接设于驱动螺杆17上,嵌插头19设于螺纹驱动板18下方。嵌插组件15设有多组。嵌插头19下端呈锥形结构设置。嵌插驱动电机13为正反双转电机。具体使用时,将基坑支护结构置于基坑内,启动嵌插驱动电机13,嵌插驱动电机13带动驱动轴14旋转,通过传动皮带16的传动作用,驱动螺杆17旋转,驱动螺杆17带动螺纹驱动板18下降,从而使嵌插头19嵌插入基坑底部,然后驱动第一驱动气缸7和第二驱动气缸8,使加固模板9靠近基坑侧壁,然后根据基坑侧壁倾斜方向,驱动第一驱动气缸7或者第二驱动气缸8,实现加固模板9倾斜角度的调节,之后在第一驱动气缸7和第二驱动气缸8的配合作用下使加固模板9贴附于基坑侧壁上,实现基坑的支护作用。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料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料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护底板、支护组件和固定嵌插机构,所述支护底板上设有衔接板,所述支护底板和衔接板均为中空结构设置,所述支护底板和衔接板内连通设有驱动腔,所述固定嵌插机构设于驱动腔内,所述支护组件设于支护底板上,所述支护组件设有两组,两组所述支护组件对称设于支护底板两端;所述支护组件包括支护框架、第一驱动气缸、第二驱动气缸和加固模板,所述支护框架设于支护底板上,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两端分别铰接设于支护框架外侧壁上,所述加固模板后侧壁两端分别铰接设于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的活动端,所述衔接板设于两组支护组件的支护框架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护底板、支护组件和固定嵌插机构,所述支护底板上设有衔接板,所述支护底板和衔接板均为中空结构设置,所述支护底板和衔接板内连通设有驱动腔,所述固定嵌插机构设于驱动腔内,所述支护组件设于支护底板上,所述支护组件设有两组,两组所述支护组件对称设于支护底板两端;所述支护组件包括支护框架、第一驱动气缸、第二驱动气缸和加固模板,所述支护框架设于支护底板上,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两端分别铰接设于支护框架外侧壁上,所述加固模板后侧壁两端分别铰接设于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的活动端,所述衔接板设于两组支护组件的支护框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框架包括支护柱体和加固柱,所述支护柱体设于支护底板上,所述支护柱体设有两组,所述加固柱设于两组支护柱体之间,所述加固柱包括水平加固柱和倾斜加固柱,所述水平加固柱和倾斜加固柱均与间隔分布于两组支护柱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林王卓吴昊苏文祥吴萍萍陈锋陈宣健徐汉宸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