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塑状土质中开挖坑中坑的沉箱式护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852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在流塑状土质中开挖坑中坑的沉箱式护壁结构,包括由四块钢板围成的上下开口结构的本体,所述钢板包括壁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壁本体两侧的连接头部,相邻两个所述钢板的连接头部通过固定组件可拆卸连接。根据坑中坑的大小将合适的所述钢板进行拼合,即可得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护壁结构,组装简单,随后通过在基坑的底部需要开挖坑中坑的位置放置本护壁结构,使其随土方开挖逐步下沉即可,不仅节约了钢材,且无需与其他围护结构一起使用,施工速度快,大大缩短了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在流塑状土质中开挖坑中坑的沉箱式护壁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是在流塑状土质中开挖坑中坑的沉箱式护壁结构。
技术介绍
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基坑内部再多挖3m左右产生的局部坑中坑对整个基坑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当土质达到流塑状态甚至淤泥质状态时,如何保证坑中坑开挖质量是关键。工程现场对于坑中坑开挖通常采用以下的保护措施:一、砖胎膜。在坑中坑位置进行垂直开挖,砌筑一竖排砖胎膜对坑中坑进行保护,一般挖深0-1.5m,对土质要求高;二、天然放坡。一般挖深0-1.5m,放坡比1:0.6-1:1,对土质要求高,需要的场地面积较大;三、槽钢加固。在坑中坑周围打一圈槽钢,局部较深区域需要增加钢支撑,一般挖深2m以上,且一般与底板整浇,不回收,造价较高;四、搅拌桩加固。在坑中坑周围打设高压旋喷桩、双轴搅拌桩或三轴搅拌桩,一般挖深2m以上,不仅工期长,材料费用高,且搅拌桩施工避开已施工工程桩比较困难,施工难度大。上述几种方式对土质、坑深、坑中坑周边可作为维护使用面积等情况要求较高,尤其是土质较软、坑深较深时,施工质量均无法保证,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在流塑状土质中开挖坑中坑的沉箱式护壁结构。本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在流塑状土质中开挖坑中坑的沉箱式护壁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由四块钢板围成的上下开口的结构,单个所述钢板包括壁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壁本体两侧的连接头部,相邻两个所述钢板的连接头部通过固定组件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头部呈等腰梯形状,所述连接头部的一个侧面一体成形在所述壁本体的侧面,所述连接头部的下端面与其相邻的钢板的连接头部的下端面拼合。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贯穿开设在所述连接头部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安装通孔、配置在所述安装通孔内的螺栓以及配置在所述螺栓上的螺母。优选的,所述安装通孔为螺纹孔。优选的,所述壁本体的侧面包括与其内壁连接的拼合面和与其外壁连接的连接斜面;所述连接头部的一个侧面一体成形在所述拼合面上。优选的,所述连接头部的另一个侧面与所述壁本体的外壁平行。优选的,所述连接头部由所述壁本体的上端面延伸至其下端面。优选的,所述连接头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头部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壁本体的侧面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出了在流塑状土质中开挖坑中坑的沉箱式护壁结构,根据坑中坑的大小将合适的所述钢板进行拼合,即可得到本技术的护壁结构,组装简单,随后通过在基坑的底部需要开挖坑中坑的位置放置本护壁结构,使其随土方开挖逐步下沉即可,不仅节约了钢材,且无需与其他围护结构一起使用,施工速度快,大大缩短了工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钢板;10、壁本体;100、拼合面;101、连接斜面;20、连接头部;201、连接头部的一个侧面、202、连接头部的另一个侧面、203、连接头部的上端面、204、连接头部的下端面、30、固定组件;300、螺栓;301、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做具体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出在流塑状土质中开挖坑中坑的沉箱式护壁结构,适用于流塑状甚至淤泥质土地区,尤其是坑深度在3.5m以内的工程,施工效果好,不仅能够保证坑中坑挖土安全,且能够有效保护坑中坑附近工程桩。具体地,本技术的护壁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由四块钢板1围成的上下开口的结构,单个所述钢板1包括壁本体10以及设置在所述壁本体10两侧的连接头部20,相邻两个所述钢板1的连接头部20通过固定组件30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部20呈等腰梯形状,所述连接头部的一个侧面201一体成形在所述壁本体10的侧面,所述连接头部的下端面204与其相邻的钢板1的连接头部的下端面204拼合。更进一步地,所述壁本体10的侧面包括与其内壁连接的拼合面100和与其外壁连接的连接斜面101;所述连接头部的一个侧面201一体成形在所述拼合面10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部的另一个侧面202与所述壁本体10的外壁平行。即首先获取一长方体的钢板,通过在其两端裁切掉两个三角形状即可得到本技术的钢板,具体地,由其内壁距离其侧面一定距离向着其侧面与外壁的连接处裁切出连接头部的下端面204,然后在其外壁与内壁裁切出相对的位置裁切出一等腰三角形即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部20由所述壁本体的上端面203延伸至其下端面204。在其中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部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头部20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壁本体10的侧面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30包括贯穿开设在所述连接头部的上端面203和下端面204的安装通孔、配置在所述安装通孔内的螺栓300以及配置在所述螺栓300上的螺母301。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通孔为螺纹孔。使用本技术的护壁结构,首先根据坑中坑的面积与深度现场拼接得到本护壁结构,然后将本护壁结构放置在预设坑中坑的位置进行定位,随后使用机械手将本护壁结构初步打入土中,之后在沉箱式护壁结构中进行掏土下挖,每挖10cm左右,用机械手将沉箱式护壁结构同步下压10cm,开挖至坑底,用C20混凝土快速浇筑100mm左右厚的垫层,进行封底,封底后支模,将沉箱式护壁结构与底板一同浇筑。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在流塑状土质中开挖坑中坑的沉箱式护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由四块钢板围成的上下开口的结构,单个所述钢板包括壁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壁本体两侧的连接头部,相邻两个所述钢板的连接头部通过固定组件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在流塑状土质中开挖坑中坑的沉箱式护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由四块钢板围成的上下开口的结构,单个所述钢板包括壁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壁本体两侧的连接头部,相邻两个所述钢板的连接头部通过固定组件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流塑状土质中开挖坑中坑的沉箱式护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部呈等腰梯形状,所述连接头部的一个侧面一体成形在所述壁本体的侧面,所述连接头部的下端面与其相邻的钢板的连接头部的下端面拼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流塑状土质中开挖坑中坑的沉箱式护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贯穿开设在所述连接头部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安装通孔、配置在所述安装通孔内的螺栓以及配置在所述螺栓上的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在流塑状土质中开挖坑中坑的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强孙飞吴斌华王立栋黎寒冰魏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建院营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