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9234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5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箱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的制造方法,属于储能器件领域。其中,箱体包括冷却装置和多个壁,多个壁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的容纳空间,且至少一个壁的内部形成有第一流道,第一流道用于将电池单体热失控产生的排放物排出至箱体外。冷却装置设于第一流道内,冷却装置用于对流经冷却装置的排放物进行冷却。其中,冷却装置包括用于增大排放物与冷却装置的接触面积的冷却结构,冷却结构包括供排放物通过的第二流道。冷却结构的第二流道增大了排放物与冷却装置的接触面积,使得冷却装置能够带走排放物更多的热量,提高了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冷却装置的降温效果更佳,降低了排放物起火、燃烧的可能性,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箱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的制造方法本申请是基于申请号为2020112710539、申请日为2020年11月13日、专利技术名称为“箱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的制造方法”的专利技术提出的分案申请。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箱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电动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电动车辆而言,电池技术又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在电池技术的发展中,除了提高电池的性能外,安全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如何增强电池的安全性,是电池技术中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箱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的制造方法,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箱体,用于电池,所述电池包括电池单体,包括:多个壁,所述多个壁围合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电池单体的容纳空间,且至少一个壁的内部形成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用于将所述电池单体热失控产生的排放物排出至所述箱体外;以及冷却装置,设于所述第一流道内,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对流经所述冷却装置的排放物进行冷却;其中,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用于增大所述排放物与所述冷却装置的接触面积的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包括供所述排放物通过的第二流道。上述方案中,箱体中的至少一个壁的内部形成有第一流道,位于箱体内的电池单体热失控产生的排放物可以通过第一流道排放至箱体外。第一流道内设有冷却装置,排放物在第一流道内流经冷却装置时,冷却装置可与排放物进行热交换,以对排放物进行冷却,从而达到降低排放物的温度的目的。由于第一流道设置于箱体的壁内,冷却装置设置于第一流道内,即对排放物起到冷却作用的冷却装置位于箱体的壁内,从而合理利用了箱体的壁的内部空间,冷却装置不会占用由多个壁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的容纳空间,也不会占用箱体的外部空间。冷却装置包括有冷却结构,冷却结构包括第二流道,排放物在流经冷却装置的过程中,排放物可从第二流道内流过,冷却结构的第二流道增大了排放物与冷却装置的接触面积,使得冷却装置能够带走排放物更多的热量,提高了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冷却装置的降温效果更佳,降低了排放物起火、燃烧的可能性,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的外表面和/或所述冷却装置的内部形成有所述第二流道。上述方案中,可以是在冷却装置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二流道,便于第二流道的成型;也可以是冷却装置的内形成有第二流道,排放物在流经冷却装置的过程中,排放物可在冷却装置的内部定向流动;当然,还可以是冷却装置的外表面和冷却装置的内部均形成有第二流道,以充分利用冷却装置,尽可能的增大冷却装置与排放物的接触面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在所述第一流道的延伸方向上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流道贯通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上述方案中,第二流道贯通冷却装置在延伸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也就是说,排放物在流经冷却装置的过程中,排放物可从冷却装置的一端流入,另一端流出,增大了排放物在第一流道内流动的时间,即增大了排放物与冷却装置的接触时间,排放物与冷却装置的热交换时间更长,提高了冷却装置的冷却降温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流道呈曲线形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多个彼此独立的所述第二流道。上述方案中,冷却装置可以包括多个彼此独立的第二流道,所有第二流道均可供排放物通过,使得排放物在流经冷却装置的过程中能够与更多的第二流道的壁面接触,提高了冷却装置的冷却降温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多个冷却管,每个所述冷却管的内部形成有所述第二流道。上述方案中,冷却装置包括多个冷却管,每个冷却管的内部形成有第二流道,也就是说,可利用多个内部形成有第二流道的冷却管来作为冷却装置,以对排放物进行冷却,整体结构简单。此外,冷却管之间还可形成供排放物通过的间隙,也就是说,排放物在流经冷却装置的过程中,排放物既可与冷却管的内壁接触,又可与冷却管的外壁接触,这种结构的冷却装置对排放物具有更好的冷却降温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多个第二冷却件;所述多个第二冷却件沿所述第一流道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冷却件上设有供所述排放物通过的第二开口,每相邻的两个冷却件的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第一流道的延伸方向的投影错位设置,所述多个第二冷却件的所述第二开口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二流道。上述方案中,每相邻的两个第二冷却件的第二开口沿第一流道的延伸方向的投影错位设置,使得第二流道蜿蜒分布,排放物通过一个第二冷却件的第二开口后,排放物在下一个第二冷却件的阻挡作用下改变流向,增大了排放物的流动路径,增长了排放物与冷却装置的热交换时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还包括:消防机构,设于所述第一流道内,所述消防机构被配置为在所述电池单体热失控时向所述第一流道内释放消防介质。上述方案中,消防机构可在电池单体热失控时向第一流道内释放消防介质,消防介质与排放物混合,实现对排放物的降温和排放物浓度的降低,以达到阻燃的目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排放物于所述第一流道内的流动方向上,所述消防机构位于所述冷却装置的下游或上游;或,所述消防机构与所述冷却装置在垂直于所述流动方向的方向上堆叠布置。上述方案中,消防机构可以设置在冷却装置的下游,电池单体热失控所产生的排放物可流经冷却装置冷却后,再与消防机构释放的消防介质混合;消防机构也可以设置在冷却装置的上游,电池单体热失控所产生排放物可先与消防机构释放的消防介质混合后,再流经冷却装置冷却;当然,消防机构与冷却装置也可在垂直于排放物在第一流道内的流动方向的方向上堆叠布置,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节省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还包括:检测装置,设于所述第一流道内,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流道内的排放物的信息参数;所述消防机构用于在所述信息参数达到预设值时向所述第一流道内释放所述消防介质。上述方案中,消防机构在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流道内的排放物的信息参数达到预设值时,消防机构将向第一流道内释放消防介质,实现消防机构对消防介质的释放。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还包括:混合装置,设于所述第一流道内,所述混合装置用于使所述排放物和所述消防介质在排出所述第一流道之前能够被混合。上述方案中,第一流道内的混合装置可对排放物与消防介质在排出第一流道之前进行混合,使排放物与消防介质混合的更加充分,降低局部浓度过高的风险。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装置包括阻挡结构,所述阻挡结构用于对所述排放物和所述消防介质进行阻挡并改变流动方向,以使所述排放物和所述消防介质在排出所述第一流道之前能够被混合。上述方案中,混合装置中的阻挡结构通过对排放物和消防介质进行阻挡并改变流动方向的方式,来对排放物和消防介质进行混合,使得对排放物和消防介质的混合更加充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挡结构包括多个阻挡件;所述多个阻挡件沿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体,用于电池,所述电池包括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壁,所述多个壁围合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电池单体的容纳空间,且至少一个壁的内部形成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用于将所述电池单体热失控产生的排放物排出至所述箱体外;以及/n冷却装置,设于所述第一流道内,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对流经所述冷却装置的排放物进行冷却;/n其中,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用于增大所述排放物与所述冷却装置的接触面积的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包括供所述排放物通过的第二流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体,用于电池,所述电池包括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壁,所述多个壁围合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电池单体的容纳空间,且至少一个壁的内部形成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用于将所述电池单体热失控产生的排放物排出至所述箱体外;以及
冷却装置,设于所述第一流道内,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对流经所述冷却装置的排放物进行冷却;
其中,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用于增大所述排放物与所述冷却装置的接触面积的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包括供所述排放物通过的第二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的外表面和/或所述冷却装置的内部形成有所述第二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在所述第一流道的延伸方向上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流道贯通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呈曲线形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多个彼此独立的所述第二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多个冷却管,每个所述冷却管的内部形成有所述第二流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多个第二冷却件;
所述多个第二冷却件沿所述第一流道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冷却件上设有供所述排放物通过的第二开口,每相邻的两个冷却件的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第一流道的延伸方向的投影错位设置,所述多个第二冷却件的所述第二开口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二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
消防机构,设于所述第一流道内,所述消防机构被配置为在所述电池单体热失控时向所述第一流道内释放消防介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放物于所述第一流道内的流动方向上,所述消防机构位于所述冷却装置的下游或上游;或,所述消防机构与所述冷却装置在垂直于所述流动方向的方向上堆叠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
检测装置,设于所述第一流道内,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流道内的排放物的信息参数;
所述消防机构用于在所述信息参数达到预设值时向所述第一流道内释放所述消防介质。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
混合装置,设于所述第一流道内,所述混合装置用于使所述排放物和所述消防介质在排出所述第一流道之前能够被混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包括阻挡结构,所述阻挡结构用于对所述排放物和所述消防介质进行阻挡并改变流动方向,以使所述排放物和所述消防介质在排出所述第一流道之前能够被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智明杨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