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门铰链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8782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配件领域的尾门铰链总成,包括铰链上页、活动轴和铰链下页,铰链上页两侧的底部与铰链下页均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铰链下页的底部设置有加强板,加强板底部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凸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铰链上页、活动轴、铰链下页、加强板、凸台、第一漏水孔和第二漏水孔的设置,共同构建了一个尾门铰链总成,其中通过第一漏水孔和第二漏水孔的设置,能够在下雨天或对车辆进行清洗时,水滴通过该间隙进入安装螺栓的螺纹部位后,可以自动流出,避免沿着螺纹滴入驾驶室内,以上结构的配合,解决了下雨天或对车辆进行清洗时,水滴通过该间隙进入安装螺栓的螺纹部位,最终沿着螺纹滴入驾驶室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门铰链总成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是尾门铰链总成。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产销量逐年增加,汽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减轻汽车重量是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排放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汽车车身作为汽车三大总成之一,占汽车总重量的40%左右,汽车车身轻量化对于整车轻量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汽车尾门,即汽车后备箱的舱门,一般通过汽车尾门铰链将其连接到汽车车后门框钣金上。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变得越来越普及,成为人们主要的代步工具,而汽车尾门铰链就是其中重要部件之一,汽车尾门铰链一般布置在轻型客车尾门位置,起连接汽车尾门及车身并控制开合角度的作用,由此可见,尾门铰链是汽车中不可缺少的零部件之一,同时由于安装螺栓与铰链固定页均为金属件,在铆接时两者结合面难免存在间隙,当下雨天或对车辆进行清洗时,水滴通过该间隙进入安装螺栓的螺纹部位,最终沿着螺纹滴入驾驶室内,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尾门铰链总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尾门铰链总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尾门铰链总成,包括铰链上页、活动轴和铰链下页,所述铰链上页两侧的底部与铰链下页均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所述铰链下页的底部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底部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凸台,所述铰链下页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漏水孔,所述铰链下页内腔底部的轴心处开设有第二漏水孔,所述第二漏水孔贯穿加强板并延伸至加强板的底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铰链下页内腔顶部的两侧与加强板对应的位置均一体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腔设置有螺栓。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铰链上页的两侧均一体开设有第二通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强板内腔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三漏水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漏水孔的直径大于第二漏水孔的直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漏水孔的直径大于第三漏水孔的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铰链上页、活动轴、铰链下页、加强板、凸台、第一漏水孔和第二漏水孔的设置,共同构建了一个尾门铰链总成,其中通过第一漏水孔和第二漏水孔的设置,能够在下雨天或对车辆进行清洗时,水滴通过该间隙进入安装螺栓的螺纹部位后,可以自动流出,避免沿着螺纹滴入驾驶室内,以上结构的配合,解决了下雨天或对车辆进行清洗时,水滴通过该间隙进入安装螺栓的螺纹部位,最终沿着螺纹滴入驾驶室内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通孔和螺栓,能够方便使用者对铰链下页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第二通孔,能够方便者对铰链上页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第三漏水孔,能够方便雨水顺利排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加强板的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中A的结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中B的结构局部放大图。图中:1、铰链上页;2、活动轴;3、铰链下页;4、加强板;5、凸台;6、第一漏水孔;7、第二漏水孔;8、第一通孔;9、螺栓;10、第二通孔;11、第三漏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尾门铰链总成,包括铰链上页1、活动轴2和铰链下页3,铰链上页1两侧的底部与铰链下页3均通过活动轴2活动连接,铰链下页3的底部设置有加强板4,加强板4底部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凸台5,铰链下页3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漏水孔6,铰链下页3内腔底部的轴心处开设有第二漏水孔7,第二漏水孔7贯穿加强板4并延伸至加强板4的底部,通过铰链上页1、活动轴2、铰链下页3、加强板4、凸台5、第一漏水孔6和第二漏水孔7的设置,共同构建了一个尾门铰链总成,其中通过第一漏水孔6和第二漏水孔7的设置,能够在下雨天或对车辆进行清洗时,水滴通过该间隙进入安装螺栓的螺纹部位后,可以自动流出,避免沿着螺纹滴入驾驶室内,以上结构的配合,解决了下雨天或对车辆进行清洗时,水滴通过该间隙进入安装螺栓的螺纹部位,最终沿着螺纹滴入驾驶室内的问题。其中,铰链下页3内腔顶部的两侧与加强板4对应的位置均一体开设有第一通孔8,第一通孔8的内腔设置有螺栓9,通过设置第一通孔8和螺栓9,能够方便使用者对铰链下页3进行固定。其中,铰链上页1的两侧均一体开设有第二通孔10,通过设置第二通孔10,能够方便者对铰链上页1进行固定。其中,加强板4内腔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三漏水孔11,通过设置第三漏水孔11,能够方便雨水顺利排出。其中,第一漏水孔6的直径大于第二漏水孔7的直径。其中,第二漏水孔7的直径大于第三漏水孔11的直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先通过第一通孔8和螺栓9,能够方便使用者对铰链下页3进行固定,再通过设置第二通孔10,能够方便者对铰链上页1进行固定,然后通过第一漏水孔6和第二漏水孔7的设置,能够在下雨天或对车辆进行清洗时,水滴通过该间隙进入安装螺栓的螺纹部位后,可以自动流出,避免沿着螺纹滴入驾驶室内,而通过设置第三漏水孔11,能够方便雨水顺利排出,避免在加强板4与铰链下页3的缝隙中积水,从而腐蚀加强板4,而第一通孔8和第二通孔10的设置,能够方便对尾门铰链更换时方便拆卸,而且还能够避免更换零件后需对车门及车身面差进行重新调整,从而方便维修,以上结构的配合,解决了下雨天或对车辆进行清洗时,水滴通过该间隙进入安装螺栓的螺纹部位,最终沿着螺纹滴入驾驶室内的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尾门铰链总成,包括铰链上页(1)、活动轴(2)和铰链下页(3),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上页(1)两侧的底部与铰链下页(3)均通过活动轴(2)活动连接,所述铰链下页(3)的底部设置有加强板(4),所述加强板(4)底部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凸台(5),所述铰链下页(3)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漏水孔(6),所述铰链下页(3)内腔底部的轴心处开设有第二漏水孔(7),所述第二漏水孔(7)贯穿加强板(4)并延伸至加强板(4)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尾门铰链总成,包括铰链上页(1)、活动轴(2)和铰链下页(3),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上页(1)两侧的底部与铰链下页(3)均通过活动轴(2)活动连接,所述铰链下页(3)的底部设置有加强板(4),所述加强板(4)底部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凸台(5),所述铰链下页(3)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漏水孔(6),所述铰链下页(3)内腔底部的轴心处开设有第二漏水孔(7),所述第二漏水孔(7)贯穿加强板(4)并延伸至加强板(4)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门铰链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下页(3)内腔顶部的两侧与加强板(4)对应的位置均一体开设有第一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树森刘平轩余光飞余忠核余欣诺余辉居文斌黎伟红陈再付应纪利薛耿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龙纪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