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带运转监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7991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输送带监控技术领域,公开了输送带运转监控装置,包括编码器、RFID电子标签、RFID检测单元和运算处理单元,RFID电子标签安装在输送带上,编码器与滚轮连接,滚轮被配置于驱动输送带运动,运算处理单元接收编码器发送的数字脉冲信号,在使用时由于输送带上安装电子标签的位置相当于一个参考点,当RFID检测单元检测到电子标签时,运算处理单元可对编码器的计数值进行清零,对输送带的位置进行重置,进而减少累计误差,实现输送带的位置和速度的精准监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送带运转监控装置
本技术涉及输送带监控
,具体涉及输送带运转监控装置。
技术介绍
在煤炭开采、矿产资源开发、工厂的生产流水线、物流周转等应用行业中,常使用输送带来输送物品。为了监控输送带的使用情况,常在输送线上安装监控装置来检测输送带的输送速度和输送位置,这样在输送带因长久使用或者其余意外情况出现断裂时可以及时查找到断裂点,进而缩短检修时间。现有监控装置大多是在输送线上安装编码器,编码器随着输送带转动时会输出数字脉冲信号,而编码器每转动一圈输送带在理论上前进额定距离,因此对编码器输出的数字脉冲信号进行计数便可得到输送带的距离,根据单位时间内的编码器输出的数字脉冲信号的总量便能计算出输送带的输送速度。然而该方式存在以下缺陷,首先编码器在使用时存在累计误差,由于输送带和编码器的传动效率不是百分百,编码器转动一圈时输送带实际前进的距离会大于理论上输送带前进的距离,久而久之,这个误差会累计的越来越多,进而造成输送带的监控位置与实际位置存在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技术是提供了输送带运转监控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输送带运转检测装置仅通过编码器对输送带的位置和速度进行监控,在实际使用时存在累计误差。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输送带运转监控装置,包括编码器、RFID电子标签、RFID检测单元、运算处理单元和滚轮,RFID电子标签安装在输送带上,编码器与滚轮连接,输送带运动时带动滚轮转动,运算处理单元接收编码器发送的数字脉冲信号,运算处理单元与RFID检测单元电连接。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本技术还包括无线通讯单元,运算处理单元通过无线通讯单元进行无线通讯。可选地,无线通讯单元采用WiFi、蓝牙、ZigBee、LoRa、2G、3G、4G和5G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运算处理单元电连接通讯接口,运算处理单元通过通讯接口进行有线通讯。可选地,通讯接口可以采用RS232接口、RS485接口、CAN总线接口和RJ45接口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编码器通过联轴器与转轴连接,转轴穿过滚轮的中心。可选地,转轴上套有轴承,轴承与连杆一端铰接,连杆另一端铰接有安装座,安装座内部安装有电气底板,电气底板顶部从下往上依次固定有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运算处理单元、无线通讯单元和通讯接口均集成在第一电路板上,RFID检测单元集成在第二电路板上。另外,轴承朝向编码器的一侧连接有盖板,盖板背离轴承的一面连接有凹形形状的支架,编码器的固定端固定在支架的水平部上。优选地,盖板还连接有保护罩,编码器和支架均位于保护罩内部。另外,安装座包括支撑杆,支撑杆上套有第二轴承,连杆另一端与第二轴承铰接,支撑杆两端分别连接有竖板,两竖板的背面分别与横板的正面连接,横板的两侧面分别与L型侧板的竖直部连接,两L型侧板的水平部分别与两竖板的正面连接,电气底板固定在两竖板的顶部,横板和L型侧板的顶部安装有罩壳,电气底板、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均位于所述罩壳内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在对输送带的位置和速度进行控制时,由于输送带上安装电子标签的位置相当于一个参考点,当RFID检测单元检测到电子标签时,运算处理单元可对编码器的计数值进行清零,对输送带的位置进行重置,进而减少累计误差,实现输送带的位置和速度的精准监控。附图说明本技术有如下附图:图1为实施例中的输送带运转监控装置的电路结构框图;图2为实施例中的编码器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的连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编码器,2、RFID电子标签,3、RFID检测单元,4、运行处理单元,5、滚轮,6、无线通讯单元,7、通讯接口,10、联轴器,11、转轴,12、轴承,13、盖板,14、支架,15、保护罩,20、连杆,30、安装座,300、支撑杆,301、竖板,302、第二轴承,303、横板,304、L型侧板,305、罩壳,306、电气路板,307、第一电路板,308、第二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4所示,输送带运转监控装置,包括编码器1、RFID电子标签2、RFID检测单元3、运算处理单元4和滚轮5,RFID电子标签2安装在输送带上,编码器1与滚轮5连接,输送带运动时会带动滚轮5转动,滚轮5转动时编码器1输出数字脉冲信号,运算处理单元4接收编码器1发送的数字脉冲信号,运算处理单元4与RFID检测单元3电连接,RFID检测单元3在其检测范围内检测是否有RFID电子标签2通过。本技术在对输送带的位置和速度进行控制时,由于输送带上安装RFID电子标签2的位置相当于一个参考点,当RFID检测单元3检测到RFID电子标签2时,运算处理单元4可对编码器1的计数值进行清零,对输送带的位置进行重置,进而减少累计误差,实现输送带的位置和速度的精准监控,其中运算处理单元4可以采用STM32系列的单片机,编码器1可以采用欧姆龙编码器,RFID电子标签2可以采用无源RFID芯片,RFID检测单元3可以采用符合ISO18000-6C协议的读写芯片。本实施例中,运算处理单元4电连接有无线通讯单元6,运算处理单元4通过无线通讯单元6进行无线通讯,可选的,无线通讯单元6采用WiFi、蓝牙、ZigBee、LoRa、2G、3G、4G和5G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这样在实际应用时运算处理单元4能直接将监控数据远程发送给云平台、部署好的监控平台或者移动终端上,不用在输送现场部署数据线、路由器、交换机等硬件设备,便于部署。另外为便于数据交互,运算处理单元4电连接通讯接口7,运算处理单元4通过通讯接口7进行有线通讯。可选地,通讯接口可以采用RS232接口、RS485接口、CAN总线接口和RJ45接口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编码器1通过联轴器10与转轴11连接,转轴11穿过滚轮5的中心,当滚轮5转动时,编码器1也同样转动输出数字脉冲信号。参照图2-4,本实施例中,转轴11上套有轴承12,轴承12与连杆20一端铰接,连杆20另一端铰接有安装座30,安装座30内部安装有电气底板306,电气底板306顶部从下往上依次固定有第一电路板307和第二电路板308,运算处理单元4、无线通讯单元6和通讯接口7均集成在第一电路板307上,RFID检测单元2集成在第二电路板308上。其中连杆20两端分别与轴承12和安装座30铰接,方便调节安装座30相对于轴承12的位置,另外,通过将电气底板306、第一电路板307和第二电路板308安装在安装座30内部,实现了硬件电路的集成安装。另外,为了固定编码器1,轴承12朝向编码器1的一侧连接有盖板13,盖板13背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输送带运转监控装置,包括编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RFID电子标签、RFID检测单元、运算处理单元和滚轮,所述RFID电子标签安装在输送带上,所述编码器与滚轮连接,所述运算处理单元接收所述编码器发送的数字脉冲信号,所述运算处理单元与所述RFID检测单元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输送带运转监控装置,包括编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RFID电子标签、RFID检测单元、运算处理单元和滚轮,所述RFID电子标签安装在输送带上,所述编码器与滚轮连接,所述运算处理单元接收所述编码器发送的数字脉冲信号,所述运算处理单元与所述RFID检测单元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运转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通讯单元,所述运算处理单元通过所述无线通讯单元进行无线通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带运转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讯单元采用WiFi、蓝牙、ZigBee、LoRa、2G、3G、4G和5G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带运转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算处理单元电连接通讯接口,所述运算处理单元通过所述通讯接口进行有线通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带运转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接口可以采用RS232接口、RS485接口、CAN总线接口和RJ45接口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带运转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通过联轴器与转轴连接,所述转轴穿过所述滚轮的中心。


7.根据权利要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毅袁佳春胡振洲孙骋陈贝津韩晓冬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宝通智能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