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草鱼作为高级消费者的小型河流生态净化湿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6879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22
一种采用草鱼作为高级消费者的小型河流生态净化湿地,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化湿地的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技术方案:1)在小型河流泥质河岸缓流区作为湿地基质;2)在基质上布置鱼类养殖网箱;3)网箱采用间隔布置,沿流线纵向交错排开;4)网箱围绕挺水植物布置;5)在网箱内养殖草鱼;6)湿地采用表面流和潜流混合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提供了一种新的人工湿地布置方法;一种适用于湿地净化的网箱;使湿地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和经济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草鱼作为高级消费者的小型河流生态净化湿地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净化湿地的布置方法,特别是一种植物与鱼类合并布置的用于小型河流周边净化的湿地。
技术介绍
湿地,狭义湿地(wetland)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湿地生态系统(wetlandecosystem)是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湿地具有多种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提供旅游资源。人工湿地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污染水体净化的构造物。人工湿地可分为浮水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和沉水植物系统三种类型,除了按湿地植物的种类进行分类外,现在引用最广泛的还是按水流方式所进行分类的人工湿地的叫法,它将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分为表面流湿地(SurfaceFlowWetlands,SFW)和潜流湿地(SubsurfaceFlowWetlands,SSFW)两类。所谓表面流,就是废水在填料表面漫流,它与自然湿地最为接近;这种人工湿地水位较浅,底部含0.2m至0.3m的土壤或其他介质提供水生植物着根,并种植挺水性植物;由水位控制设施调整约0.1m至0.6m的水深;进流水在湿地表层开放性流动,水流经底部土壤层,并与植物的茎、根部接触,这种人工湿地的优点是设计简单,投资少,但缺点是负荷过小,水面冬季易结冰,夏季易孳生蚊蝇,并且散发臭气。由于该种湿地不能充分利用填料及丰富的植物根系,卫生条件也不好,现在设计中一般不采用。潜流湿地(SSFW),就是废水在填料表面下渗流;这种人工湿地往往在中间填充约0.4m至0.6m厚的可透水性砂土或砾石作为介质,以此支持挺水性植物的生长;进流水被迫在表层下的砂土、根系及根系间流动,水在与基质和植物根系充分接触的同时被净化。由于这种湿地的水流一直在湿地内部流动,避免了表面流湿地带来的蚊蝇、臭气等弊端,因而卫生条件较表面流湿地好;同时,潜流型人工湿地的作用位点多,微生物丰富,占地面积小,处理污水效率高,因此这种湿地被广泛采用,欧洲等地区的人工湿地皆以潜流型为主。潜流型人工湿地又分为两种,水平流(horizontalflow)和垂直流(verticalflow)。二者的区别在于后者运用管道、斜度等特殊设计使水流在湿地内部垂直分布,因此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布水更均匀。由于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发展比较晚,目前在实际应用中,水平流行湿地仍然占主要地位。为了更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在原有潜流湿地的基础上,科研人员还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它由下行流池和上行流池两部分组成,较好地解决了现有人工湿地的处理局限,对水体中的常规污染物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处理效果。CN102351378B公布了一种人工湿地农村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采用多个储水装置进行分阶段储水和净化,主要采用集水井、生物滤池、人工湿地和氧化塘多级处理。CN101973635A公布了一种组合湿地植物高效净化重金属污染废水的方法。在人工湿地中,栽培6种湿地植物,分别是:稗(Echinochloacrus-galli)、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茭笋(Zizanialatifolia)、鸭舌草(Monochoriavaginalis)、柳叶箬(Iachneglobosa)、辣蓼(Polygonumhydropiper),对废水中6种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Cd、Pb、Zn、Cu、Cr、Ni)的净化效率都达到92%以上。CN105600951A公布了一种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一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都给处了相应的基质、植物和菌种组成;CN103332789B公布了一种黑臭河道水体生态净化的方法,在河段水流方向的上游和下游分别设置有垃圾栅格;在河段内垂直于河岸间隔设置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上游人工湿地高于下游人工湿地,上游人工湿地的水体潜流速度远远小于河流的水流速度,人工湿地表面固定有生态浮床,生态浮床上采用水面无土栽培技术种植水生植物,下游人工湿地在水流上游方向设置有微生物菌种投放装置;CN102061677B公布了一种适用于水流较平缓的且不通航的河道在正常水位下全断面水体湿地净化系统,它通过利用部分河床构建湿地,使得在正常水位情况下,河道上游所有来水均流经所构建的湿地系统而得到净化,同时在洪水位情况下,该湿地净化系统不影响河道行洪。CN104211259B公布了一种规模化循环养殖水的多功能生态净化系统,初沉池进水端接收池塘的养殖废水,出水端通过两条管路分别与潜流坝和水质调节池连通,潜流坝和水质调节池的出水端均与生态养殖净化区连通,所述的水质调节池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中和滤池和生物净化池;所述的生态养殖净化区包括依次连通的滤食鱼类养殖区、螃蟹养殖区和底栖动物养殖区,底栖动物养殖区放养底栖动物河蚌、螺蛳;所述的人工湿地净化区包括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表面流人工湿地,所述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包括依次连通的挺水植物人工湿地、浮水植物人工湿地及沉水植物人工湿地。CN100378272C公开了一种城市河溪沟渠水体立体式原位生态修复方法,方法中公开了一种建立功能性生态浮岛的子步骤:建立浮床;采用成材青竹头尾相接,形成一"田"形状的框架;设立框底;采用高分子纤维网,孔径为5mm,平整固定于框架底,并用0.3号尼龙绳沿竹架捆绑固定;填充底层,在形成一个开口框内填充空隙率平均为120个/平方厘米的多孔陶粒和焦碳渣等轻质浮体材料,并用高密度椰子毯铺整固定,防止填料外漏;填充上层,上层采用高密度的椰子毯平铺和固定,以免部分陶粒落出浮床框架,在椰子毯上以每30公分为间距设置半径为5公分的圆孔一个;待浮床下水后,在孔内种植水生植物,包括有美人蕉、旱伞草,香蒲水生植物;建立人工湿地的子步骤:选择人工湿地位置;设置固定架,在水体接触处位置,釆用口径为松木条,并列平行于河岸固定于底泥中,松木间距为填充填料,填料主要为鹅卵石、陶粒、沸石、煤渣混合,颗粒粒径在左右;种植水生植物,植物种类包括有:美人蕉、旱伞草、芦苇、茭白、菖蒲、慈姑;土著微生物接种培养同时进行生物激活促生;使用靶向处理对底泥内污染硝化控制;水生滤食性动物驯化培养面层滤食性鱼类,选择鲢鱼、鳙鱼、罗非鱼培养驯化并投放;驯化培养滤食性底栖动物,河蚌、螺培养驯化并投放;通过对滤食性鱼类与浮游动物、植物与营养物质的操控,縮短食物链,加快传递速度;通过定期对动物捕获或者组织垂钓形式,控制其生存量,净化水质,完善生态系统结构。CN102701521B一种城镇污水处理方法,其中包括一种湿地构建方法,在生物接触氧化塘内安装固定有可以附着生长大量微生物的人工填料,以及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驱动的人工营造水流装置,通过强化水体自然复氧进行水体充氧,污水中未被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在水中充足的溶解氧条件下,与附着生长在填料上的微生物膜,进行充分的接触和生物氧化,被进一步彻底降解消除;同时在塘中种植有沉水植物(苦菜、黑藻、金鱼藻、眼子菜)和浮叶植物(荷花、睡莲),以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草鱼作为高级消费者的小型河流生态净化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技术方案:/n1)在小型河流泥质河岸缓流区选择流速低于0.5m/s的区域作为生态净化湿地基质;/n2)在基质上布置植物合并鱼类养殖网箱,单个网箱围挡面积不大于4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草鱼作为高级消费者的小型河流生态净化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1)在小型河流泥质河岸缓流区选择流速低于0.5m/s的区域作为生态净化湿地基质;
2)在基质上布置植物合并鱼类养殖网箱,单个网箱围挡面积不大于4m2;
3)网箱采用间隔布置,沿流线纵向交错排开;
4)网箱围绕挺水植物布置,挺水植物包括蒲草,但不限于蒲草,蒲草株高不大于40cm,密度为每平米20~100株,初始状态下总植物干重控制在12.5-15kg;
5)在网箱内养殖不少于3月龄草鱼,养殖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6尾,不足1m3水体时每个网箱内养殖至少2尾;网箱方向依据日光布设,其转动光源箱63的转动轴指向东西向;
6)湿地采用表面流和潜流混合方式,在河流水位最低状态下,表面流仍至少保持15cm水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草鱼作为高级消费者的小型河流生态净化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控制污染的植物合并鱼类养殖网箱,包括:插入支杆、浮球、网衣、水循环器、太阳能电池板、光源控制装置、底部插入挡板;
所述的插入支杆插入目标挺水植物的周边,网衣环绕插入支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金傍赵志强刘臣炜陈梅苏良湖纪荣婷张龙江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