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池式聚能生态滤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981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浅池式聚能生态滤床,包括第一侧架、第二侧架、回收水箱和供水箱,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之间固定设有滤床机构。该浅池式聚能生态滤床是通过安装多层式的潮汐式布水生物滤床板,根据不同的处理要求和植物种植内容的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使用模式,采用水培模式时,通过排水套筒与溢流块使得浅池滤槽内始终保持一定高度的水位,采用无土栽培模式时,浅池滤槽内可以种植容器苗无土育苗盘,水流灌溉方式采用定时定量进水,停止进水后浅池滤槽内逐渐排空,满足无土栽培的水肥要求,在滤床内种植适宜的植物或作物,根据植物生产特点、栽培植物的目的和利用方式,确定种植方式,适用性广泛,且可以有效提高滤床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浅池式聚能生态滤床
:本技术涉及生物滤床
,具体为浅池式聚能生态滤床。
技术介绍
:在小型生活污水的处理过程,集中表现为氮、磷有机物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去除和降解,目前普遍采用的技术手段以微生物降解的生化处理为主。其中氨态氮的有效转化和去除的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北方寒冷地区,受低温环境的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受到抑制,微生物系统的降解能力大幅度降低,致使处理出水的污染物指标超标,尤其是铵态氮很难做到处理达标。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小型的污水处理设施中,采用高能耗去除污染有机物以及氨氮的方式,运行成本高、操作难度大、专业性要求高,容易造成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故障。另外,在我国北方农村地区,由于用水习惯的不同和污水收集系统的不完善,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氨态氮的含量普遍很高,能否有效去除农村生活污水中的高浓度氨氮成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达标运行的一个瓶颈。现有公开的一种利用太阳能供暖供电的生物滤床,申请号CN201921909640.9,待处理的废水通过布水管道从布水孔流出后,产生了分布较为均匀的水流,水流流经好氧、兼氧、厌氧反应层,最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浅池式聚能生态滤床,包括第一侧架(1)、第二侧架(2)、回收水箱(4)和供水箱(5),所述第一侧架(1)和第二侧架(2)之间固定设有滤床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床机构(3)包括滤床板(301)、浅池滤槽(302)、进水管(303)和排水管(304),所述滤床板(301)固定于第一侧架(1)与第二侧架(2)之间,所述浅池滤槽(302)开设于滤床板(301)顶部内,所述进水管(303)固定穿设于第二侧架(2)与滤床板(301)侧面内,所述排水管(304)固定穿设于滤床板(301)底部内,所述回收水箱(4)侧面通过螺栓固定设有回收水泵(6),所述供水箱(5)侧面通过螺栓固定设有运输水泵(7...

【技术特征摘要】
1.浅池式聚能生态滤床,包括第一侧架(1)、第二侧架(2)、回收水箱(4)和供水箱(5),所述第一侧架(1)和第二侧架(2)之间固定设有滤床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床机构(3)包括滤床板(301)、浅池滤槽(302)、进水管(303)和排水管(304),所述滤床板(301)固定于第一侧架(1)与第二侧架(2)之间,所述浅池滤槽(302)开设于滤床板(301)顶部内,所述进水管(303)固定穿设于第二侧架(2)与滤床板(301)侧面内,所述排水管(304)固定穿设于滤床板(301)底部内,所述回收水箱(4)侧面通过螺栓固定设有回收水泵(6),所述供水箱(5)侧面通过螺栓固定设有运输水泵(7),所述滤床板(301)底部内开设有安装孔(8),所述安装孔(8)内连接有排水套筒(9),所述排水套筒(9)顶部固定连接有溢流块(10),且进水管(303)与排水管(304)上均安装有管阀(11),所述回收水箱(4)与供水箱(5)上均固定设有定时器(12),两组定时器(12)通过导线分别与回收水泵(6)、运输水泵(7)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旷玺师存恩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霖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