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湿地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5113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工湿地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湿地处理装置、人工湿地及其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人工湿地处理装置

人工湿地及其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村镇级小型生活污水处理项目,采用人工湿地技术非常普遍,其中,以前端
AO
工艺作为预处理系统
+
人工湿地作为深度处理系统为最为常见的组合工艺

在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人工湿地的运行和控制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环节

传统人工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湿地的生物降解过程主要以微生物的厌氧降解和植物根系吸收为主,单位湿地体积处理效率低,占用土地面积大,另外,当
SS
超标时,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超负荷运行,并且对湿地产生过度冲击而造成水质不达标和湿地崩溃,湿地长期运行逐步堵塞问题也是湿地常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人工湿地处理装置

人工湿地及其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能够提高对湿地中生活污水的降解效率,该装置具有增氧

混水

防止短流断流

疏通湿地和清理湿地杂物的功能,对进入人工湿地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杂物进行高效拦截

过滤和降解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人工湿地处理装置,人工湿地处理装置应用于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处理装置包括外壳

滤料架

曝气组件和排泥组件,外壳的外壁开设有若干过水孔,滤料架设置于外壳内,滤料架用于供生活活性填料固定;曝气组件设置于外壳内,曝气组件用于向外壳内输入气体,排泥组件设置于外壳内;其中,排泥组件包括排泥管和排泥气管,排泥管的外周壁开设有若干排泥孔,排泥管的上端伸出于外壳外并连通于污泥收集池;排泥气管一端连通于排泥管的下段,以向排泥管内部通入气体,排泥气管另一端伸出于外壳外并连通有曝气设备

[0005]在本实施例中,将人工湿地处理装置应用于人工湿地时,通过外壳上开设有若干过水孔,人工湿地内的污水可以通过过水孔进出于外壳

通过在外壳内设置有滤料架,滤料架可以供生活活性填料固定,这样进入外壳内的污水通过与滤料架上的好氧生物菌床接触,污水中的有机杂物被生物活性填料表面的好氧微生物菌膜
(
尤其是消化细菌菌群
)
捕捉并降解,从而达到高效去除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另外,通过在外壳内设置有曝气组件,曝气组件可以向污水中补充氧气,有效增加了水体溶解氧

通过曝气作用和人工湿地内水体的流动,在外壳的周围的湿地基质内形成了好氧环境,为包括消化细菌在内的好氧微生物菌群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可以生长大量的好氧微生物菌膜,进行高效的好氧分解过程,有效提高了人工湿地的有机污染物处理能力

由于在人工湿地内可以分布有多个人工湿地处理装置,所以在整个人工湿地内形成好氧过程

厌氧交替进行的状态,当污水在人工湿地内流动时,污水中的污染物会得到不同工艺过程和多次反复的处理,处理后的出水水质会明
显提高

高效的好氧分解过程,避免了人工湿地中大分子有机污染物长时间的积累和滞留,防止了有机物水解酸化对湿地造成的损坏,保护了湿地基质

更重要的是,人工湿地中的湿地基质内的无机物杂质和脱落的菌膜可以随水流进入外壳内,并沉降在外壳内,通过外壳内设置的排泥组件,仅需要定时启动排泥组件,可以有效将人工湿地中的杂质排出至污泥收集池,防止了因各种杂质的积累造成湿地的堵塞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包括外壳本体和积泥管,滤料架和曝气组件设置于外壳本体内,积泥管垂直于外壳本体设置并与外壳本体相通,积泥管远离外壳本体的一端封闭设置,积泥管和外壳本体的外壁均开设有若干过水孔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外壳采用两部分构成,积泥管垂直于外壳本体设置,在外壳本体竖直设置的情况下,人工湿地内的无机物杂质和脱落的菌膜可以随水流进入外壳,并沉降在外壳底部的积泥管内,相比于外壳本体而言,积泥管更易对进入于外壳内的杂质和脱落的菌膜进行收集和暂存,更利于后续排泥组件将人工湿地内的杂质排出,防止因杂质的积累而造成人工湿地的堵塞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积泥管的数量设为多个,多个积泥管沿外壳本体的外周侧等间隔分布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积泥管的数量设为多个,多个积泥管分布于外壳本体的底部,使得外壳对泥沙

杂质和脱落的菌膜的暂存能力更强,并且多个积泥管沿外壳本体的外周侧等间隔分布,覆盖范围更广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泥管包括水平排泥管和竖直排泥管,水平排泥管设置于积泥管中,竖直排泥管设置于外壳本体中,水平排泥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竖直排泥管的下端连通,排泥孔设置于水平排泥管的外周壁上,竖直排泥管与污泥收集池连通,排泥气管与竖直排泥管的下段相通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排泥管设置为水平排泥管和竖直排泥管,这样水平排泥管可以分布于外壳的积泥管中,在排泥组件工作时,利用水平排泥管上的吸泥孔,可以快速将积泥管内的泥沙

杂质和脱落的菌膜吸入于水平排泥管中,并通过竖直排泥管排至污泥收集池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曝气组件包括输气软管和多根曝气管,输气软管沿外壳本体的延伸方向分布并与曝气设备连通,多根曝气管沿输气软管的高度方向均与输气软管连通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输气软管连通有曝气设备,输气软管可以向曝气管提供气体,将曝气管的数量设为多根,多根曝气管可以多点位分层式提供曝气,曝气范围更广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滤料架包括骨架和安装圈,骨架安装于外壳本体内;安装圈的数量设为多个,多个安装圈沿骨架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多个安装圈用于供曝气管和
/
或生物活性填料固定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骨架设置有多个安装圈,安装圈可以给曝气管和生物活性填料提供安装条件,使得曝气管的安装稳定性更高,并且安装圈给生物活性填料提供了较好的生存条件,填料的稳定性更高,不易流失

[0016]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包括多个湿地单元

以及前述的人工湿地处理装置,沿污水的流动方向,多个湿地单元依次串联,至少一个湿地单元中设置有至少一个人工湿地处理装置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多个湿地单元中,分为第一湿地单元和第二湿地单元,第一湿地单元中的湿地基质成分与第二湿地单元中的湿地基质成分不同;其中,第一湿地单元中的湿地基质成分为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人工湿地处理装置,应用于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

滤料架

曝气组件和排泥组件,所述外壳的外壁开设有若干过水孔,所述滤料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滤料架用于供生活活性填料固定;所述曝气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曝气组件用于向所述外壳内输入气体,所述排泥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其中,所述排泥组件包括排泥管和排泥气管,所述排泥管的外周壁开设有若干排泥孔,所述排泥管的上端伸出于所述外壳外并连通于污泥收集池;所述排泥气管一端连通于所述排泥管的下段,以向所述排泥管内部通入气体,所述排泥气管另一端伸出于所述外壳外并连通有曝气设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湿地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外壳本体和积泥管,所述滤料架和所述曝气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本体内,所述积泥管垂直于所述外壳本体设置并与所述外壳本体相通,所述积泥管远离所述外壳本体的一端封闭设置,所述积泥管和所述外壳本体的外壁均开设有若干所述过水孔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湿地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泥管的数量设为多个,多个所述积泥管沿所述外壳本体的外周侧等间隔分布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人工湿地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管包括水平排泥管和竖直排泥管,所述水平排泥管设置于所述积泥管中,所述竖直排泥管设置于所述外壳本体中,所述水平排泥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所述竖直排泥管的下端连通,所述排泥孔设置于所述水平排泥管的外周壁上,所述竖直排泥管与所述污泥收集池连通,所述排泥气管与所述竖直排泥管的下段相通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湿地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组件包括输气软管和多根曝气管,所述输气软管沿所述外壳本体的延伸方向分布并与所述曝气设备连通,多根所述曝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旷玺师存恩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霖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