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连接生态浮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980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36
本申请提供一种自连接生态浮岛,包括浮岛主体以及连接结构。本申请将连接结构设计成梳齿状,并设置有供插接齿插接固定的插接孔。由此,本申请的生态浮岛可通过将梳齿状插接进入相邻浮岛外侧的插接孔,通过浮岛自身结构直接实现浮岛之间的连接固定。本申请的浮岛结构无需增加额外组件,可直接通过其自身结构实现固定,方便拆卸组装,能够以较低的人工和物料成本实现对浮岛内植物的定期更换,也方便重新布置浮岛景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连接生态浮岛
本技术涉及河道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连接生态浮岛。
技术介绍
生态浮岛常用于治理富营养化的水体。其通过生态方式,利用植物和与之共生的藻类和浮游生物吸收降解水中的COD、氮、磷、有机物等物质,减轻水体自循环不足所产生的腥臭气味。布置生态浮岛能够有效改善河道水体水质,还能起到美化河道景观的作用。但是,现有的生态浮岛很少以独立状态进行设置,一般需要若干组生态浮岛相互组合连接才能够对河道水体水质实现有效治理。生态浮岛之间的连接组合,目前通常需要单独通过配合浮岛主体结构的连接件才能实现。现有的连接件,一般设置为卡销或插接件结构。浮岛在水中漂浮移动过程中,连接件需要独立承载各独立浮岛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因此容易发生机械疲劳,受损。并且,独立的连接结构需要在组装或拆卸浮岛时独立携带进行作业,其使用和携带并不方便。并且,塑料材质的独立连接结构本身还容易因外力而从浮岛主体结构上脱落,重新成为水体内更难被降解的污染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连接生态浮岛。本申请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连接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包括:/n浮岛主体(1),其顶部开设有植物安置口(11),其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用于承载植物;/n连接结构(2),其与所述浮岛主体(1)连接为一整体,设置在浮岛主体(1)的外部边缘,其中,所述连接结构(2)的外侧设置有垂直方向的插接齿,所述连接结构(2)中间对应插接齿的位置还设置有插接孔;/n相邻的浮岛主体(1)之间,一侧连接结构的插接齿能够分别直接插接进入对侧连接结构对应位置的插接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连接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包括:
浮岛主体(1),其顶部开设有植物安置口(11),其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用于承载植物;
连接结构(2),其与所述浮岛主体(1)连接为一整体,设置在浮岛主体(1)的外部边缘,其中,所述连接结构(2)的外侧设置有垂直方向的插接齿,所述连接结构(2)中间对应插接齿的位置还设置有插接孔;
相邻的浮岛主体(1)之间,一侧连接结构的插接齿能够分别直接插接进入对侧连接结构对应位置的插接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连接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岛主体(1)设置为长方体、正六棱柱或正三棱柱结构,所述长方体、正六棱柱或正三棱柱结构的底面直接接触水体并设置有供植物根系通过的通孔,所述植物安置口(11)开设在长方体、正六棱柱或正三棱柱结构的顶面中间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连接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岛主体(1)的内部还设置有植物固定隔板(12),植物根系的顶部由所述植物固定隔板(12)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连接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固定隔板(12)为弹性格栅结构,所述浮岛主体(1)的内部侧壁表面还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弹性格栅结构的外部边缘抵接并固定在定位凸起的上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连接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2)包括内部均为中空:
缓冲体(21),其内侧与浮岛主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其外侧沿水平方向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姜吴仁傅家超郝志强贾伟东梁腾腾张雪莉陈奎臻支少层李恒青曹连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浦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