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6878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方法,步骤包括:清理疏通河道,在河道内间隔种植沉水植物,同时均匀投放浮游动物以及底栖软体动物;在河道的两侧修建驳岸,并在驳岸上砌筑栽植槽,往栽植槽内依次铺设鹅卵石层、陶粒层和营养土层和鹅卵石层,铺设完成后在栽植槽内种植灌木,并通过吸水棉棒将河流水吸引到栽植槽内;在河流的中间位置布置生态浮岛,生态浮岛上种植湿生植物;在河道内每隔设定距离布置一组用于垃圾打捞的拦截装置。该方法可适用于绝大部分的河流水域生态系统,其有助于改善河流水体的水质、避免河道阻塞、美化河流水域环境,可在短时间内恢复河流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且方便后期维护与多样性的维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环境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方法。
技术介绍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首先,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其次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生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入城市周边合流,使得河流水体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生物多样性遭到损坏。同时,大量的生活垃圾最终也会进入河流水域系统中,导致河道阻塞,河水发黑发臭,堤岸环境变差,美观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方法,其能针对河流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进行有效恢复。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方法,所述生态系统指的是河流水域生态系统,步骤包括:步骤一:清理疏通河道,在河道内间隔种植沉水植物,同时均匀投放浮游动物以及底栖软体动物;步骤二:在河道的两侧修建驳岸,并在驳岸上砌筑栽植槽,往栽植槽内依次铺设鹅卵石层、陶粒层和营养土层和鹅卵石层,铺设完成后在栽植槽内种植灌木,并通过吸水棉棒将河流水吸引到栽植槽内;步骤三:在河流的中间位置布置生态浮岛,生态浮岛上种植湿生植物,并通过绳索将生态浮岛牵引固定于两侧的驳岸上;步骤四:在河道内每隔设定距离布置一组用于垃圾打捞的拦截装置。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沉水植物选用伊乐藻、菹草、苦草、黑藻、狐尾藻、红线草、金鱼藻、眼子菜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浮游动物选用轮虫、枝角类、挠足类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底栖软体动物选用河蚬、环棱螺、三角帆蚌、背角无齿蚌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营养土层的制备原料包括土壤基质,以及占土壤基质重量1-5%的疏松剂和1-10%的锁水剂,其中,所述疏松剂由香菇菌糠与甲基纤维素按照5: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所述锁水剂由蒲绒纤维经干燥、粉碎制成。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湿生植物选用紫云英、苜蓿、水生鸢尾、香蒲、千屈菜、灯芯草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拦截装置包括渠道、筒架、拦网、驱动件和收集框,所述渠道位于驳岸上,渠道与河道平行,且渠道水体与河流水体之间通过暗道全线连通,所述暗道内间隔设有用于支撑上部驳岸的支撑柱,所述筒架有两个,两个筒架分别安装在两侧渠道内的对应位置,所述拦网横向拦截于河道,拦网两端经暗道延伸至渠道内并套接于筒架上,所述驱动件连接并驱动其中一个筒架转动,所述收集框设置于其中一个筒架的下游位置。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渠道的上方设有用于遮挡渠道的顶盖,所述顶盖与驳岸可拆卸连接或者铰接,且顶盖上方作为水平的人行道。进一步改进在于,在设置收集框的渠道内设有滑轨,所述滑轨沿渠道侧壁竖向设置,所述收集框上设有滑条,收集框通过滑条与滑轨活动连接,且收集框上设有拉杆。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还包括在驳岸上设有安装座,并通过安装座设置浮动板,所述浮动板水平向河道方向伸出且浮动板可绕安装座在设定角度范围内翻转,浮动板的上表面覆盖有植被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方法可适用于绝大部分的河流水域生态系统,其有助于改善河流水体的水质、避免河道阻塞、美化河流水域环境,可在短时间内恢复河流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且方便后期维护与多样性的维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布置示意图;图3为栽植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拦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河道;2、沉水植物;3、驳岸;4、栽植槽;5、灌木;6、吸水棉棒;7、生态浮岛;8、湿生植物;9、渠道;10、筒架;11、拦网;12、驱动件;13、收集框;14、暗道;15、支撑柱;16、顶盖;17、滑轨;18、滑条;19、拉杆;20、安装座;21、浮动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结合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方法,生态系统指的是河流水域生态系统,步骤包括:步骤一:清理疏通河道1,包括清理大块石头、沉积垃圾、淤泥等,在河道1内间隔种植沉水植物2,同时均匀投放浮游动物以及底栖软体动物;步骤二:在河道1的两侧修建驳岸3,并在驳岸3上砌筑栽植槽4,往栽植槽4内依次铺设鹅卵石层、陶粒层和营养土层和鹅卵石层,铺设完成后在栽植槽4内种植灌木5,并通过吸水棉棒6将河流水吸引到栽植槽4内;步骤三:在河流的中间位置布置生态浮岛7,生态浮岛7上种植湿生植物8,并通过绳索将生态浮岛7牵引固定于两侧的驳岸3上;步骤四:在河道1内每隔设定距离布置一组用于垃圾打捞的拦截装置,定期进行垃圾打捞。本专利技术中,沉水植物2选用伊乐藻、菹草、苦草、黑藻、狐尾藻、红线草、金鱼藻、眼子菜中的一种或多种,当然也可为其他选择。本专利技术中,浮游动物选用轮虫、枝角类、挠足类中的一种或多种,底栖软体动物选用河蚬、环棱螺、三角帆蚌、背角无齿蚌中的一种或多种,当然也可为其他选择。本专利技术中,为了让栽植槽4能长期顺畅的吸收到水分,需要对其土壤进行改进,增加其蓬松度以及锁水性。为此,营养土层的制备原料包括土壤基质(珍珠岩、草炭土等),以及占土壤基质重量1-5%的疏松剂和1-10%的锁水剂,其中,疏松剂由香菇菌糠与甲基纤维素按照5: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锁水剂由蒲绒纤维经干燥、粉碎制成。且实践证明,本专利技术的营养土层能长期稳定的经吸水棉棒6吸收补充水分,无需在人工浇水;而普通的营养土只能在短期内吸收水分,1-2个月后土质会变实,从而无法再吸收水分,需要人工浇水。本专利技术中,湿生植物8选用紫云英、苜蓿、水生鸢尾、香蒲、千屈菜、灯芯草的一种或多种,当然也可为其他选择。拦截装置包括渠道9、筒架10、拦网11、驱动件12和收集框13,渠道9位于驳岸3上,渠道9与河道1平行,且渠道9水体与河流水体之间通过暗道14全线连通,暗道14内间隔设有用于支撑上部驳岸3的支撑柱15,筒架10有两个,两个筒架10分别安装在两侧渠道9内的对应位置,拦网11横向拦截于河道1,拦网11两端经暗道14延伸至渠道9内并套接于筒架10上,驱动件12连接并驱动其中一个筒架10转动,收集框13设置于其中一个筒架10的下游位置。拦截装置的拦网11可将河流中的垃圾拦截,且在水流冲击下,垃圾会附着在拦网11的上游表面,为了增加拦截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方法,所述生态系统指的是河流水域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n步骤一:清理疏通河道(1),在河道(1)内间隔种植沉水植物(2),同时均匀投放浮游动物以及底栖软体动物;/n步骤二:在河道(1)的两侧修建驳岸(3),并在驳岸(3)上砌筑栽植槽(4),往栽植槽(4)内依次铺设鹅卵石层、陶粒层和营养土层和鹅卵石层,铺设完成后在栽植槽(4)内种植灌木(5),并通过吸水棉棒(6)将河流水吸引到栽植槽(4)内;/n步骤三:在河流的中间位置布置生态浮岛(7),生态浮岛(7)上种植湿生植物(8),并通过绳索将生态浮岛(7)牵引固定于两侧的驳岸(3)上;/n步骤四:在河道(1)内每隔设定距离布置一组用于垃圾打捞的拦截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方法,所述生态系统指的是河流水域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步骤一:清理疏通河道(1),在河道(1)内间隔种植沉水植物(2),同时均匀投放浮游动物以及底栖软体动物;
步骤二:在河道(1)的两侧修建驳岸(3),并在驳岸(3)上砌筑栽植槽(4),往栽植槽(4)内依次铺设鹅卵石层、陶粒层和营养土层和鹅卵石层,铺设完成后在栽植槽(4)内种植灌木(5),并通过吸水棉棒(6)将河流水吸引到栽植槽(4)内;
步骤三:在河流的中间位置布置生态浮岛(7),生态浮岛(7)上种植湿生植物(8),并通过绳索将生态浮岛(7)牵引固定于两侧的驳岸(3)上;
步骤四:在河道(1)内每隔设定距离布置一组用于垃圾打捞的拦截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植物(2)选用伊乐藻、菹草、苦草、黑藻、狐尾藻、红线草、金鱼藻、眼子菜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游动物选用轮虫、枝角类、挠足类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底栖软体动物选用河蚬、环棱螺、三角帆蚌、背角无齿蚌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土层的制备原料包括土壤基质,以及占土壤基质重量1-5%的疏松剂和1-10%的锁水剂,其中,所述疏松剂由香菇菌糠与甲基纤维素按照5: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所述锁水剂由蒲绒纤维经干燥、粉碎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湿生植物(8)选用紫云英、苜蓿、水生鸢尾、香蒲、千屈菜、灯芯草的一种或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蕾胡飞龙马月卢晓强刘立张振华于赐刚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