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避空层的3D打印金属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6838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避空层的3D打印金属模具,包括3D打印金属模具;3D打印金属模具内部设置有随形冷却流道;3D打印金属模具内部设置有避空层;避空层为在3D打印金属模具上需要保温并且不需要急速冷却的区域和相应的随形冷却流道之间的一个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充分利用3D打印的优势,有效降低避空层两侧的热传导属性;靶向性冷却热节区域,使铸件能快速的顺序凝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避空层的3D打印金属模具
本技术涉及3D打印金属模具的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避空层的3D打印金属模具。
技术介绍
传统模具中,冷却流道由于受加工手段的限制,大多采用环槽、八卦孔等方式。然而模具产品结构千差万别,型腔面不同的位置离流道的距离、模具的壁厚差异会很大,这样使得冷却效果就会有较大的差异,冷却不好控制,经常会出现有的地方冷却还不够,而有的地方冷却过头了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传统模具冷却不好控制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避空层的3D打印金属模具。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避空层的3D打印金属模具,包括3D打印金属模具;3D打印金属模具内部设置有随形冷却流道;3D打印金属模具内部设置有避空层;避空层为在3D打印金属模具上需要保温并且不需要急速冷却的区域和相应的随形冷却流道之间的一个空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避空层的厚度为2mm。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避空层内设置有若干有序分布的加强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充分利用3D打印的优势,有效降低避空层两侧的热传导属性;靶向性冷却热节区域,使铸件能快速的顺序凝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3D打印金属模具10的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A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3D打印金属模具;100、随形冷却流道;101、避空层;11、加强柱。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基于避空层的3D打印金属模具,包括3D打印金属模具10;3D打印金属模具10内部设置有随形冷却流道100;3D打印金属模具10内部设置有避空层101;避空层101为在3D打印金属模具10上需要保温并且不需要急速冷却的区域和相应的随形冷却流道100之间的一个空腔。如图2所示,避空层101的厚度为2mm。如图2所示,避空层101内设置有若干有序分布的加强柱11。基于避空层的3D打印金属模具的工作原理;避空层101的存在有效降低避空层两侧的热传导属性;靶向性冷却热节区域,使铸件能快速的顺序凝固;加强柱11的存在加强了模具的强度。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避空层的3D打印金属模具,包括3D打印金属模具(10);3D打印金属模具(10)内部设置有随形冷却流道(100);其特征在于:3D打印金属模具(10)内部设置有避空层(101);避空层(101)为在3D打印金属模具(10)上需要保温并且不需要急速冷却的区域和相应的随形冷却流道(100)之间的一个空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避空层的3D打印金属模具,包括3D打印金属模具(10);3D打印金属模具(10)内部设置有随形冷却流道(100);其特征在于:3D打印金属模具(10)内部设置有避空层(101);避空层(101)为在3D打印金属模具(10)上需要保温并且不需要急速冷却的区域和相应的随形冷却流道(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胜坤章益丹杨勇唐良文周裕庚梁品松高一博求伟永石旗勇魏刚王少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丰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万丰奥威汽轮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