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648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6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第一加热组件、第二加热组件、以及分别与第一加热组件和第二加热组件电性连接的控制模块,反应釜本体上端设有投料口;第一加热组件设于反应釜本体的内部,第二加热组件铺设或缠绕于反应釜本体的外侧壁。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反应釜,通过在反应釜本体内部设置第一加热组件,在反应釜本体外侧壁设置第二加热组件,从而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加热组件和第二加热组件,分别从外部和内部对反应釜本体进行加热,避免了只从外侧加热所导致的外侧物料温度较高而内部的物料温度较低的情况,从而使反应釜本体内部的物料达到反应所需要的温度条件,加快反应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是一种进行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在一些化工生产工艺中,通常用到反应釜来进行生产,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反应釜通常会存在釜内物料温度分布不均匀的情况,靠近釜壁的一侧的温度与远离釜壁的一侧的温度不一致,且无法很好的调整反应釜内物料的温度,从而影响到反应效率。此外,在反应釜中进行的反应通常会产生有毒或者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或者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反应釜,便于调整反应釜内部物料的温度,使反应釜内部的物料保持适合反应进行的温度。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上端设有投料口;第一加热组件,设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内部;第二加热组件,缠绕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外侧壁;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电性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反应釜,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反应釜本体内部设置第一加热组件,在反应釜本体外侧壁设置第二加热组件,从而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加热组件和第二加热组件,分别从外部和内部对反应釜本体进行加热,避免了只从外侧加热所导致的外侧物料温度较高而内部的物料温度较低的情况,从而使反应釜本体内部的物料达到反应所需要的温度条件,加快反应速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加热组件为电加热棒,所述电加热棒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包括:盘管,所述盘管缠绕在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外侧壁,所述盘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口,所述盘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加热水箱,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通过循环泵与所述加热水箱连通,所述加热水箱内部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反应釜本体外且设置有驱动部,所述搅拌杆的另一端延伸进所述反应釜本体内部并沿延伸方向设置有搅拌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搅拌部包括若干组搅拌桨,每组中的每个所述搅拌桨的一端与所述搅拌杆连接,相邻两组所述搅拌桨沿着所述搅拌杆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测温元件,所述测温元件设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外侧壁,所述测温元件的测温点布置于所述反应釜本体内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反应釜本体上端设有泄压管,所述泄压管连通所述反应釜本体内部与外界空气,所述泄压管上安装有泄压阀,所述泄压管与外界空气连通的一端设置有气体过滤组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侧壁下方设置有出料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上端设置有辅料进料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上端设置有透明窗口。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搅拌部和第一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模块的原理示意图。附图标记:反应釜本体100、投料口110、投料口盖111、出料口120、辅料进料口130、透明窗口140、搅拌杆300、搅拌桨310、驱动部320、第一加热组件400、盘管500、进液口510、出液口520、测温元件600、泄压管700、泄压阀710、气体过滤组件720。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00、第一加热组件400、第二加热组件、以及分别与第一加热组件400和第二加热组件电性连接的控制模块,其中,反应釜本体100上端设有投料口110,第一加热组件400设于反应釜本体100的内部,第二加热组件缠绕于反应釜本体100的外侧壁。如图3所示,具体地,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第一AD转换模块、第二AD转换模块、第一DA转换模块、第二DA转换模块、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电压调节模块和第二电压调节模块。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第一加热组件400的温度,第一AD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第一AD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电性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第二加热组件的温度,第二AD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二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第二AD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电性连接;第一DA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单片机电性连接,第一DA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电压调节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一电压调节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加热组件400电性连接;第二DA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单片机电性连接,第二DA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电压调节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电压调节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加热组件电性连接。其中,单片机采用的是常见的51系列的单片机。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热组件400为电加热棒,电加热棒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具体地,电加热棒的一端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测量电加热棒的温度并将测得的温度转化为模拟信号,模拟信号通过第一AD转换模块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传递给单片机,单片机根据第一AD转换模块反馈的信号,向第一DA转换模块发出信号并调节第一电压调节模块的输出,通过第一电压调节模块来控制电加热棒的工作电压,从而改变电加热棒的温度,进而对反应釜本体100内部远离釜壁一侧的物料进行加热。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n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上端设有投料口;/n第一加热组件,设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内部;/n第二加热组件,缠绕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外侧壁;/n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上端设有投料口;
第一加热组件,设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内部;
第二加热组件,缠绕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外侧壁;
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为电加热棒,所述电加热棒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包括:
盘管,所述盘管缠绕在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外侧壁,所述盘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口,所述盘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
加热水箱,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通过循环泵与所述加热水箱连通,所述加热水箱内部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反应釜本体外且设置有驱动部,所述搅拌杆的另一端延伸进所述反应釜本体内部并沿延伸方向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思泉魏旺吴德超范远强米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宝莫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