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国毅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防护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603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防护篷,尤其涉及一种能形成间隔空间对汽车实施有效防护的便捷式车篷。现有的相关技术方案,通常只设置一层篷体,没有形成有效的隔热空间,被烈日长时间曝晒后,车内依然滚烫,隔热效果相当有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可用于汽车户外防护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防护篷,所述的篷体纵向包括上层篷体和下层篷体,所述的上层篷体和所述的下层篷体之间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的支撑机构立起来,形成间隔空间,所述的支撑机构倒下去,使已形成的间隔空间消失。从而解决了人们户外停车隔热防晒效果不如人意的缺陷;除能适用于三箱汽车使用外,还能适用于两箱汽车、越野车,以及带有汽车天线的汽车等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防护篷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防护篷,尤其涉及一种能形成间隔空间对汽车实施有效防护的便捷式车篷。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增长迅猛,而停车库的建设相对滞后,以至于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停放在户外,深受烈日曝晒、冰雹伤害等等,从而形成了户外停车保护的市场需求。本人通过长期观察、分析发现现有的相关技术方案,通常只设置一层篷体,没有形成有效的隔热空间,被烈日长时间曝晒后,车内依然滚烫,隔热效果相当有限,这也是目前人们懒得使用车衣、汽车遮阳伞等汽车防护用品的症结之一;在现有的相关技术方案中,对于三箱小汽车户外防护的技术相对成熟,将汽车防护用品从后备箱里提出,放置并连接固定在后备箱上,篷体自动收拢时不会掉落,而两箱小汽车、越野车的后备箱外部,往往没有可放置并连接固定汽车防护用品的部位,当篷体自动收拢时往往会掉落下来,为此现有的相关技术方案还不能很好地适用于两箱汽车、越野车之类的车型;在现有的相关技术方案中,篷体的一端必须连接放置在汽车后备箱里,不便于象停车场等服务场所为车主直接提供遮盖服务;由于汽车品类众多,造型各异,在现有的相关技术方案中,与车体连接装置很难适应众多车型;在现有的相关技术方案中,由于篷体往往会阻挡汽车天线,致使大部分汽车防护用品不适用于有天线的汽车使用;同时由于产品的适应性不够,影响单位想作为福利发放给员工或企业作为促销礼品赠送给客户。为此,现有的相关技术方案与消费者理想的产品诉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可用于汽车户外防护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两侧篷体翻下时,就能自动形成上下两层篷体的间隔空间,从而解决了人们户外停车隔热防晒效果不如人意的缺陷;同时,本技术改变了现有的相关技术中篷体的一端必须要连接固定在汽车后备箱里的单一技术方案,增加了将篷体与后备箱外部的活动连接,从而解决了没有配备汽车防护用品或者懒得操作,而又不想汽车遭受烈日暴晒的车主,可享受停车场等服务场所为自己提供汽车遮盖服务的问题;本技术克服现有的相关技术中由于两箱小汽车、越野车的后备箱外部没有凸出可放置汽车防护用品的部位而无法操作的缺陷,利用两箱小汽车、越野车的前头引擎盖上具有可放置并可连接固定汽车防护用品的部位,操作时从汽车前头向汽车后头拉出遮盖,当篷体由汽车后头向汽车前头自动收拢时,汽车前头引擎盖上的篷体收拢防掉连接装置将收拢的篷体拉住,从而解决了现有的相关技术中两箱小汽车、越野车在篷体收拢时会掉落的弊病;本技术的与车体连接装置具有可调节与车体连接的距离,同时利用扁型的连接带,有助于嵌入类似车体与牌照之间较小的缝隙,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适用车型范围;本技术将两侧篷体折叠后放置在中间篷体上,折叠后的两侧篷体之间留有汽车天线置放处,既解决了有天线的汽车的使用,又解决了两侧篷体不能自行折叠时翻上至中间篷体上比较费力,特别是在起风天,难度更大的问题;另外,由于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相关技术方案中的诸多问题,可适用于更多的车型,可开拓更多的销售市场。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汽车防护篷,包括篷体,其特征是:所述的篷体纵向包括上层篷体和下层篷体,所述的上层篷体和所述的下层篷体之间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的支撑机构立起来,形成间隔空间,所述的支撑机构倒下去,使已形成的间隔空间消失。同时提供一种汽车防护篷,包括篷体,其特征是:所述的篷体纵向包括上层篷体和下层篷体,所述的篷体横向包括中间篷体和两侧篷体,所述的上层篷体和所述的下层篷体之间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的两侧篷体至少包括第一节篷体和第二节篷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上层篷体和下层篷体之间以及篷体和车体之间的间隔空间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两侧篷体展开后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展开使用状态的上层篷体和下层篷体之间的间隔空间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展开平铺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展开平铺状态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展开平铺状态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展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展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三展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四展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与车体连接装置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篷体收拢防掉连接装置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篷体收拢防掉连接装置可连接的车体主要部位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排气口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已完成篷体收卷的篷体收拢机构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篷体支撑条上的保护软套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空间支撑条上的保护软套的示意图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五的第一节篷体和第二节篷体展开平铺状态的示意图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五的展开使用状态的截面示意图图20为本技术实施例五的第一节篷体和第二节篷体展开后交叉重叠状态一剖面示意图图21为本技术实施例五的第一节篷体和第二节篷体展开后交叉重叠状态二剖面示意图图22为本技术实施例六的第一节篷体和第二节篷体展开后交叉重叠状态剖面示意图图23为本技术实施例七的第一节篷体和第二节篷体展开后交叉重叠状态剖面示意图图24为本技术实施例六中的一种汽车防护篷展开平铺状态的示意图图25为本技术实施例五至实施例八中的一种汽车防护篷展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26为本技术实施例八中的一种汽车防护篷展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2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带有防风支撑硬条的篷体防风装置的示意图图2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两侧篷体翻上放置在中间篷体上的示意图图2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篷体和第二节篷翻上折叠放置在中间篷体上的示意图各附图中:1.篷体,1a.上层篷体,1b.下层篷体,1c.中间篷体,1d.两侧篷体,1e.第一节篷体,1f.第二节篷体,2.篷体支撑条,3.支撑机构,4.空间支撑条,5.支撑条安装带,6.布套,7.排气口,8.与车体连接装置,9.篷体防风装置,10.篷体收拢机构,11.篷体收拢防掉连接装置,12.操作杆,13.提拉横杆、14.弹力伸缩带,15.连接带,16.连接带孔,17.连接带压扣,18.连接带挂口,19.车体缝隙,20.后视镜,21.引擎盖,22.压扣软套,23.弹簧力扭转机构,24.保护软套,25.间隔空间,26.天线置放处,27.篷体支撑条阻隔,28.篷体交叉重叠区,29.篷体连接点,30.防风主带,31.防风支带,32.防风钩,33.防风支撑硬条。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汽车防护篷,包括篷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篷体1纵向包括上层篷体1a和下层篷体1b,所述的上层篷体1a和所述的下层篷体1b之间设置有支撑机构3,所述的支撑机构3立起来,形成间隔空间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防护篷,包括篷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篷体(1)纵向包括上层篷体(1a)和下层篷体(1b),所述的上层篷体(1a)和所述的下层篷体(1b)之间设置有支撑机构(3),所述的支撑机构(3)立起来,形成间隔空间(25),所述的支撑机构(3)倒下去,使已形成的间隔空间(25)消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防护篷,包括篷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篷体(1)纵向包括上层篷体(1a)和下层篷体(1b),所述的上层篷体(1a)和所述的下层篷体(1b)之间设置有支撑机构(3),所述的支撑机构(3)立起来,形成间隔空间(25),所述的支撑机构(3)倒下去,使已形成的间隔空间(25)消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护篷,其特征是:所述的篷体(1)横向包括中间篷体(1c)和两侧篷体(1d),将所述的两侧篷体(1d)从所述的中间篷体(1c)上翻下,所述的两侧篷体(1d)带动所述的支撑机构(3),将所述的支撑机构(3)立起来,使所述的上层篷体(1a)和所述的下层篷体(1b)支撑起来,形成所述的间隔空间(25),将所述的两侧篷体(1d)翻上放置在中间篷体(1c)上,所述的两侧篷体(1d)带动所述的支撑机构(3),将所述的支撑机构(3)倒下去,使所述的上层篷体(1a)和所述的下层篷体(1b)之间已形成所述的间隔空间(25)消失。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护篷,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机构(3)是空间支撑条(4)排列在支撑条安装带(5)上,所述的支撑条安装带(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的上层篷体(1a)和所述的下层篷体(1b)连接,所述的上层篷体(1a)的边缘连接在下层篷体(1b)上,所述的篷体(1)上设置有排气口(7),所述的篷体(1)上设置有篷体支撑条(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护篷,其特征是:所述的篷体(1)上设置有与车体连接装置(8)、篷体防风装置(9)、篷体收拢机构(10)、篷体收拢防掉连接装置(11)。


5.一种汽车防护篷,包括篷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篷体(1)纵向包括上层篷体(1a)和下层篷体(1b),所述的篷体(1)横向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国毅
申请(专利权)人:胡国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