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0219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可调节减震器,包括缓冲气囊,缓冲气囊顶端安装有上接环,缓冲气囊底端安装有底座,底座外底面安装有下接环;底座内安装有外阻尼筒,外阻尼筒内沿着轴向套装有内阻尼筒,内阻尼筒内沿着轴向安装有阻尼杆;阻尼杆底端伸至内阻尼筒内部,阻尼杆顶端与上接环固定连接;底座侧壁上还安装有气阀,通过气阀向外阻尼筒和缓冲气囊内部同时供气或排气,使得内阻尼筒相对于外阻尼筒上升或下降,阻尼杆亦随着缓冲气囊上升或下降,进而调节了减震器整体的高度,从而适用于不同的使用环境或使用性能,有效提升了减震器的通用性,实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节减震器
本技术涉及减震器
,尤其是一种可调节减震器。
技术介绍
减震器通常用于减小因外界因素引起的震动,如安装于车架与车身之间的减震器,用于吸收震荡以及来自路面的冲击,从而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现有技术中,减震器本身的安装长度通常是固定的,使得与其两端安装的部件间距离受到很大约束,极大地限制了减震器的使用,很不灵活。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可调节减震器,从而实现了减震器本身长度的调节,适用于不同的使用环境或使用性能,有效提升了减震器的通用性,实用性好。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调节减震器,包括缓冲气囊,所述缓冲气囊顶端安装有上接环,缓冲气囊底端安装有底座,底座外底面安装有下接环;所述底座内安装有外阻尼筒,外阻尼筒内沿着轴向套装有内阻尼筒,内阻尼筒内沿着轴向安装有阻尼杆;所述阻尼杆底端伸至内阻尼筒内部,阻尼杆顶端与上接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侧壁上还安装有气阀,通过气阀向外阻尼筒和缓冲气囊内部同时供气或排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阻尼筒从上至下插装至底座内,气阀依次穿过底座和外阻尼筒的侧壁,气阀内端伸至外阻尼筒内部。所述气阀上设置有两个气口,一个气口位于气阀内端头,气阀通过该气口与外阻尼筒贯通;另一个气口位于气阀侧壁面上,气阀通过该气口与底座的气道、缓冲气囊贯通。位于外阻尼筒圆周外部的底座顶部安装有弹簧,弹簧的轴向与缓冲气囊的轴向一致,弹簧底端与底座固接,弹簧顶端为自由端。所述阻尼杆顶端与上接环之间为螺纹连接;位于上接环下方的阻尼杆上套装有缓冲橡胶。位于内阻尼筒内部的阻尼杆底端安装有阻尼器,阻尼器圆周方向与内阻尼筒的内壁面之间密封接触,内外贯穿阻尼器安装有单向阀。通过单向阀向阻尼器上方的内阻尼筒内充空气。所述内阻尼筒内部的顶端安装有导向座,阻尼杆上下贯穿导向座,导向座与阻尼杆之间还安装有密封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气阀向外阻尼筒和缓冲气囊内部同时供气或排气,使得内阻尼筒相对于外阻尼筒上升或下降,阻尼杆亦随着缓冲气囊上升或下降,进而调节了减震器整体的高度,从而适用于不同的使用环境或使用性能,有效提升了减震器的通用性,使用灵活性高,实用性好。本技术还包括如下优点:通过在阻尼器上方的内阻尼筒中充空气量的多少,调整使用过程中内阻尼筒中空气压缩量,实现减震器力值的调整;并且,空气压缩相较于弹簧压缩来吸收振动的方式,其刚性小,舒适性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上接环;2、缓冲橡胶;3、阻尼杆;4、缓冲气囊;5、导向座;6、内阻尼筒;7、弹簧;8、阻尼器;9、外阻尼筒;10、底座;101、气道;11、气阀;12、下接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调节减震器,包括缓冲气囊4,缓冲气囊4顶端安装有上接环1,缓冲气囊4底端安装有底座10,底座10外底面安装有下接环12;底座10内安装有外阻尼筒9,外阻尼筒9内沿着轴向套装有内阻尼筒6,内阻尼筒6内沿着轴向安装有阻尼杆3;阻尼杆3底端伸至内阻尼筒6内部,阻尼杆3顶端与上接环1固定连接;底座10侧壁上还安装有气阀11,通过气阀11向外阻尼筒9和缓冲气囊4内部同时供气或排气,使得内阻尼筒6相对于外阻尼筒9上升或下降,阻尼杆3亦随着缓冲气囊4上升或下降,进而调节了减震器整体的高度。外阻尼筒9从上至下插装至底座10内,气阀11依次穿过底座10和外阻尼筒9的侧壁,气阀11内端伸至外阻尼筒9内部。气阀11上设置有两个气口,一个气口位于气阀11内端头,气阀11通过该气口与外阻尼筒9贯通;另一个气口位于气阀11侧壁面上,气阀11通过该气口与底座10的气道101、缓冲气囊4贯通;气阀11外端与外部气源连接。位于外阻尼筒9圆周外部的底座10顶部安装有弹簧7,弹簧7的轴向与缓冲气囊4的轴向一致,弹簧7底端与底座10固接,弹簧7顶端为自由端,在减震器处于下极限长度状态下使用,或是在极限冲击中,弹簧7起到缓冲安全作用。阻尼杆3顶端与上接环1之间为螺纹连接;位于上接环1下方的阻尼杆3上套装有缓冲橡胶2,在极限冲击中,缓冲橡胶2底端与内阻尼筒6外顶面存在触碰可能,缓冲橡胶2的存在起到安全缓冲的作用。位于内阻尼筒6内部的阻尼杆3底端安装有阻尼器8,阻尼器8圆周方向与内阻尼筒6的内壁面之间密封接触,阻尼器8将内阻尼筒6内部分为上、下两个空间;内外贯穿阻尼器8安装有单向阀。通过单向阀向阻尼器8上方的内阻尼筒6内充空气,通过在阻尼器8上方的内阻尼筒6中充空气量的多少,调整使用过程中内阻尼筒6中空气压缩量,实现减震器力值的调整;并且,空气压缩相较于弹簧压缩来吸收振动的方式,其刚性小,舒适性更好。内阻尼筒6内部的顶端安装有导向座5,阻尼杆3上下贯穿导向座5,导向座5与阻尼杆3之间还安装有密封圈,导向座5的存在为阻尼杆3相对于内阻尼筒6的轴向运动提供导向作用。本实施例中,上接环1、下接环12分别与外部部件相连接,用于装配固定减震器;阻尼杆3在使用时起到减震导向的作用;通过内阻尼筒6相对于外阻尼筒9的轴向运动,调节减震器整体长度;缓冲气囊4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缓冲橡胶2和弹簧7,在极限冲击中起到安全缓冲的作用。本技术的使用原理为:打开气阀11的阀门,气体通过气阀11进入外阻尼筒9下部以及缓冲气囊4中;充入外阻尼筒9下部的气体向上推动内阻尼筒6上行,直至内阻尼筒6到达最大高度;充入缓冲气囊4中的气体使其整体向上拉伸,阻尼杆3随着缓冲气囊4的上升而上升;从而减震器的整体高度加长,待达到需求高度时,关闭气阀11,从而实现减震器长度的加长;打开气阀11的阀门,外阻尼筒9下部的气体以及缓冲气囊4中的气体经气阀11外排,使得内阻尼筒6相对于外阻尼筒9下行,缓冲气囊4的高度向下压缩,带动阻尼杆3随着下降,从而减震器的整体高度向下减短,直至最小高度处,从而实现减震器长度的减短。本技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实现了减震器安装长度的调节,适用于不同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性能,有效提升了通用性和使用灵活性,实用性好。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减震器,包括缓冲气囊(4),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气囊(4)顶端安装有上接环(1),缓冲气囊(4)底端安装有底座(10),底座(10)外底面安装有下接环(12);所述底座(10)内安装有外阻尼筒(9),外阻尼筒(9)内沿着轴向套装有内阻尼筒(6),内阻尼筒(6)内沿着轴向安装有阻尼杆(3);所述阻尼杆(3)底端伸至内阻尼筒(6)内部,阻尼杆(3)顶端与上接环(1)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0)侧壁上还安装有气阀(11),通过气阀(11)向外阻尼筒(9)和缓冲气囊(4)内部同时供气或排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减震器,包括缓冲气囊(4),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气囊(4)顶端安装有上接环(1),缓冲气囊(4)底端安装有底座(10),底座(10)外底面安装有下接环(12);所述底座(10)内安装有外阻尼筒(9),外阻尼筒(9)内沿着轴向套装有内阻尼筒(6),内阻尼筒(6)内沿着轴向安装有阻尼杆(3);所述阻尼杆(3)底端伸至内阻尼筒(6)内部,阻尼杆(3)顶端与上接环(1)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0)侧壁上还安装有气阀(11),通过气阀(11)向外阻尼筒(9)和缓冲气囊(4)内部同时供气或排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阻尼筒(9)从上至下插装至底座(10)内,气阀(11)依次穿过底座(10)和外阻尼筒(9)的侧壁,气阀(11)内端伸至外阻尼筒(9)内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阀(11)上设置有两个气口,一个气口位于气阀(11)内端头,气阀(11)通过该气口与外阻尼筒(9)贯通;另一个气口位于气阀(11)侧壁面上,气阀(11)通过该气口与底座(10)的气道(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张金伟曹亭嘉吴理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