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罩盖顶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004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发动机罩盖顶起装置,涉及汽车被动安全技术领域。该发动机罩盖顶起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支撑管、密封帽、活塞、密封圈和气体发生器;密封帽设置在支撑管顶部,气体发生器设置在支撑管底部;活塞沿支撑管长度方向设置于支撑管内,密封圈套设在活塞底部的侧壁上;活塞底面与所述气体发生器抵接,所述活塞底部与所述气体发生器之间形成密封腔,气体发生器点爆驱动所述活塞从所述支撑管的顶部顶出。该实施方式能够在发生交通事故时顶起发动机罩盖,保护行人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罩盖顶起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被动安全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罩盖顶起装置。
技术介绍
发动机罩盖是一种适于通过遮蔽发动机室而切断发动机噪音以及打开或关闭发动机室的部件。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与车辆的普及,在人车混合道路交通模式下,发生行人碰撞时发动机罩盖容易对行人造成伤害,严重影响行人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罩盖顶起装置,能够在发生交通事故时顶起发动机罩盖,保护行人安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罩盖顶起装置包括:支撑管、密封帽、活塞、密封圈和气体发生器;密封帽设置在支撑管顶部,气体发生器设置在支撑管底部;活塞沿支撑管长度方向设置于支撑管内,密封圈套设在活塞底部的侧壁上;活塞底面与所述气体发生器抵接,所述活塞底部与所述气体发生器之间形成密封腔,气体发生器点爆驱动所述活塞从所述支撑管的顶部顶出。可选地,活塞包括:活塞本体,以及设置在活塞本体底部的第一环状凸起和第二环状凸起;第一环状凸起和第二环状凸起之间形成凹槽,密封圈套设在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支撑管内壁贴合。可选地,第二环状凸起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一环状凸起的直径。可选地,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可选地,所述活塞与所述密封圈采用注塑一体成型。可选地,所述支撑管、活塞本体、第一环状凸起和第二环状凸起中至少一个还设有泄压开口。可选地,所述第一环状凸起和第二环状凸起外圆周同一轴向位置上设有第一泄压开口,朝向所述支撑管内壁。可选地,所述支撑管上与所述密封圈接触的圆周部位上设有第二泄压开口。可选地,所述泄压开口为若干个,沿圆周向均匀分布。可选地,支撑管内还具有套设在活塞上的活塞衬套。上述技术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在发生交通事故时气体发生器驱动活塞从支撑管的顶部顶出,保护行人安全。在活塞底部设置第一泄压开口,采用这种自泄压设计,能够自动实现管内泄压,防止各部件在高压情况下发生飞散现象,并避免火花外泄。通过在支撑管底部设置第二泄压开口,采用这种自泄压设计,能够自动实现管外泄压,防止各部件在高压情况下发生飞散现象,且可行性高,便于实现量产。上述的非惯用的可选方式所具有的进一步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图1是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罩盖顶起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发动机罩盖顶起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图2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局部位置C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一些实施例一中活塞的一个示意图;图6是图5底部端面的示意图;图7是一些实施例一中活塞的另一个示意图;图8是图7中局部位置B的放大示意图;图9是另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罩盖顶起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10是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管的一个示意图;图11是图10沿D-D方向的剖视图;图12是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管的另一个示意图;图13是图12沿E-E方向的剖视图;图14是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管的还一个示意图;图15是图14沿F-F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技术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如图1和9所示,本技术的发动机罩盖顶起装置包括:支撑管10、密封帽20、活塞30和气体发生器50。气体发生器50设置在支撑管20底部。活塞30沿支撑管10长度方向设置于支撑管20内,例如活塞30与支撑管10同轴。活塞30底部朝向气体发生器50,例如,活塞30底部靠近气体发生器50,或者活塞30底部与气体发生器50抵接。密封圈40套设在活塞30底部。活塞30能在气体发生器50的驱动下从支撑管10的顶部顶出,从而顶起发动起罩盖以保护行人。活塞30顶出之后顶起发动机罩盖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设定,例如发动机罩盖采用铰链连接的方式与发动机室连接,在活塞30顶出之后,驱动发动机罩盖相对发动机室转动进而顶起。密封帽20设置在支撑管10顶部,用于防止外界异物进入支撑管10内腔。通常情况下,活塞30顶出之后,密封帽20从支撑管10顶部脱落。为了避免由于密封帽20脱落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可以通过连接件(例如铰链、线等)将密封帽20与支撑管10连接在一起。活塞30底部的侧壁上可以设有密封圈40,如图1、3、4和9所示;活塞30底部与气体发生器50之间形成密封腔。密封圈40套设在活塞30底部,具体地,密封圈40套设在活塞30底部的侧壁上。活塞30顶出时,密封圈40可以随活塞30一起运动。在图5和7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活塞30包括:活塞本体31,以及设置在活塞本体31底部的第一环状凸起32和第二环状凸起33;第一环状凸起32和第二环状凸起33之间形成凹槽,密封圈40套设在该凹槽内,并与支撑管10内壁贴合。将密封圈40套设在第一环状凸起32和第二环状凸起33之间形成的凹槽内,能够防止密封圈40从活塞30上脱落,提高密封效果。第一环状凸起32和第二环状凸起33的直径(即活塞中心轴与环状凸起的边缘之间的距离的两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设定,二者可以相等或不相等。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便于安装,可以使第一环状凸起32和第二环状凸起33具有不同的直径(即活塞中心轴与环状凸起的边缘之间的距离的两倍),在装配时,密封圈40从直径小的环状凸起侧装入上述凹槽内。如图5和7所示,第一环状凸起32为靠近活塞30顶部的环状凸起,第二环状凸起33为靠近活塞30底部的环状凸起,第二环状凸起33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一环状凸起32的直径。气体发生器50点爆时,直径大的环状凸起顶住密封圈,以使支撑管10、活塞30、密封圈40和气体发生器50之间形成密封腔。支撑管10、活塞本体31、第一环状凸起32和第二环状凸起33中至少一个还可以设有泄压开口,以便在气体发生器点爆后,如遇外界异常原因,如温度继续升高或活塞30无法顶出时,能够防止各部件在高压情况下发生飞散现象。泄压开口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设定,例如设置在活塞本体31上,或者设置在第一环状凸起32和/或第二环状凸起33上。在图1-8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第一环状凸起32和第二环状凸起33外圆周同一轴向位置上设有第一泄压开口34,朝向支撑管10内壁。正常状态下,支撑管10、活塞30、密封圈40和气体发生器50形成密封腔,当密封腔内部压强高于设计阈值时,应力集中于密封腔与活塞底部第一泄压开口34处,密封圈受剪切力作用而破裂,丧失密封性,密封腔内部压强下降。采用这种自泄压设计,在气体发生器点爆后,如遇外界异常原因,如温度继续升高或活塞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罩盖顶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管(10)、密封帽(20)、活塞(30)、密封圈(40)和气体发生器(50);密封帽(20)设置在支撑管(10)顶部,气体发生器(50)设置在支撑管(10)底部;活塞(30)沿支撑管(10)长度方向设置于支撑管(10)内,密封圈(40)套设在活塞(30)底部的侧壁上;活塞(30)底面与所述气体发生器(50)抵接,所述活塞底部与所述气体发生器(50)之间形成密封腔,气体发生器(50)点爆驱动所述活塞(30)从所述支撑管(10)的顶部顶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罩盖顶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管(10)、密封帽(20)、活塞(30)、密封圈(40)和气体发生器(50);密封帽(20)设置在支撑管(10)顶部,气体发生器(50)设置在支撑管(10)底部;活塞(30)沿支撑管(10)长度方向设置于支撑管(10)内,密封圈(40)套设在活塞(30)底部的侧壁上;活塞(30)底面与所述气体发生器(50)抵接,所述活塞底部与所述气体发生器(50)之间形成密封腔,气体发生器(50)点爆驱动所述活塞(30)从所述支撑管(10)的顶部顶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罩盖顶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塞(30)包括:活塞本体(31),以及设置在活塞本体(31)底部的第一环状凸起(32)和第二环状凸起(33);第一环状凸起(32)和第二环状凸起(33)之间形成凹槽,密封圈(40)套设在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支撑管(10)内壁贴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罩盖顶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环状凸起(33)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一环状凸起(32)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罩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尊玉冯扬徐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