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锁扣以及报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889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线束连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连接锁扣,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铰接,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铰接处的侧边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铰接处的侧边锁定的第一锁紧件,锁紧后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围合形成供线束安置的内腔,所述内腔中具有用于锁定线束的第二锁紧件,且所述内腔具有供线束伸出所述内腔外的开口。还提供一种报警器,包括内线和外线,还包括上述的连接锁扣,所述内线和所述外线通过所述连接锁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也容易,可以迅速将内线和外线连接起来,而且由于没有张角的限制,不易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锁扣以及报警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线束连接
,具体为一种连接锁扣以及报警器。
技术介绍
通用的鼓式制动器磨损报警器结构分为内线和外线,内外线在安装过程中需要通过锁扣进行固定连接。目前国内载货汽车基本上标配了鼓式制动器磨损报警器,通用的鼓式制动器磨损报警器都分为内外线结构。内线接插端需要穿过一个直径8.5mm的孔后,再与外线进行连接。现有的接插件和专利CN201821901693.1所述的接插件所配置的锁扣都有个张角。因为张角的存在,现有的锁扣很容易受外力影响脱落。再就是现有的锁扣在装配现场,内线a、外线b和锁扣c三个件是独立的(图1),锁扣需要等内线穿过制动蹄厚,再固定在内线接触端,再与外线对接,安装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锁扣以及报警器,至少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部分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锁扣,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铰接,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铰接处的侧边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铰接处的侧边锁定的第一锁紧件,锁紧后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围合形成供线束安置的内腔,所述内腔中具有用于锁定线束的第二锁紧件,且所述内腔具有供线束伸出所述内腔外的开口。进一步,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锁头以及可扣合于所述锁头上的锁扣,所述锁头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铰接处的侧边上,所述锁扣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铰接处的侧边上,且所述锁扣至扣合在所述锁头上的锁定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铰接转动的方向一致。进一步,所述第二锁紧件包括可卡住线束上的凸起以限制线束退出所述内腔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开口处。进一步,所述限位件包括凸棱,所述凸棱有两段,且分别设于内腔中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和内腔中的第二连接部上,两段所述凸棱围合形成的出口的尺寸小于所述开口的尺寸。进一步,所述限位件包括阻挡槽,所述阻挡槽具有供线束的凸起滑入槽底的槽口以及可阻挡凸起的槽壁。进一步,所述槽壁与所述槽底的夹角在0~90°之间。进一步,所述阻挡槽与所述开口之间具有缓冲段,所述缓冲段具有供线束的凸起滑入所述阻挡槽的滑道,所述滑道与所述槽底构成阶梯结构。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具有供线束上的凸点从所述内腔中伸出至内腔外的镂空口。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围合形成圆柱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报警器,包括内线和外线,还包括上述的连接锁扣,所述内线和所述外线通过所述连接锁扣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安装也容易,可以迅速将内线和外线连接起来,而且由于没有张角的限制,不易脱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内线、锁扣和外线的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锁扣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锁扣与外线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警器的内线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警器的外线的示意图;附图标记中:1-第一连接部;2-第二连接部;3-铰接处;40-锁扣;41-锁头;50-开口;60-凸棱;61-槽底;62-槽壁;63-缓冲段;64-镂空口;70-内线;700-接插端;80-外线;800-凸点;90-凸起;X-连接锁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2至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锁扣,包括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所述第一连接部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铰接,除此外,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部1远离铰接处3的侧边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远离铰接处3的侧边锁定的第一锁紧件,锁紧后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围合形成供线束安置的内腔,所述内腔中具有用于锁定线束的第二锁紧件,且所述内腔具有供线束伸出所述内腔外的开口50。在本实施例中,本连接锁扣是可以打开和锁闭的,打开时,可以让线束放入到第一连接部1或者是第二连接部2中,然后锁闭上,线束就会处于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围合形成的内腔中,然后一方面由第一锁紧件将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锁定起来,另一方面,由第二锁紧件将线束锁定在内腔中。由于内腔是有开口50的,如果需要将两根线束连接起来,则对应开设两个开口50即可,两根线束的部分置于内腔中,被锁定,其他部分可以从开口50出去到内腔外。这里的线束指的是报警器的内线70和外线80,具体地,在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未锁定前,将外线80的端部放在第一连接部1或第二连接部2上,然后通过铰接转动二者合拢,通过第二锁定件将外线80置于内腔中的部分锁定,防止其脱离内腔,当然,此时的第一锁定件也是需要使用,以将两个连接部锁定起来,接着,再将内线70从另外一个开口50插入内腔,也是通过第二锁紧件将内线70插入的部分锁定,进而实现外线80和内线70的连接。下面的后续实施例就以内线70和外线80来描述,将少用线束这一总称。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锁头41以及可扣合于所述锁头41上的锁扣40,所述锁头41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远离铰接处3的侧边上,所述锁扣40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铰接处3的侧边上,且所述锁扣40至扣合在所述锁头41上的锁定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之间的铰接转动的方向一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锁紧件采用的锁紧方式是采用的锁扣40和锁头41的配合形式,在其中一个连接部上设锁头41,在另外一个连接部上设锁扣40,可以通过锁扣40锁在锁头41的形式将二者连接起来。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相同,通过铰接处3可以使第一连接部1或第二连接部2转动以使二者远离铰接处3的侧边靠近彼此,然后通过锁扣40锁在锁头41上,即可完成二者的连接。当然,除此以外,连接的方式还可以是通过卡扣、磁接、粘接等等形式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2,所述第二锁紧件包括可卡住线束上的凸起90以限制线束退出所述内腔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开口50处。在本实施例中,锁紧的形式是限位,通过限位来将线束锁定在内腔中。当然,除了限位的形式以外,通过其他的形式了,例如卡接的形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请参阅图2、图4和图5,所述限位件包括凸棱60,所述凸棱60有两段,且分别设于内腔中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上和内腔中的第二连接部2上,两段所述凸棱60围合形成的出口的尺寸小于所述开口50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凸棱60是立设在连接部上的部件,如图2所示,连接部优选为拱形,如此二者拼装成型后围合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锁扣,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铰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铰接处的侧边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铰接处的侧边锁定的第一锁紧件,锁紧后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围合形成供线束安置的内腔,所述内腔中具有用于锁定线束的第二锁紧件,且所述内腔具有供线束伸出所述内腔外的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锁扣,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铰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铰接处的侧边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铰接处的侧边锁定的第一锁紧件,锁紧后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围合形成供线束安置的内腔,所述内腔中具有用于锁定线束的第二锁紧件,且所述内腔具有供线束伸出所述内腔外的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锁头以及可扣合于所述锁头上的锁扣,所述锁头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铰接处的侧边上,所述锁扣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铰接处的侧边上,且所述锁扣至扣合在所述锁头上的锁定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铰接转动的方向一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紧件包括可卡住线束上的凸起以限制线束退出所述内腔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开口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凸棱,所述凸棱有两段,且分别设于内腔中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俊罗方龚平
申请(专利权)人:派德森京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