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式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8880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载式泵,车载式泵包括底盘;空调系统,设置于底盘的驾驶室,该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机为电动压缩机;蓄电池,与压缩机相连接,蓄电池用于为压缩机供电;泵送系统,设置于底盘上,该泵送系统包括:第一发电机,与蓄电池相连接,第一发电机用于向蓄电池充电;第二发电机,设置于底盘上,并与蓄电池相连接,第二发电机用于向蓄电池充电。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正常行车时,第二发电机给蓄电池充电,蓄电池驱动空调压缩机,从而驱动整个空调系统;泵送系统作业时,由第一发电机给蓄电池充电,蓄电池驱动空调压缩机,从而驱动整个空调系统;两种模式下,车载式泵会持续给蓄电池充电,从而保证蓄电池电量充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式泵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载式泵。
技术介绍
夏季混凝土施工时,由于天气炎热,正常作业时,车载泵操作手通常会在驾驶室乘凉。对于传统汽车而言,操作手要开启底盘空调需要启动底盘发动机。一方面会非常耗油不节能,另一方面由发动机引起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引起操作手的不舒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车载式泵。有鉴于此,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载式泵,车载式泵包括底盘,还包括:空调系统,设置于底盘的驾驶室,该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机为电动压缩机;蓄电池,与压缩机相连接,蓄电池用于为压缩机供电;泵送系统,设置于底盘上,该泵送系统包括:第一发电机,与蓄电池相连接,第一发电机用于向蓄电池充电;第二发电机,设置于底盘上,并与蓄电池相连接,第二发电机用于向蓄电池充电。本技术提供的车载式泵,包括空调系统、蓄电池、泵送系统(即上装)和第二发电机。其中泵送系统包括第一发电机,第一发电机即上装发电机,第二发电机即底盘发电机,蓄电池为车载式泵底盘蓄电池,第一发电机和第二发电机均与蓄电池相连接,同时蓄电池连接到空调系统的压缩机上。该压缩机为电动压缩机,代替了传统的机械压缩机,通过第一发电机、第二发电机为蓄电池充电,进而为压缩机提供电能,由电能驱动压缩机运行,从而无需底盘发动机来驱动。同时,蓄电池也为第一发电机和第二发电机供电,从而保证第一发电机和第二发电机能够启动。另外,蓄电池也为车载式泵的电器设备如仪表盘、车灯、音箱等提供用电,还可为泵送系统的电器设备如灯、显示屏等提供用电。需要说明的是,车载式泵正常行驶时,泵送系统是不工作的,底盘发动机带动第二发电机发电,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向蓄电池充电,来补充蓄电池的电能。当空调系统开启时,由蓄电池驱动压缩机,从而驱动整个空调系统,而无需底盘发动机来驱动压缩机。泵送系统作业时,车载式泵处于驻车状态,上装发动机带动第一发电机发电,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向蓄电池充电,来补充蓄电池的电能。通过本技术提供的车载式泵,当车载式泵正常行车时,由第二发电机给蓄电池充电,泵送系统作业时,由第一发电机给蓄电池充电,两种模式下,车载式泵会持续给蓄电池充电,从而保证蓄电池电量充足。当空调系统开启时,由蓄电池驱动压缩机,从而驱动整个空调系统,无需启动底盘发动机就可以开启空调系统,既可以保证蓄电池电量充足,又节能省油,还既避免了底盘发动机引起的振动和噪声,又节能省油;同时,由于减小了机械传动损失,空调系统效率更高,用户体验感更好;另外,在底盘发动机和泵送系统均未启动时,由蓄电池驱动压缩机工作,充分利用了商用车蓄电池电量大的优点,可以充分保证蓄电池充电及放电平衡,从而可以稳定的驱动电动压缩机。其中,车载式泵为燃油、燃气车载式泵,具体可为燃油、燃气车载式混凝土泵。根据本技术的上述车载式泵,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泵送系统还包括:泵送机构;第一发动机,分别与泵送机构和第一发电机相连接,第一发动机用于带动第一发电机给蓄电池充电,并第一发动机还用于为泵送机构提供动力。在该实施例中,泵送系统包括泵、第一发动机及第一发电机等,其中,第一发动机分别与泵送机构和第一发电机相连接。第一发动机即车载式泵的上装发动机,第一发动机为泵送机构提供动力,从而使泵送系统运行。当泵送系统正常作业时,第一发动机带动第一发电机发电,向蓄电池充电,以保证蓄电池有充足的电量。同时,第一发动机还可给泵送系统的其它电器设备供电。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泵送系统还包括:用电设备;第一发电机,与用电设备相连接,第一发电机用于给用电设备供电。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车载式泵还包括:第二发动机,设置于底盘上,分别与底盘的行走系统和第二发电机相连接,并第二发动机用于带动第二发电机给蓄电池充电,第二发动机还用于为底盘的行走系统提供动力。在该实施例中,车载式泵包括底盘、空调系统、蓄电池、泵送系统、第二发动机及第二发电机。第二发动机即底盘发动机,第二发动机分别与底盘的行走系统和第二发电机相连接。当车载式泵需要行驶时,第二发动机给底盘的行走系统提供动力,以使车载式泵行驶。当车载式泵处于行驶工况时,第二发动机带动第二发电机发电,一方面向蓄电池充电,另一方面给车载式泵的其它用电设备供电。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车载式泵还包括:电量监测模块,与蓄电池相连接,电量监测模块用于监测蓄电池的电量,基于电量等于预设电量的情况下,生成第一预设指令。在该实施例中,车载式泵包括底盘、空调系统、蓄电池、泵送系统、第二发动机、第二发电机以及电量监测模块。该电量监测模块与蓄电池相连接,以监测蓄电池的电量。当蓄电池的电量等于预设电量的情况下,生成第一预设指令,以使控制系统自动切断空调系统。具体地,第一预设指令可以是一个预设电信号,如高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等。其中,预设电量可根据第一发动机和第二发动机启动所需的电量进行设置,以保证第一发动机和第二发动机能够顺利启动。通过本技术的实施例,当所有发动机均处于停机状态时,蓄电池依靠自身的电量驱动压缩机工作,当蓄电池电量消耗到接近发动机正常启动所需电量时,控制系统自动切断空调系统,以保证车载式泵可以正常启动。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车载式泵还包括:预警模块,用于基于第二预设指令生成预警信息;控制模块,分别与预警模块和电量监测模块相连接,控制模块用于响应第一预设指令生成第二预设指令。在该实施例中,车载式泵包括底盘、空调系统、蓄电池、泵送系统、第二发动机、第二发电机,以及电量监测模块、预警模块和控制模块。预警模块在接收到第二预设指令时,生成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可以是语音信息、声光信息,只要能够有效提醒车载式泵驾驶人都是可以的。车载式泵驾驶人接到警示后,需关闭空调系统,避免蓄电池亏电,以保证车载式泵可以正常启动。控制模块分别与预警模块和电量监测模块相连接,在接收到第一预设指令时,生成第二预设指令,以控制预警模块报警。通过本技术的实施例,在空调系统在不开启发动机工作给蓄电池充电,而用蓄电池供电工作时,具有防蓄电池亏电提醒功能。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控制模块,与压缩机相连接,控制模块还用于基于第一预设指令控制压缩机停止运行。在该实施例中,控制模块还与压缩机相连接,当蓄电池的电量消耗到接近发动机(包括第一发动机和/或第二发动机)正常启动所需电量时,系统给出预警信息,而空调系统仍未关闭时,控制模块自动切断空调系统,以保证车载式泵可以正常启动。通过本技术的实施例,空调系统在不开启发动机工作给蓄电池充电时,用蓄电池供电工作时,具有防蓄电池亏电保护功能。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蒸发器组件,与压缩机相连接,蒸发器组件包括:第一风机,第一风机与蓄电池相连接;冷凝器组件,与压缩机相连接,冷凝器组件包括:第二风机,第二风机与蓄电池相连接。在该实施例中,空调系统包括蒸发器组件、冷凝器组件、压缩机及储液罐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式泵,包括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空调系统,设置于所述底盘的驾驶室,所述空调系统包括:/n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为电动压缩机;/n蓄电池,与所述压缩机相连接,所述蓄电池用于为所述压缩机供电;/n泵送系统,设置于所述底盘上,所述泵送系统包括:/n第一发电机,与所述蓄电池相连接,所述第一发电机用于向所述蓄电池充电;/n第二发电机,设置于所述底盘上,并与所述蓄电池相连接,所述第二发电机用于向所述蓄电池充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式泵,包括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空调系统,设置于所述底盘的驾驶室,所述空调系统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为电动压缩机;
蓄电池,与所述压缩机相连接,所述蓄电池用于为所述压缩机供电;
泵送系统,设置于所述底盘上,所述泵送系统包括:
第一发电机,与所述蓄电池相连接,所述第一发电机用于向所述蓄电池充电;
第二发电机,设置于所述底盘上,并与所述蓄电池相连接,所述第二发电机用于向所述蓄电池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系统还包括:
泵送机构;
第一发动机,分别与所述泵送机构和所述第一发电机相连接,所述第一发动机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发电机给所述蓄电池充电,并且所述第一发动机还用于为所述泵送机构提供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系统还包括:
用电设备;
所述第一发电机,与所述用电设备相连接,所述第一发电机用于给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式泵还包括:
第二发动机,设置于所述底盘上,分别与所述底盘的行走系统和所述第二发电机相连接,所述第二发动机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发电机给所述蓄电池充电,并且所述第二发动机还用于为所述底盘的行走系统提供动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伟伟吴忠张启军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