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散热槽旋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7990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壳体散热槽旋压装置,包括传动装置、夹紧装置和旋压轮,传动装置带动夹紧装置和旋压轮转动,夹紧装置和旋压轮同步转动,下模上设有齿槽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夹紧装置和旋压轮反向同步转动,避免出现壳体散热槽错乱现象,齿槽模块设置在下模上,齿槽模块磨损时方便更换;上模和同步齿轮向下压紧旋压轮,为旋压轮提供较大的力;压紧轴下端的定位凸台与壳体内孔配合,确定壳体位置;下模上的齿槽模板上不同的齿形可以旋压出不同的散热槽齿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壳体散热槽旋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旋压装置
,特别是指一种壳体散热槽旋压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消减曲轴的扭转振动,提高曲轴的疲劳寿命,减少整车的振动和噪音,现代的汽车都会在发动机扭振振幅最大的曲轴前端安装曲轴扭振减震器。根据降低扭振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动力式、阻尼式和复合式三种,而曲轴硅油减震器就属于阻尼减震器的一种。这种硅油减震器需要良好的密封性和较大的惯性体,才能保证工作可靠,达到良好的使用要求,适用于大中型船用发动机及汽车(重型车,轻型车,赛车,工程机械车等)发动机上。常规的硅油减震器壳体底板位置后续都需要焊接散热片来保证减震器的使用工况,焊接后壳体和散热片之间有间隙影响散热效果。目前减震壳体一般采用旋压的方式制作散热槽,旋压机在旋压散热槽时不能实现下模和旋压轮的同步转动,在旋压散热槽时容易出现散热槽错乱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壳体散热槽旋压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散热槽出现错乱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壳体散热槽旋压装置,包括传动装置、夹紧装置和旋压轮,传动装置带动夹紧装置和旋压轮转动,夹紧装置和旋压轮同步转动,夹紧装置上设有与旋压轮配合的齿槽模块,避免出现壳体端面散热槽错乱现象。所述的夹紧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上设有压紧轴,压紧轴位于下模上方且与下模配合,下模与压紧轴夹紧壳体。所述的上模与压紧轴通过键连接,传动装置通过上模带动压紧轴转动,传动装置带动下模转动,下模和压紧轴同步同向转动防止破坏壳体。所述压紧轴上转动设有同步齿轮,同步齿轮位于上模下方且通过隔离轴承与上模连接,隔离轴承使上模和同步齿轮转动互不干扰。所述的旋压轮位于同步齿轮与下模之间,旋压轮轴线水平设置且旋压轮与下模锥面配合,同步齿轮向下压紧旋压轮为旋压轮提供较大的力。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输入轴、传动轴,输入轴和传动轴上分别设有若干个齿轮,上模和下模外圆上分别设有齿环,输入轴通过齿轮带动上模和下模同步同向转动,输入轴上的齿轮与上模和下模上的齿环分别啮合,输入轴通过齿轮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通过齿轮带动同步齿轮转动,传动装置为轴和齿轮,结构简单。所述的压紧轴下端设有定位凸台,定位凸台与壳体内孔配合,定位壳体位置,保证壳体旋转中心。所述的夹紧装置上的齿槽模块设置在下模上,齿槽模块为圆环状,齿槽模块的齿形为直齿、斜齿或弧齿,齿槽模块不同的齿形可以旋压出不同的散热槽齿形,优选的,齿槽模块上的齿形为直齿。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夹紧装置和旋压轮反向同步转动,避免出现壳体散热槽错乱现象,夹紧装置上设有与旋压轮配合的齿槽模块,齿槽模块磨损时方便更换;上模和同步齿轮向下压紧旋压轮,为旋压轮提供较大的力;压紧轴下端的定位凸台与壳体内孔配合,确定壳体位置;下模上的齿槽模板不同的齿形可以旋压出不同的散热槽齿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壳体散热槽旋压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模,2-隔离轴承,3-同步齿轮,4-旋压轮,5-压紧轴,6-壳体,7-下模,8-输入轴,9-传动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实施例1,一种壳体散热槽旋压装置,包括传动装置、夹紧装置和旋压轮4,夹紧装置包括上模1、下模7和压紧轴5,传动装置带动下模7转动,下模7上设有齿槽模块,齿槽模块磨损时方便更换,传动装置通过上模1带动压紧轴5转动,上模1与压紧轴5通过键连接,下模7与压紧轴5同步转动,避免破坏壳体6,压紧轴5下端设有定位凸台,定位凸台与壳体6内孔配合,确定壳体6旋转中心,压紧轴5设置在下模7上侧,压紧轴5与下模7配合夹紧壳体6并带动壳体6转动,传动装置带动旋压轮4转动,壳体6和旋压轮4同步转动,避免出现壳体5上散热槽错乱现象。进一步,所述的传动装置通过同步齿轮3带动旋压轮4转动,同步齿轮3通过轴承与压紧轴5连接,同步齿轮3设置在上模1下侧,上模1与同步齿轮3之间设有隔离轴承2,上模1和同步齿轮3向下压紧旋压轮,为旋压轮4提供较大的力,旋压轮4位于同步齿轮3与下模7之间,旋压轮4轴线水平设置且旋压轮4与下模7锥面配合。实施例2,一种壳体散热槽旋压装置,传动装置包括输入轴8、传动轴9,输入轴8和传动轴9上分别设有若干个齿轮,输入轴8和传动轴9均为花键轴,齿轮与通过花键与轴连接,上模1与下模7外圆上分别设有齿环,输入轴8上的齿轮分别与上模1和下模7上的齿环啮合,输入轴8通过齿轮带动上模1和下模7同步同向转动,输入轴8通过齿轮带动传动轴9转动,传动轴9通过齿轮带动同步齿轮3转动,传动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制造。进一步,所述的下模7的齿槽模块为圆环状,齿槽模块的齿形为直齿、斜齿或弧齿,齿槽模块不同的齿形可以旋压出不同的散热槽齿形,优选的,齿槽模块上的齿形为直齿。使用时,壳体6以凸台定位放置在下模7的凹槽内,压紧轴5向下移动压紧壳体6,输入轴8逆时针旋转,输入轴8通过齿轮带动上模1和下模7顺时针旋转,上模1带动压紧轴5顺时针旋转,压紧轴5和下模7带动壳体6顺时针旋转;输入轴8带动传动轴9顺时针旋转,传动轴9通过齿轮带动同步齿轮3逆时针旋转,同步齿轮3带动旋压轮4顺时针旋转,壳体6与旋压轮4同步转动,壳体6旋转一圈,旋压成型,压紧轴5向上移动离开壳体6,取下壳体6旋压散热槽完成。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体散热槽旋压装置,包括传动装置、夹紧装置和旋压轮(4),其特征在于,传动装置带动夹紧装置和旋压轮(4)转动,夹紧装置和旋压轮(4)同步转动,夹紧装置上设有与旋压轮(4)配合的齿槽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散热槽旋压装置,包括传动装置、夹紧装置和旋压轮(4),其特征在于,传动装置带动夹紧装置和旋压轮(4)转动,夹紧装置和旋压轮(4)同步转动,夹紧装置上设有与旋压轮(4)配合的齿槽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散热槽旋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夹紧装置包括上模(1)和下模(7),上模(1)上设有压紧轴(5),压紧轴(5)位于下模(7)上方且与下模(7)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散热槽旋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模(1)与压紧轴(5)通过键连接,传动装置通过上模(1)带动压紧轴(5)转动,传动装置带动下模(7)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散热槽旋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轴(5)上转动设有同步齿轮(3),同步齿轮(3)位于上模(1)下方且通过隔离轴承(2)与上模(1)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红豪于文龙张凯刘建冲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贵族轮毂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