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车司机室装置及车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7451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车司机室装置,包括司机室骨架、头罩,头罩设于司机室骨架上,司机室骨架包括底架、支撑柱、侧墙组件、主纵梁、侧梁,底架的前端两侧均设有支撑柱,侧墙组件设于底架的两纵向侧面上,侧墙组件与支撑柱连接,主纵梁设于支撑柱的顶端,主纵梁与侧墙组件连接,侧梁设于支撑柱的两端之间,侧梁与侧墙组件连接,主纵梁与头罩之间、支撑柱与头罩之间、侧墙组件与头罩之间分别设置有板/块,板/块的一面或一端与头罩的内壁贴合,司机室骨架在前端、司机室上部及左右侧墙形成一道安全屏障,头罩通过板/块的设置,降低头罩在发生碰撞破坏时往司机室内变形的风险,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车司机室装置及车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车体
,特别涉及一种机车司机室装置及车体。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运营能力和舒适性,动车组编组越来越长,质量越来越大,为了满足碰撞要求,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案进行设计。其一,加长头车车辆前端长度,以增加车钩或吸能单元的长度,提高吸能能力,对此方案,如果只加长前端结构,将导致轴重不平衡,如保持总长不变,需增加吸能区域长度,则减少乘客区域,即减少载客量。其二,增加前端吸能能力,对此方案,主要采用增加吸能装置或者增加车体前端变形区进行吸能,对于前者,将减少前端设备布置空间,对于后者,碰撞后增加维修成本,同时需要对车辆进行轻量化设计,以满足轴重平衡。现有的常规设计中,对于列车碰撞变形障碍物工况,司机室骨架容易出现异常变形,导致司机生存空间不足。对于两列车对撞工况,前端结构压溃变形后引起操纵台出现异常变形,导致司机生存空间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机车司机室装置及车体,目的是降低头罩碰撞时向司机室内变形的风险,进而避免伤害司机室内乘务人员。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机车司机室装置,包括司机室骨架、头罩,所述头罩设于所述司机室骨架上,所述司机室骨架包括底架、支撑柱、侧墙组件、主纵梁、侧梁,所述底架的前端两侧均设有所述支撑柱,所述侧墙组件设于底架的两纵向侧面上,所述侧墙组件与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主纵梁设于所述支撑柱的顶端,所述主纵梁与所述侧墙组件连接,所述侧梁设于所述支撑柱的两端之间,所述侧梁与所述侧墙组件连接,所述主主纵梁与所述头罩之间、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头罩之间、所述侧墙组件与所述头罩之间分别设置有板/块,所述板/块的一面或一端与所述头罩的内壁贴合。司机室骨架在司机室的前端、上部及左右侧形成一道安全屏障墙,侧墙组件与主纵梁及侧梁连接形成司机室刚性侧面结构。通过在司机室骨架对应的侧面增加侧墙组件,使得侧面形成刚性结构,提高侧面防撞性能。侧墙组件包括上侧墙和下侧墙,便于安装布置,上侧墙和下侧墙与主纵梁、侧梁连接,使司机室侧部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后大大增大了承载能力,能抵抗15吨可变形障碍物工况导致主纵梁因异常因素造成的失效。同时在司机室骨架与头罩之间设置板/块,板/块的一面或一端与头罩的内壁贴合,当发生碰撞时,板/块对头罩相对于司机室骨架的运动方向进行引导,头罩沿着贴合的板/块发生形变,可以是两侧或斜上方形变,这样不会危害司机的安全。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板/块设于所述司机室骨架和/或所述头罩上。可根据具体的设置需求,在所述司机室骨架上设置板/块,或在所述头罩上设置板/块,或者在所述头罩与所述司机室骨架对应的位置共同布置来实现,提高板/块的灵活布置特性,进而提高适应性。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支撑柱位于司机室骨架前端两侧,一部分伸至底架下部,位于底架前端,增加焊缝长度,提高耐撞性。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侧墙组件与所述头罩之间的板/块为侧块,所述侧块为左右两个,分别设于所述侧墙组件的两外侧面。侧块使头罩与司机室骨架有一定的间距,在侧面碰撞时,分级损坏,便于维修维护。更进一步的,两个所述侧块相互连接形成U型支撑结构。所述侧块由铝板折弯为U型结构与侧墙焊接,也可以为复合材料结构与侧墙粘接,在侧面使头罩与司机室结构有一定的间距,在侧面碰撞时,分级损坏,便于维修维护,同时头罩侧面导向块用于控制头罩和车体的接触面,减少粘接量。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头罩之间的板/块为折弯板,所述折弯板与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连接,所述头罩的侧面与所述折弯板连接。折弯板使头罩与司机室骨架有一定的间距,在顶部碰撞时,分级损坏,便于维修维护。进一步的,所述折弯板上设有加强筋和腰型孔,所述折弯板与支撑柱的顶端连接,优选的方式是折弯板与支撑柱通过紧固螺栓与支撑柱顶端连接,所述头罩的上部与折弯板连接,优选的方式是头罩的上部与折弯板粘接。螺栓连接的结构可以调整导向结构与头罩间隙,以控制胶层厚度。腰型孔的设置,便于微调安装配合的位置。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侧墙上开有侧窗孔,为司机提供侧面视野,提升司机室内舒适性。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司机室骨架还包括设于司机室座椅上方的上横梁,所述上横梁与两侧主纵梁连接形成框架结构。加固司机室结构,同时阻止上方的重物异物压溃头罩后形成的第二重保护。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横梁为多组,或为横向纵向交错的网状结构。进一步提高防护性能。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司机室骨架还包括前端墙,所述前端墙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柱连接以形成前端防撞结构。前端墙有足够的强度,并有足够的高度,两列车碰撞工况中能阻挡前墙外部被压溃的结构侵入,前墙的变形较小,防止碰撞后大的变形导致司机室操纵台变形较大,引起的安全空间不足。另外前墙上部设置一定的斜度,引导前端结构压溃的碎片往上部移动,从而避免伤害司机室内的乘务人员。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前端结构还包括车钩安装座,设于司机室骨架前端且位于前端墙下方;防爬器安装座,设于司机室骨架前端,所述车钩安装座的两侧均设有所述防爬器安装座;所述车钩安装座与防爬器安装座之间具有吸能配置空间。此种结构设置,提高碰撞中的多级吸能效果。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头罩的前端通过密封结构与司机室骨架前端密封粘接。密封结构可采用复合材料的密封板,在发生碰撞时易于破坏,减少对车体前墙结构的影响,后续通过修复或更换头罩的方式对碰撞车辆进行修复。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头罩主体上设有凹型台阶,所述凹型台阶使头罩主体与车体之间形成插接结构,通过胶黏剂连接。所设计的胶黏剂由常规的受拉压载荷更改为受剪切力,当发生碰撞时,胶层先受剪切力损坏,车体结构上设计的台阶将引导头罩向往车体另一端移动,降低对车体的损伤。与上述高安全动车组前端结构对应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体,包括所述高安全动车组前端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导引结构的设置,使得在发生碰撞时,引导头罩向司机室骨架两侧及斜上方形变,降低头罩往司机室内变形的风险,提高安全性。其次,导引结构中头罩上部导向结构的设置,便于头罩的导向安装及支撑。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侧面增加侧墙板,和司机室侧窗组成侧面防碰撞结构。所增加的侧墙板和纵梁、侧梁组成一个整体结构,在列车碰撞障碍物变形工况中,能防止主纵梁异常变形带来的对司机室人员的伤害。3、设置前端墙结构,将碰撞变形区和司机操纵台分开,列车发生碰撞时,减少对司机操纵台的影响,避免司机操纵台异常变形造成司机生存空间不足,提高碰撞安全性,同时将前端压溃的部件阻止在前端,降低对司机室人员伤害的风险。4、设置防爬吸能单元,通过增加吸能部件的吸能能力,减少车体吸能占比,在一定速度下的碰撞情况下,可以降低碰撞后的维修维护成本。同时可以降低碰撞过程的减速度,降低对乘客的伤害风险。5、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部件结构特点,对各部件进行统筹设计,使司机室骨架、头罩、前窗玻璃和司机室侧窗组成一个安全区域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车司机室装置,包括司机室骨架、头罩,所述头罩设于所述司机室骨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司机室骨架包括底架、支撑柱、侧墙组件、主纵梁、侧梁,所述底架的前端两侧均设有所述支撑柱,所述侧墙组件设于底架的两纵向侧面上,所述侧墙组件与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主纵梁设于所述支撑柱的顶端,所述主纵梁与所述侧墙组件连接,所述侧梁设于所述支撑柱的两端之间,所述侧梁与所述侧墙组件连接;所述主纵梁、所述支撑柱、所述侧墙组件分别与所述头罩之间都设置有板/块,所述板/块的一面或一端与所述头罩的内壁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车司机室装置,包括司机室骨架、头罩,所述头罩设于所述司机室骨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司机室骨架包括底架、支撑柱、侧墙组件、主纵梁、侧梁,所述底架的前端两侧均设有所述支撑柱,所述侧墙组件设于底架的两纵向侧面上,所述侧墙组件与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主纵梁设于所述支撑柱的顶端,所述主纵梁与所述侧墙组件连接,所述侧梁设于所述支撑柱的两端之间,所述侧梁与所述侧墙组件连接;所述主纵梁、所述支撑柱、所述侧墙组件分别与所述头罩之间都设置有板/块,所述板/块的一面或一端与所述头罩的内壁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司机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组件与所述头罩之间的板/块为侧块,所述侧块为左右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车司机室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块相互连接形成U型支撑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司机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头罩之间的板/块为折弯板,所述折弯板与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连接,所述头罩的侧面与所述折弯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车司机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波金希红王少君王海钧王赵华王晓绒杨红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