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极片、卷绕式电芯和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6037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正极片、卷绕式电芯和电池,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所述正极集流体包括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所述第一分段位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首端、所述第二分段位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尾端,所述正极集流体可从所述首端开始逐层卷绕形成卷绕结构;所述第一分段的表面设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分段的表面设有活性材料层。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正极片、卷绕式电芯和电池,可以有效的缓解电芯化成时受力不均匀,进而导致电芯循环过程失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极片、卷绕式电芯和电池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正极片、卷绕式电芯和电池。
技术介绍
在卷绕式电池的正极片制片过程中,通常需要将正极片的首端所在区域的活性材料以及该区域的集流体予以切除,使得卷绕式电池的电芯在该区域的厚度小于电芯其他区域的厚度。由于该厚度差的存在,导致电芯表面的平整度较差。这样,后续在对电芯进行化成过程中,对电芯进行加压充电时,由于电芯表面的平整度较差,将导致电芯受力不均匀,进而可能造成电芯循环过程失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正极片、卷绕式电芯和电池,可以有效的缓解电芯化成时受力不均匀,进而导致电芯循环过程失效的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所述正极集流体包括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所述第一分段位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首端、所述第二分段位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尾端,所述正极集流体可从所述首端开始逐层卷绕形成卷绕结构;所述第一分段的表面设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分段的表面设有活性材料层。可选地,所述第一分段的两相对的表面均设有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分段两相对的表面均设有所述活性材料层。可选地,所述活性材料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厚度相同。可选地,所述第二分段包括第一空箔区和第二空箔区,所述第一空箔区设置有正极耳,所述第二空箔区位于所述尾端,所述第一空箔区设置有覆盖所述正极耳的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空箔区设有第三绝缘层,所述活性材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分段的除所述第一空箔区和所述第二空箔区之外的区域。可选地,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厚度与所述活性材料层的厚度相同。可选地,所述第三绝缘层的厚度与所述活性材料层的厚度相同。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卷绕式电芯,包括负极片、隔膜和上述正极片,所述负极片、所述隔膜、所述正极片依次堆叠,所述负极片、隔膜和正极片沿所述正极片的首端开始朝同一方向向外侧逐层卷绕形成所述卷绕式电芯。可选地,所述负极片的第一目标区域设有第四绝缘层,所述第一目标区域与所述第一空箔区相对。可选地,所述第四绝缘层的形状与所述第三绝缘层的形状相适配。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上述卷绕式电芯。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正极片首端的第一分段的表面设置绝缘层,这样,可以减小基于本申请所提供的正极片卷绕形成的电芯表面的厚度差,从而提高电芯表面的平整度,进而可以避免在化成过程中,由于电芯受力不均匀,而导致的电芯循环过程失效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卷绕式电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卷绕式电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请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电芯包括正极片100,所述正极片100包括正极集流体170,所述正极集流体170包括第一分段110和第二分段120,所述第一分段110位于所述正极集流体170的首端、所述第二分段120位于所述正极集流体170的尾端,所述正极集流体170可从所述首端开始逐层卷绕形成卷绕结构;所述第一分段110的表面设有第一绝缘层130,所述第二分段120的表面设有活性材料层180。其中,正极集流体170可以采用铝箔或铜箔等。所述绝缘层可以采用胶条,所述活性材料层180可以采用常见的正极活性材料。上述正极集流体170的首端是指;在正极片100卷绕形成如图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时,位于卷绕式电芯最内侧的一端。相应地,上述正极集流体170的尾端是指:在正极片100卷绕形成如图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时,位于卷绕式电芯最外侧的一端。应当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分段110为所述第一电极片的空箔区,即在所述第一分段110的表面未涂布所述正极活性材料。请参见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卷绕式电芯的结构示意图;由图2可知,现有技术中,直接将正极片100的首端予以切除,即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分段110予以切除,这样,后续在对卷绕式电芯的进行加压充电时,由于正极片100首端的部分被切除,从而导致正极片100整体受力不均匀,进而可能引起电芯循环过程失效的问题。请适应性的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仅将所述第一分段110的活性材料层180予以去除,在此情况下,由于第一分段110为空箔区,而第二分段120的表面涂覆有活性材料层180,因此,在形成卷绕式电芯之后,由于活性材料层180的存在,所述第一分段110与第二分段120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厚度差,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分段110的表面设置第一绝缘层130,从而进一步减小了第一分段110与第二分段120之间的厚度差。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正极片100首端的第一分段110的表面设置绝缘层,这样,可以减小基于本申请所提供的正极片110卷绕形成的电芯表面的厚度差,从而提高电芯表面的平整度,进而可以避免在化成过程中,由于电芯受力不均匀,而导致的电芯循环过程失效的问题。可选地,所述第一分段110的两相对的表面均设有所述第一绝缘层130,所述第二分段120两相对的表面均设有所述活性材料层180。具体地,由于所述第二分段120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活性材料层180,因此,所述第一分段110和第二分段120的两侧均存在厚度差,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分布的两侧分布涂布所述第一绝缘层130,这样,可以分别弥补第一分段110与第二分段120两侧的厚度差,从而进一步减小正极片100的首端与其他位置的厚度差,从而提高电芯表面的平整度。可选地,所述活性材料层180与所述第一绝缘层130的厚度相同。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所述第一绝缘层130与活性材料层180的厚度设置为相同,这样,可以确保在正极集流体170的表面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集流体,所述正极集流体包括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所述第一分段位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首端、所述第二分段位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尾端,所述正极集流体可从所述首端开始逐层卷绕形成卷绕结构;所述第一分段的表面设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分段的表面设有活性材料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集流体,所述正极集流体包括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所述第一分段位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首端、所述第二分段位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尾端,所述正极集流体可从所述首端开始逐层卷绕形成卷绕结构;所述第一分段的表面设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分段的表面设有活性材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段的两相对的表面均设有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分段两相对的表面均设有所述活性材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材料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厚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段包括第一空箔区和第二空箔区,所述第一空箔区设置有正极耳,所述第二空箔区位于所述尾端,所述第一空箔区设置有覆盖所述正极耳的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空箔区设有第三绝缘层,所述活性材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分段的除所述第一空箔区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博健郭志华方双柱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