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片和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5445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21 2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极片和电池。该极片为正极片时,第二边缘区和第三边缘区的活性物质涂层的内阻比主体区的活性物质涂层的内阻更大,使正极片的边缘区的脱锂速度变慢,降低快速充电过程中Overhang边缘电解质盐浓度过高而导致负极析锂电位过低的现象,使对应的负极边缘区不容易出现边缘析锂的问题。该极片为负极片时,边缘区b和边缘区c的活性物质涂层的阻抗比主体区的活性物质涂层的阻抗小,使负极片的边缘区的锂离子扩散速度增大,正极侧脱出的锂离子能在负极边缘发生快速的嵌锂,使对应的负极边缘区不容易出现边缘析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的,具体涉及一种极片和电池


技术介绍

1、锂离子电池由于高能量密度,自放电小,没有记忆效应,且工作温度范围宽、循环性能优越、倍率性能好、输出功率大、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于3c消费、动力、储能等领域。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普及、大倍率快充型锂离子电池一直是各大锂电池企业的主要目标和方向。但由于锂离子电池的先天结构,负极需要设计比正极更大的尺寸,而超出正极边缘的部分行业内称之为overhang区,(简称oh区),以满足制程需求,而在正极片边缘与负极相对的位置常常因为大倍率的充放电而在对应的负极石墨中发生锂堆积,原因主要是oh的存在导致正极边缘有过渡脱锂的行为,但不能在负极侧快速完成嵌锂,而正极过渡脱锂后造成距离oh一定距离内的局部区域电解质盐浓度上升;其次快速的充放电导致负极中的锂离子扩散至overhang区域,放电时不能快速的脱出负极,当再次进行快速的充电时,由于上一次循环中未能将负极放空,导致该位置嵌锂空间不足,故而多种因素叠加导致oh析锂的风险增加。

2、因此,研发一种缓解负极边缘析锂问题的电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包括集流体,所述集流体至少一侧的表面包括主体区和至少两个边缘区,所述主体区和边缘区均设置有活性物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为正极片,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所述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侧的表面包括第一主体区、至少一个第二边缘区和至少一个第三边缘区,所述第二边缘区和所述第三边缘区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体区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R2与R1的比值为(1.05-2.0):1;优选(1.1-1.7):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包括集流体,所述集流体至少一侧的表面包括主体区和至少两个边缘区,所述主体区和边缘区均设置有活性物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为正极片,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所述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侧的表面包括第一主体区、至少一个第二边缘区和至少一个第三边缘区,所述第二边缘区和所述第三边缘区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体区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r2与r1的比值为(1.05-2.0):1;优选(1.1-1.7):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正极导电剂;优选地,所述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层中,所述第一正极导电剂的含量占比为0.3wt%~5wt%;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层和/或所述第三正极活性物质层独立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光林方嘉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