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扭转减震器传动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5137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扭转减震器传动轴,所述传动轴本体的左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通过万向节活动连接第一轴管,所述第一轴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伸缩套,所述伸缩套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花健轴,所述花健轴的外部固定包裹有轴承外壳,该种带扭转减震器传动轴,在传动轴后端法兰处增加扭转减振器,装配成一体式,扭转减振器的频率取决于发动机在某一转速下引起的传动轴扭转共振频率,此带扭转减振器传动轴将有效规避了整车传动系的扭转共振问题,解决共振引起的车内轰鸣异响,整车舒适性提升效果明显带,且更加安全放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扭转减震器传动轴
本技术公开的属于发动机
,具体为一种带扭转减震器传动轴。
技术介绍
发动机(Engine)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往复活塞式发动机)、外燃机(斯特林发动机、蒸汽机等)、喷气发动机、电动机等。如内燃机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如:汽油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发动机最早诞生在英国,所以,发动机的概念也源于英语,它的本义是指那种"产生动力的机械装置"。对发动机而言,其工作时会产生周期变化的不平衡扭矩,不平衡扭矩导致传动轴会有不规则的动态扭转,当传动轴扭转频率与发动机工作产生的二阶频率一致时,将发生扭转共振,在此情况下将引起车内轰鸣异响,舒适性差,目前现有结构传动轴后端没有扭转减震器,传动轴与整车匹配装车后,将无法解决扭转共振问题,直接影响整车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鉴于现有的发动机无法解决扭转共振问题的情况,直接影响整车舒适性,同时也容易发生危险事故,需要一种能够针对扭转共振问题的传动轴,故传动轴在设计的时候,在传动轴后端法兰处加扭矩减震器,从而解决整个传动系的扭转共振问题,所以提出了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扭转减震器传动轴,包括传动轴后端法兰叉、扭转减振器、内六角螺栓、第一连接件、第一凸缘、万向节、第一轴管、伸缩套、轴承外壳、花健轴、第二轴管、第二连接件、第二凸缘、第三凸缘和传动轴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本体的左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通过万向节活动连接第一轴管,所述第一轴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伸缩套,所述伸缩套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花健轴,所述花健轴的外部固定包裹有轴承外壳,所述伸缩套的右端通过万向节活动连接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轴管,所述第二轴管的右端固定设置有第三凸缘,所述第三凸缘通过万向节活动连接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腔设置有传动轴后端法兰叉,所述传动轴后端法兰叉的右端设置有扭转减振器。优选的,所述传动轴后端法兰叉和扭转减振器上均设置有螺栓孔,所述扭转减振器放入传动轴后端法兰叉上,让两者装配的螺栓孔同心。优选的,所述内六角螺栓可穿入扭转减振器和传动轴后端法兰叉上的螺栓孔,用工具将螺栓拧紧,装配成一体式传动轴。优选的,所述第一轴管和第二轴管均可通过万向节实现自由活动。优选的,所述伸缩套可进行伸缩拉伸,增加传动轴本体的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种带扭转减震器传动轴,在传动轴后端法兰处增加扭转减振器,装配成一体式,扭转减振器的频率取决于发动机在某一转速下引起的传动轴扭转共振频率,此带扭转减振器传动轴将有效规避了整车传动系的扭转共振问题,解决共振引起的车内轰鸣异响,整车舒适性提升效果明显带,且更加安全放心。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传动轴后端法兰叉、2扭转减振器、3内六角螺栓、4第一连接件、5第一凸缘、6万向节、7第一轴管、8伸缩套、9轴承外壳、10花健轴、11第二轴管、12第二连接件、13第二凸缘、14第三凸缘、15传动轴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扭转减震器传动轴,在传动轴后端法兰处增加扭转减振器,装配成一体式,扭转减振器的频率取决于发动机在某一转速下引起的传动轴扭转共振频率,此带扭转减振器传动轴将有效规避了整车传动系的扭转共振问题,解决共振引起的车内轰鸣异响,整车舒适性提升效果明显带,且更加安全放心,请参阅图1,包括传动轴后端法兰叉1、扭转减振器2、内六角螺栓3、第一连接件4、第一凸缘5、万向节6、第一轴管7、伸缩套8、轴承外壳9、花健轴10、第二轴管11、第二连接件12、第二凸缘13、第三凸缘14和传动轴本体15;请参阅图1-2,具体的,传动轴本体15的左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件4,第一连接件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凸缘5,第一凸缘5通过万向节6活动连接第一轴管7,第一轴管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伸缩套8,伸缩套8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花健轴10,花健轴10的外部固定包裹有轴承外壳9,伸缩套8的右端通过万向节6活动连接第二凸缘13,第二凸缘1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轴管11,第二轴管11的右端固定设置有第三凸缘14,第三凸缘14通过万向节6活动连接第二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12的内腔设置有传动轴后端法兰叉1,传动轴后端法兰叉1的右端设置有扭转减振器2,传动轴后端法兰叉1是紧固装置,连接传动轴,扭转减振器2作用于解决共振引起的车内轰鸣异响,内六角螺栓3可穿入扭转减振器2和传动轴后端法兰叉1上的螺栓孔,用工具将螺栓拧紧,装配成一体式传动轴,第一连接件4作用于连接汽车,凸缘在转动轴上突起的部分,起到局部振动或传动的作用,连接万向节6,万向节6作用于使第一轴管7和第二轴管11自由活动,通过伸缩套8可以实现第一轴管7和第二轴管11的等角速转动,轴承外壳9作用于保护轴承,花键轴10作用于机械传动一种,第二连接件12作用于连接汽车;请再次参阅图1-2,具体的,传动轴后端法兰叉1和扭转减振器2上均设置有螺栓孔,扭转减振器2放入传动轴后端法兰叉1上,让两者装配的螺栓孔同心,内六角螺栓3可穿入扭转减振器2和传动轴后端法兰叉1上的螺栓孔,用工具将螺栓拧紧,装配成一体式传动轴,第一轴管7和第二轴管11均可通过万向节6实现自由活动,伸缩套8可进行伸缩拉伸,增加传动轴本体15的长度。在具体使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扭转减震器传动轴,包括传动轴后端法兰叉(1)、扭转减振器(2)、内六角螺栓(3)、第一连接件(4)、第一凸缘(5)、万向节(6)、第一轴管(7)、伸缩套(8)、轴承外壳(9)、花健轴(10)、第二轴管(11)、第二连接件(12)、第二凸缘(13)、第三凸缘(14)和传动轴本体(15),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本体(15)的左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件(4),所述第一连接件(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凸缘(5),所述第一凸缘(5)通过万向节(6)活动连接第一轴管(7),所述第一轴管(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伸缩套(8),所述伸缩套(8)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花健轴(10),所述花健轴(10)的外部固定包裹有轴承外壳(9),所述伸缩套(8)的右端通过万向节(6)活动连接第二凸缘(13),所述第二凸缘(1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轴管(11),所述第二轴管(11)的右端固定设置有第三凸缘(14),所述第三凸缘(14)通过万向节(6)活动连接第二连接件(12),所述第二连接件(12)的内腔设置有传动轴后端法兰叉(1),所述传动轴后端法兰叉(1)的右端设置有扭转减振器(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扭转减震器传动轴,包括传动轴后端法兰叉(1)、扭转减振器(2)、内六角螺栓(3)、第一连接件(4)、第一凸缘(5)、万向节(6)、第一轴管(7)、伸缩套(8)、轴承外壳(9)、花健轴(10)、第二轴管(11)、第二连接件(12)、第二凸缘(13)、第三凸缘(14)和传动轴本体(15),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本体(15)的左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件(4),所述第一连接件(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凸缘(5),所述第一凸缘(5)通过万向节(6)活动连接第一轴管(7),所述第一轴管(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伸缩套(8),所述伸缩套(8)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花健轴(10),所述花健轴(10)的外部固定包裹有轴承外壳(9),所述伸缩套(8)的右端通过万向节(6)活动连接第二凸缘(13),所述第二凸缘(1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轴管(11),所述第二轴管(11)的右端固定设置有第三凸缘(14),所述第三凸缘(14)通过万向节(6)活动连接第二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王康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万向钱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