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洞结构及其减震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4643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棚洞结构及其减震设备,棚洞结构包括棚洞和减震设备,棚洞设置于山体的一侧,棚洞用于沿道路的长度方向罩设于道路上。减震设备包括遮挡板、支撑部和弹性部,遮挡板用于设置于棚洞顶部;支撑部的一端用于设置于棚洞顶部上,支撑部的另一端能够转动地连接于遮挡板上;弹性部与支撑部相对间隔设置于遮挡板,弹性部的一端用于能够转动地设置于棚洞顶部上,弹性部的另一端能够转动地连接于遮挡板上。弹性部的两端能够分别相对棚洞顶部和遮挡板转动,使得在弹性部受压变形的同时,弹性部整体能够相对于棚洞顶部产生倾斜,带动第二转动位围绕第一转动位向下转动,进一步增大了遮挡板的倾斜角度,有利于地质灾害的引导和疏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棚洞结构及其减震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建筑设备
,特别是涉及棚洞结构及其减震设备。
技术介绍
崩塌滚石、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我国交通建设和运输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防止这些地质灾害的侵袭,通常会在道路上放建设有棚洞结构。常见的钢筋混凝土棚洞结构,在遭受滚石袭击后由于缺少缓冲减震结构,极易被破坏。且由于棚洞结构是混凝土浇筑,结构复杂,遭受灾害后的维护过程繁琐,施工周期长,维修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缺少缓冲减震结构和维护繁琐的问题,提供一种棚洞结构及其减震设备。一种棚洞结构的减震设备,包括遮挡板、支撑部和弹性部,所述遮挡板用于设置于棚洞顶部上;所述支撑部的一端用于设置于所述棚洞顶部上,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遮挡板上,所述遮挡板与所述支撑部连接的位置为第一转动位;所述弹性部的一端用于能够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棚洞顶部上,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遮挡板上,且所述弹性部与所述支撑部相对间隔,所述遮挡板与所述弹性部连接的位置为第二转动位,所述第二转动位能够围绕所述第一转动位转动,所述第二转动位在重力方向上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转动位,所述弹性部能够受力向朝向或远离所述棚洞顶部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挡板的第一转动位所在的一侧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能够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容置槽中。具体地,所述棚洞结构的减震设备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容置槽内相对的两侧壁上,所述转轴能够转动地穿设于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上,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与所述遮挡板的转动轴线方向一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部沿所述遮挡板的转动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弹性部的数量为多个,一所述弹性部在垂直于所述转轴轴线的水平方向上对应一所述支撑部间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包括弹性件、滑动件和连接件,所述滑动件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遮挡板上,所述连接件用于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棚洞顶部,所述弹性件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滑动件和所述连接件上,所述弹性件能够朝向或远离所述连接件发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滑动件能够相对所述连接件朝向或远离所述棚洞顶部的方向滑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贯穿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形成有容纳口,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用于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棚洞顶部,所述滑动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容纳口抵接于所述弹性件上,所述滑动件的另一端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位上,所述弹性件能够推动所述滑动件朝远离所述容纳腔底壁的方向滑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棚洞结构的减震设备还包括缓冲部,所述缓冲部沿所述遮挡板的转动轴线方向设置于所述遮挡板的第一转动位所在一侧的侧面上,所述缓冲部能够受力发生弹性形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棚洞结构的减震设备还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部沿所述遮挡板的转动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遮挡板上,每一所述加强部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遮挡板的第一转动位所在的一侧上,每一所述加强部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遮挡板的第二转动位所在的一侧上。一种棚洞结构,包括棚洞和如上所述的减震设备,所述棚洞设置于山体的一侧,所述棚洞用于沿道路的长度方向罩设于道路上;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棚洞顶部靠近山体的一侧上,所述弹性部能够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棚洞顶部远离所述山体的另一侧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设备为多个,多个所述减震设备沿所述棚洞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减震设备的遮挡板相互抵接设置。上述棚洞结构及其减震设备,棚洞位于山体的一侧,支撑部设置于棚洞顶部靠近山体的一侧,弹性部设置于棚洞顶部远离山体的一侧。而第一转动位的高度大于第二转动位的高度,使得遮挡板能够倾斜地设置在棚洞顶部上。当地质灾害冲击到遮挡板时,缓冲部受力发生弹性形变,使得缓冲部在重力方向上的高度降低,继而增大遮挡板倾斜的角度,引导地质灾害向棚洞背向山体的一侧流动。减震装置能够有效缓解地质灾害对棚洞的直接冲击,避免了地质灾害在棚洞上堆积造成安全隐患。同时由于缓冲部能够产生弹性形变,也降低了地质灾害对减震装置的冲击,提高了减震装置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而弹性部的两端能够分别相对棚洞顶部和遮挡板转动,使得在弹性部受压变形的同时,弹性部整体能够相对于棚洞顶部产生倾斜,带动第二转动位围绕第一转动位向下转动,进一步增大了遮挡板的倾斜角度,有利于地质灾害的引导和疏通。弹性部不受压后,弹性部能够推动第二转动位向上转动,进而使减震装置恢复原始状态。弹性部能够根据地质灾害的规模来调节遮挡板的倾斜角度,顺利引导地质灾害流动,降低对棚洞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减震装置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同时,减震装置结构简单,安装快捷,能够有效解决后期维护繁琐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棚洞结构的减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中的棚洞结构的减震设备的侧视图;图3为图1实施例中的减震设备的弹性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实施例中的减震设备的弹性部的剖视图。图中各元件标记如下:10、减震设备;100、遮挡板;110、第一转动位;120、第二转动位;130、容置槽;140、转轴;200、支撑部;300、弹性部;310、弹性件;320、滑动件;330、连接件;400、缓冲部;500、加强部;600、底座;700、棚洞顶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参阅图1和图2,一实施例中的棚洞结构,包括棚洞和减震设备10,所述棚洞设置于山体的一侧,所述棚洞用于沿道路的长度方向罩设于道路上。所述棚洞结构的减震设备10包括遮挡板100、支撑部200和弹性部300,所述遮挡板100用于设置于棚洞顶部700上;所述支撑部200的一端用于设置于所述棚洞顶部700上,所述支撑部200的另一端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遮挡板100上,所述遮挡板100与所述支撑部200连接的位置为第一转动位110;所述弹性部300的一端用于能够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棚洞顶部700上,所述弹性部300的另一端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遮挡板100上,且所述弹性部300与所述支撑部200相对间隔,所述遮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棚洞结构的减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设备包括:/n遮挡板,所述遮挡板用于设置于棚洞顶部上;/n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用于设置于所述棚洞顶部上,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遮挡板上,所述遮挡板与所述支撑部连接的位置为第一转动位;及/n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的一端用于能够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棚洞顶部上,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遮挡板上,且所述弹性部与所述支撑部相对间隔,所述遮挡板与所述弹性部连接的位置为第二转动位,所述第二转动位能够围绕所述第一转动位转动,所述第二转动位在重力方向上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转动位,所述弹性部能够受力向朝向或远离所述棚洞顶部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棚洞结构的减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设备包括:
遮挡板,所述遮挡板用于设置于棚洞顶部上;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用于设置于所述棚洞顶部上,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遮挡板上,所述遮挡板与所述支撑部连接的位置为第一转动位;及
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的一端用于能够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棚洞顶部上,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遮挡板上,且所述弹性部与所述支撑部相对间隔,所述遮挡板与所述弹性部连接的位置为第二转动位,所述第二转动位能够围绕所述第一转动位转动,所述第二转动位在重力方向上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转动位,所述弹性部能够受力向朝向或远离所述棚洞顶部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棚洞结构的减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板的第一转动位所在的一侧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能够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容置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棚洞结构的减震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容置槽内相对的两侧壁上,所述转轴能够转动地穿设于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上,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与所述遮挡板的转动轴线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棚洞结构的减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部沿所述遮挡板的转动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弹性部的数量为多个,一所述弹性部在垂直于所述转轴轴线的水平方向上对应一所述支撑部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棚洞结构的减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包括弹性件、滑动件和连接件,所述滑动件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遮挡板上,所述连接件用于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棚洞顶部,所述弹性件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滑动件和所述连接件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春李红中吴海平贺佐跃梁立农张长利郭月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