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脱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449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污泥脱水装置,包括离心外筒、转筒、旋转轴、电机、脱水孔、出水口一、出料口一、输料管、压滤外壳、传送带、压滤滚筒、刮料板、出水口二、出料口二、进料口、滑槽二、滑槽一、挡料板,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离心外筒的底部,所述转筒安装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安装所述电机,所述脱水孔均匀的分布在所述转筒的内壁上,所述输料管穿过所述离心外壳连接所述压滤外壳,所述传送带安装在所述压滤外壳里,所述压滤外壳的顶部装有所述压滤滚筒,所述压滤外壳的顶部装有所述刮料板,所述转筒的顶部装有所述进料口。污泥脱水装置能有效的降低污泥的含水率,缩小了污泥的体积,便于对污泥的后期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泥脱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脱水领域,具体涉及污泥脱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对环境保护观念的日益增强,人们对污水的有效处理和回收利用越来越重视,污水经过沉淀处理后会产生大量污泥,即使经过浓缩和硝化处理,含水率任然高达96%,体积很大,难以消纳处理,必须经过脱水处理,提高泥饼的含固率,以减少污泥堆积的占地面积。一般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均采用机械脱水,脱水机的种类很多,按脱水原理可分为真空过滤脱水、压滤脱水、及离心脱水三大类。目前国内经常使用的带式压滤脱水机,离心式脱水机,板框式压滤机,他们都存在着一些缺陷,如:污泥后期处理困难,运输量大,容易泄漏,而且填埋时占有的面积也大,很容易产生二次污染,有的机器脱水效率低,脱水不彻底,脱完水后,污泥的含水率仍然很高,电力消耗过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污泥脱水装置。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污泥脱水装置,包括离心外筒、转筒、旋转轴、电机、脱水孔、出水口一、出料口一、输料管、压滤外壳、传送带、压滤滚筒、刮料板、出水口二、出料口二、进料口、滑槽二、滑槽一、挡料板,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离心外筒的底部,所述转筒安装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安装所述电机,所述脱水孔均匀的分布在所述转筒的内壁上,所述离心外筒的底部开设有所述出水口一,所述转筒的侧面靠近底部开设有所述出料口一,在所述出料口一上下装有所述滑槽二,所述输料管穿过所述离心外筒一侧的侧面靠近底端处,所述输料管一端贴紧所述出料口一,另一端连接所述压滤外壳,所述滑槽一安装在所述压滤外壳上,所述滑槽一靠近所述输料管,所述传送带安装在所述压滤外壳里,所述压滤外壳的顶部装有所述压滤滚筒,所述压滤外壳的顶部装有所述刮料板,所述刮料板靠近所述输料管,所述传送带的末端装有所述挡料板,在所述挡料板与所述压滤外壳中间是所述出料口二,在所述压滤外壳的底部装有所述出水口二,所述出水口二靠近所述出料口二,所述转筒的顶部装有所述进料口。本技术中,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离心外筒相交部分装有防漏垫圈。本技术中,所述滑槽二有上下两条,两条滑槽水平安装。本技术中,所述滑槽一有上下两条,两条滑槽水平安装。本技术中,滑板二卡在所述滑槽二里,滑板二上装有把手二,滑板一卡在所述滑槽一里,滑板一上装有把手一。本技术中,滑板和滑槽为曲面结构。本技术中,所述输料管的管道内圆直径与所述出料口一的直径相等,所述输料管贴紧所述出料口一这端装有防漏垫圈。本技术中,所述压滤滚筒有两个,直径相等,顺着传送带位移方向一前一后安装。本技术中,所述传送带两边与所述压滤外壳之间有缝隙。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本污泥脱水装置经过两道工序脱水,先进行离心式脱水,再进行压滤脱水,能有效的降低污泥的含水率,使最后经过压滤装置出来的泥饼的含水率达到10%,大大的缩小了污泥的体积,便于运输,减少了污泥的占地面积从而便于对污泥的后期处理。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滑板二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滑板一结构图。图中标号:离心外筒-1,转筒-2,旋转轴-3,电机-4,脱水孔-5,出水口一-6,滑板一-7,出料口一-8,输料管-9,压滤外壳-10,传送带-11,压滤滚筒-12,刮料板-13,出水口二-14,出料口二-15,进料口-16,滑槽二-17,滑槽一-18,把手二-19,把手一-20,挡料板-21,滑板二-2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如图1-图3所示,污泥脱水装置,包括离心外筒1、转筒2、旋转轴3、电机4、脱水孔5、出水口一6、出料口一8、输料管9、压滤外壳10、传送带11、压滤滚筒12、刮料板13、出水口二14、出料口二15、进料口16、滑槽二17、滑槽一18、挡料板21,所述旋转轴3穿过所述离心外筒1的底部,所述转筒2安装在所述旋转轴3上,所述旋转轴3的另一端安装所述电机4,所述脱水孔5均匀的分布在所述转筒2的内壁上,所述离心外筒1的底部开设有所述出水口一6,所述转筒2的侧面靠近底部开设有所述出料口一8,在所述出料口一8上下装有所述滑槽二17,所述输料管9穿过所述离心外筒1一侧的侧面靠近底端处,所述输料管9一端贴紧所述出料口一8,另一端连接所述压滤外壳10,所述滑槽一18安装在所述压滤外壳10上,所述滑槽一18靠近所述输料管9,所述传送带11安装在所述压滤外壳10里,所述压滤外壳10的顶部装有所述压滤滚筒12,所述压滤外壳10的顶部装有所述刮料板13,所述刮料板13靠近所述输料管9,所述传送带11的末端装有所述挡料板21,在所述挡料板21与所述压滤外壳10中间是所述出料口二15,在所述压滤外壳10的底部装有所述出水口二14,所述出水口二14靠近所述出料口二15,所述转筒2的顶部装有所述进料口16。所述旋转轴3与所述离心外筒1相交部分装有防漏垫圈。所述滑槽二17有上下两条,两条滑槽水平安装。所述滑槽一18有上下两条,两条滑槽水平安装。滑板二22卡在所述滑槽二17里,滑板二22上装有把手二19,滑板一7卡在所述滑槽一18里,滑板一7上装有把手一20。滑板和滑槽为曲面结构。所述输料管9的管道内圆直径与所述出料口一8的直径相等,所述输料管9贴紧所述出料口一8这端装有防漏垫圈。所述压滤滚筒12有两个,直径相等,顺着传送带位移方向一前一后安装。所述传送带11两边与所述压滤外壳10之间有缝隙。本污泥脱水装置经过两道工序脱水,先进行离心式脱水,再进行压滤脱水,能有效的降低污泥的含水率,使最后经过压滤装置出来的泥饼的含水率达到10%,大大的缩小了污泥的体积,便于运输,减少了污泥的占地面积从而便于对污泥的后期处理。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等方案的说明。同时,本申请中所涉及的专利技术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专利技术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污泥脱水装置,包括离心外筒(1)、转筒(2)、旋转轴(3)、电机(4)、脱水孔(5)、出水口一(6)、出料口一(8)、输料管(9)、压滤外壳(10)、传送带(11)、压滤滚筒(12)、刮料板(13)、出水口二(14)、出料口二(15)、进料口(16)、滑槽二(17)、滑槽一(18)、挡料板(21),其特征是:所述旋转轴(3)穿过所述离心外筒(1)的底部,所述转筒(2)安装在所述旋转轴(3)上,所述旋转轴(3)的另一端安装所述电机(4),所述脱水孔(5)均匀的分布在所述转筒(2)的内壁上,所述离心外筒(1)的底部开设有所述出水口一(6),所述转筒(2)的侧面靠近底部开设有所述出料口一(8),在所述出料口一(8)上下装有所述滑槽二(17),所述输料管(9)穿过所述离心外筒(1)一侧的侧面靠近底端处,所述输料管(9)一端贴紧所述出料口一(8),另一端连接所述压滤外壳(10),所述滑槽一(18)安装在所述压滤外壳(10)上,所述滑槽一(18)靠近所述输料管(9),所述传送带(11)安装在所述压滤外壳(10)里,所述压滤外壳(10)的顶部装有所述压滤滚筒(12),所述压滤外壳(10)的顶部装有所述刮料板(13),所述刮料板(13)靠近所述输料管(9),所述传送带(11)的末端装有所述挡料板(21),在所述挡料板(21)与所述压滤外壳(10)中间是所述出料口二(15),在所述压滤外壳(10)的底部装有所述出水口二(14),所述出水口二(14)靠近所述出料口二(15),所述转筒(2)的顶部装有所述进料口(16)。/n...

【技术特征摘要】
1.污泥脱水装置,包括离心外筒(1)、转筒(2)、旋转轴(3)、电机(4)、脱水孔(5)、出水口一(6)、出料口一(8)、输料管(9)、压滤外壳(10)、传送带(11)、压滤滚筒(12)、刮料板(13)、出水口二(14)、出料口二(15)、进料口(16)、滑槽二(17)、滑槽一(18)、挡料板(21),其特征是:所述旋转轴(3)穿过所述离心外筒(1)的底部,所述转筒(2)安装在所述旋转轴(3)上,所述旋转轴(3)的另一端安装所述电机(4),所述脱水孔(5)均匀的分布在所述转筒(2)的内壁上,所述离心外筒(1)的底部开设有所述出水口一(6),所述转筒(2)的侧面靠近底部开设有所述出料口一(8),在所述出料口一(8)上下装有所述滑槽二(17),所述输料管(9)穿过所述离心外筒(1)一侧的侧面靠近底端处,所述输料管(9)一端贴紧所述出料口一(8),另一端连接所述压滤外壳(10),所述滑槽一(18)安装在所述压滤外壳(10)上,所述滑槽一(18)靠近所述输料管(9),所述传送带(11)安装在所述压滤外壳(10)里,所述压滤外壳(10)的顶部装有所述压滤滚筒(12),所述压滤外壳(10)的顶部装有所述刮料板(13),所述刮料板(13)靠近所述输料管(9),所述传送带(11)的末端装有所述挡料板(21),在所述挡料板(21)与所述压滤外壳(10)中间是所述出料口二(15),在所述压滤外壳(10)的底部装有所述出水口二(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渤雄
申请(专利权)人:永清县宏强容器清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