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座椅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的使用状态转换一般通过坐的部位和背靠的部位之间的转动的状态转换实现座椅和躺椅两种功能的应用,这样的转换方式多见于普通汽车中,也适用于普通汽车的座椅构造。但在大型的房车中,为了节省内部空间并多设置座位,设计者通常会设计两个背靠背的座位,这样设计的座位想要实现座椅和躺椅的转换功能,上述的转换方式无法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实现了座椅和躺椅两种状态的简单转换,增强了汽车座椅的多功能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包括两两之间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板架、第二板架、第三板架及第四板架;所述第二板架与第三板架间隔第一角度,所述第一板架与第四板架位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板架、第二板架、第三板架及第四板架组合形成躺椅;所述第二板架与第三板架间隔第二角度;限位件与限位部限位固定,使得所述第一板架与第四板架分别形成座位部,所述第二板架与第三板架分别形成背靠部。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两之间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板架、第二板架、第三板架及第四板架;所述第二板架与第三板架间隔第一角度,所述第一板架与第四板架位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板架、第二板架、第三板架及第四板架组合形成躺椅;/n所述第二板架与第三板架间隔第二角度;限位件与限位部限位固定,使得所述第一板架与第四板架分别形成座位部,所述第二板架与第三板架分别形成背靠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两之间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板架、第二板架、第三板架及第四板架;所述第二板架与第三板架间隔第一角度,所述第一板架与第四板架位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板架、第二板架、第三板架及第四板架组合形成躺椅;
所述第二板架与第三板架间隔第二角度;限位件与限位部限位固定,使得所述第一板架与第四板架分别形成座位部,所述第二板架与第三板架分别形成背靠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架与第三板架间隔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一板架移动一定距离使得与所述第一板架连动设置的限位部到达所述限位件所在位置与限位件相互限位,所述第四板架位置不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部支撑架,所述底部支撑架上设置有所述限位件;所述第一板架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上设置有所述限位部;所述第一板架移动带动所述滑动杆滑动并使得所述限位部与限位件对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第一板架还连接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支撑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具体为设置于所述滑动杆上的限位孔;所述限位件具体为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连接有伸缩装置;所述限位孔到达所述限位柱所在位置,所述伸缩装置带动所述限位柱移动并插入所述限位孔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具体包括两根相互平行设置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相对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传动杆;两个所述伸缩杆与传动杆连接的位置相隔一段距离,所述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泗结,黄志伟,卢彦伊,谢凯政,
申请(专利权)人:索尔维福建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