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式电动自卸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3982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履带式电动自卸车,属于煤矿运输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目前在煤矿巷道等环境下作业的自卸车受限制较大的问题;包括车架总成、动力系统、行走系统、装卸系统,车架总成包括驾驶室、下车体,动力系统包括蓄电池、驱动器、电机,行走系统包括驱动轮、履带、从动轮,装卸系统包括举升油缸,驾驶室与下车体固定连接,蓄电池、驱动器、电机与下车体固定连接,电机驱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带动履带、从动轮转动,举升油缸设置于车厢与下车体之间;这样使车辆操作更加灵活方便,降低了空转、陷轮、电池受损的风险,同时减少了噪音及排放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履带式电动自卸车
本技术属于煤矿运输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履带式电动自卸车。
技术介绍
煤矿等场所经常需要自卸车进行转运煤的工作,但现在市面上经常遇到的自卸车都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源、采用轮式结构、体型庞大,在巷道等狭小空间需要自卸车时,因其庞大的体型无法在里面灵活运转,受限制较大;内燃机,尤其是柴油机会产生极大的噪音和大量有毒性排放尾气,对在巷道里的工作人员会产生很大的身体伤害,而选用现有的电动自卸车,其电池组布置在底盘下部,巷道里的工作环境十分复杂,很容易对电池造成损伤从而造成自燃、爆炸等严重安全事故,危险性极高;轮式结构的自卸车在恶劣的操作环境中很可能发生陷轮、空转等情况,限制自卸车的工作能力。因此需要一种新式的自卸车,可以在如巷道等狭窄、密封、环境复杂、路面条件恶劣的特殊场景下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履带式电动自卸车,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在煤矿巷道等环境下作业的自卸车受限制较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履带式电动自卸车,包括车架总成、动力系统、行走系统、装卸系统,所述车架总成包括驾驶室、下车体,所述动力系统包括蓄电池、驱动器、电机,所述行走系统包括驱动轮、履带、从动轮,所述装卸系统包括举升油缸、车厢,所述驾驶室与所述下车体固定连接,所述蓄电池、驱动器、电机与所述下车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所述驱动轮带动所述履带、从动轮转动,所述举升油缸设置于所述车厢与所述下车体之间。进一步的,所述蓄电池固定安装在所述下车体上表面并靠近驾驶室。进一步的,所述蓄电池与两个所述驱动器连接,且每一个驱动器连接一个所述电机,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进一步的,两个所述驱动器相互独立,各自运转,带动两侧电机及驱动轮独立运行。进一步的,所述举升油缸的缸底、活塞杆头部分别与所述下车体上表面、车厢前部下表面相铰接。更进一步的,所述车厢通过连接轴与所述下车体铰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履带式电动自卸车,通过采用蓄电池作为整车的动力来源,行走系统与装卸系统由蓄电池分别进行供电,告别了传统的内燃机驱动模式,转变为高功率电机驱动模式,降低运营成本,降低了噪音污染,同时达到了节能减排的功效;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履带式电动自卸车,可以实现两侧驱动轮的分别运动,从而实现差速作用,可以使车辆在狭窄空间内也可以转向、掉头,操作更加灵活方便,限制性大大降低;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履带式电动自卸车,采用两侧履带作为行走系统,在巷道、煤场等条件恶劣的环境下作业时,受力面积加大,相对地面的压强减小,不容易造成陷轮;结构简单,更加结实耐用;并且履带板上有花纹,还可以安装履刺,摩擦增大,相对于地面的抓地力增强,不会滑转;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履带式电动自卸车,将蓄电池设置在了下车体上部,并没有选择如同一般的电动工程车辆一样将电池组布置在下车体下部,大大降低了在作业过程中对于电池的损害风险,避免了因电池被损害而发生电池自燃、爆炸等危险性较大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车辆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履带式电动自卸车卸货状态时的正视图。图中:1为驾驶室,2为下车体,3为蓄电池,4为驱动器,5为电机,6为驱动轮,7为履带,8为从动轮,9为车厢,10为连接轴,11为举升油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履带式电动自卸车,包括车架总成、动力系统、行走系统、装卸系统;车架总成由驾驶室1、下车体2组成,驾驶室包括座椅、操作档把、油门踏板、刹车踏板、装卸控制器等部件,驾驶室1与下车体2焊接固连,车架总成整体采用梁结构形式,实现了整车的稳定性、承重,是履带式电动自卸车最基础、最重要的部件。所述动力系统包括蓄电池3、驱动器4、电机5,蓄电池3通过螺栓安装于下车体上表面并紧挨驾驶室1,驱动器4、电机5通过螺栓与下车体2下表面固连,蓄电池3与两个驱动器4连接,且每一个驱动器4连接一个电机5。行走系统由驱动轮6、从动轮8、履带7构成,履带式电动自卸车上设置有两个履带7,每个履带7内设置有一个驱动轮6及若干个从动轮8,驱动轮6直接与电机5连接,从动轮8通过车轴与下车体2连接。蓄电池3同时给两侧驱动器4供电,一个驱动器4分别连接一个电机5,然后电机5带动驱动轮6转动,最后驱动轮6带动履带7及从动轮8运动,即实现了整车的运行。因为两个驱动器4对两个电机5是分别控制,所以履带式电动自卸车的两个驱动轮6可以实现分别控制、分别运动,当驱动器4控制左右电机5一个正转一个反转时,由于差速作用,车辆可以实现原地旋转,这样当车辆运行在巷道等狭窄空间时也可以实现转弯、掉头等操作,大大减少了所受的限制,提高了作业效率。装卸系统包括车厢9、连接轴10、举升油缸11,车厢9的后端通过连接轴10与下车体2相连,下车体2上表面和车厢9前部下表面之间设置有举升油缸11,举升油缸11与蓄电池3相连,为举升油缸11的作业提供动力,举升油缸11的缸底、活塞杆头部分别与下车体2上表面、车厢9前部下表面相铰接,通过举升油缸11的伸缩可以实现车厢9的举升卸货与下放装货,车厢9前部设置有一个避让结构,用以避让下车体2前部的蓄电池3,为蓄电池3的安装留出足够的空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履带式电动自卸车 ,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总成、动力系统、行走系统、装卸系统,所述车架总成包括驾驶室(1)、下车体(2),所述动力系统包括蓄电池(3)、驱动器(4)、电机(5),所述行走系统包括驱动轮(6)、履带(7)、从动轮(8),所述装卸系统包括举升油缸(11)、车厢(9),所述驾驶室(1)与所述下车体(2)固定连接,所述蓄电池(3)、驱动器(4)、电机(5)与所述下车体(2)固定连接,所述电机(5)驱动所述驱动轮(6)转动,所述驱动轮(6)带动所述履带(7)、从动轮(8)转动,所述举升油缸(11)设置于所述车厢(9)与所述下车体(2)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式电动自卸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总成、动力系统、行走系统、装卸系统,所述车架总成包括驾驶室(1)、下车体(2),所述动力系统包括蓄电池(3)、驱动器(4)、电机(5),所述行走系统包括驱动轮(6)、履带(7)、从动轮(8),所述装卸系统包括举升油缸(11)、车厢(9),所述驾驶室(1)与所述下车体(2)固定连接,所述蓄电池(3)、驱动器(4)、电机(5)与所述下车体(2)固定连接,所述电机(5)驱动所述驱动轮(6)转动,所述驱动轮(6)带动所述履带(7)、从动轮(8)转动,所述举升油缸(11)设置于所述车厢(9)与所述下车体(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电动自卸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3)固定安装在所述下车体(2)上表面并靠近驾驶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斌贾青张瑞峰张君韩有栓谢苗卢建南刘伟尹志东张小虎原东锋原志鹏王斌超李伟陈永盛梁日广郭晋平李允旺常补孩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凯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左云韩家洼煤业有限公司阜新工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同市日慧通讯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