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铝合金下车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8594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铝合金下车体结构,包括车体和电池盒,车体的下端设有操控盒,操控盒内设有两个转动空腔和两个升降空腔,操控盒内设有支撑柱,操控盒的一侧壁设有螺栓,螺栓穿透操控盒与支撑柱滑动连接,螺栓上设有锥齿轮一,转动空腔的下侧壁设有锥齿轮二,锥齿轮一和锥齿轮二啮合连接,锥齿轮二内连接有转轴一,转轴一穿透转动空腔下侧壁延伸至升降空腔内与升降空腔下侧壁转动连接,转轴一的下端固定有齿轮一,齿轮一上啮合连接有齿轮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能够对下车体内的锂电池进行快速的进行更换,仅需要简单的步骤即可将满电的锂电池更换掉没有电的锂电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铝合金下车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具体是指一种电动汽车铝合金下车体结构。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它使用存储在电池中的电来发动。在驱动汽车时有时使用12或24块电池,有时则需要更多。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铝合金具有密度低、力学性能佳、加工性能好、无毒、易回收、导电性、传热性及抗腐蚀性能优良等特点,在汽车行业广泛的运用。但是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问题仍时一个巨大的缺点,一般少则半小时,多则数十小时,相比燃油车的快速加油浪费了很多时间,随着而然的换电技术成为了解决锂电池充电慢的解决方案,一般的电动汽车的锂电池都会放置在电动汽车的底端,电动汽车的下车体放置锂电池结构决定能否快速的进行更换电池,现有技术的电动汽车的锂电池和车体相固定,难以进行拆卸更不能达到快速更换充满电的电池的目的,除此之外对锂电池固定不够稳固导致锂电池发生晃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换锂电的一种电动汽车铝合金下车体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汽车铝合金下车体结构,包括车体和电池盒,所述车体的下端设有操控盒,所述操控盒内设有两个转动空腔和两个升降空腔,所述操控盒内设有支撑柱,所述操控盒的一侧壁设有螺栓,所述螺栓穿透操控盒与支撑柱滑动连接,所述螺栓上设有锥齿轮一,所述转动空腔的下侧壁设有锥齿轮二,所述锥齿轮一和锥齿轮二啮合连接,所述锥齿轮二内连接有转轴一,所述转轴一穿透转动空腔下侧壁延伸至升降空腔内与升降空腔下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一的下端固定有齿轮一,所述齿轮一上啮合连接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二与升降空腔的下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齿轮二内设有与齿轮二相匹配的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正上方设有升降孔,所述升降孔设在升降空腔的上内侧壁,所述操控盒的下端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有上下滑动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靠近操控盒的一端设有滑动座,所述螺纹柱的下端与滑动座转动连接,所述滑动块的两侧设有滑动槽,所述放置槽的远离操控盒的一端设有与滑动块结构相同的固定块,所述滑动块和固定块均为工字形结构。作为改进,所述锥齿轮一设置为两个。作为改进,所述螺纹柱上端设有挡块,所述挡块直径小于升降孔的直径。作为改进,所述滑动块的两端设有限位块,所述放置槽的内侧壁和固定块的内侧壁均设有与限位块相匹配的限位槽。作为改进,所述螺纹柱靠近滑动座的一端设有T形柱,所述滑动座内设有与T形柱相匹配的T形槽。作为改进,所述电池盒的一端设有与滑动块和固定块相匹配的工形槽。作为改进,所述电池盒沿工形槽的方向的长度和升降柱长度相同。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1、能够对下车体内的锂电池进行快速的进行更换,仅需要简单的步骤即可将满电的锂电池更换掉没有电的锂电池,省去了锂电池充电的时间。2、能够对电池盒的四周进行固定住,使电池盒牢牢地固定在放置槽内,防止锂电池抖动造成内部电芯短路发生点燃的危险。3、能够将电池盒的高度进行一定的升起,防止电池盒与地面不平整的路面接触损坏电池盒。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电动汽车铝合金下车体结构的主视图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电动汽车铝合金下车体结构右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电动汽车铝合金下车体结构仰视未安装电池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电动汽车铝合金下车体结构仰视插入电池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电动汽车铝合金下车体结构仰视插入电池安装完成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电动汽车铝合金下车体结构仰视插入电池安装完成之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车体,2、电池盒,3、操控盒,4、转动空腔,5、升降空腔,6、支撑柱,7、螺栓,8、锥齿轮一,9、锥齿轮二,10、转轴一,11、齿轮一,12、齿轮二,13、螺纹柱,14、升降孔,15、放置槽,16、滑动块,17、滑动座,18、滑动槽,19、固定块,20、挡块,21、限位块,22、限位槽,23、T形柱,24、T形槽,25、工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一种电动汽车铝合金下车体结构,包括车体1和电池盒2,所述车体1的下端设有操控盒3,所述操控盒3内设有两个转动空腔4和两个升降空腔5,所述操控盒3内设有支撑柱6,所述操控盒3的一侧壁设有螺栓7,所述螺栓7穿透操控盒3与支撑柱6滑动连接,所述螺栓7上设有锥齿轮一8,所述转动空腔4的下侧壁设有锥齿轮二9,所述锥齿轮一8和锥齿轮二9啮合连接,所述锥齿轮二9内连接有转轴一10,所述转轴一10穿透转动空腔4下侧壁延伸至升降空腔5内与升降空腔5下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一10的下端固定有齿轮一11,所述齿轮一11上啮合连接有齿轮二12,所述齿轮二12与升降空腔5的下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齿轮二12内设有与齿轮二12相匹配的螺纹柱13,所述螺纹柱13的正上方设有升降孔14,所述升降孔14设在升降空腔5的上内侧壁,所述操控盒3的下端设有放置槽15,所述放置槽15内设有上下滑动的滑动块16,所述滑动块16靠近操控盒3的一端设有滑动座17,所述螺纹柱13的下端与滑动座17转动连接,所述滑动块16的两侧设有滑动槽18,所述放置槽15的远离操控盒3的一端设有与滑动块16结构相同的固定块19,所述滑动块16和固定块19均为工字形结构。所述锥齿轮一8设置为两个,对两个滑动块16进行同时的提升,进而将电池盒2上端的两侧进行同时的固定,固定的更为稳固。所述螺纹柱13上端设有挡块20,所述挡块20直径小于升降孔14的直径,防止螺纹柱13过度的向下移动,挡块20能被齿轮二12挡在齿轮二12上方,进而防止滑动块16脱落。所述滑动块16的两端设有限位块21,所述放置槽15的内侧壁和固定块19的内侧壁均设有与限位块21相匹配的限位槽22,防止滑动块16抖动,使滑动块16滑动的为一条直线,且滑动块16固定更为的稳固。所述螺纹柱13靠近滑动座17的一端设有T形柱23,所述滑动座17内设有与T形柱23相匹配的T形槽24,螺纹柱13上的T形柱23在T形槽24内转动,在螺纹柱13转动时带动滑动座17升降,进而使滑动块16升降。所述电池盒2的一端设有与滑动块16和固定块19相匹配的工形槽25,使电池盒2内的工形槽25能够顺着固定块19向滑动块16滑动。所述电池盒2沿工形槽25的方向的长度和滑动块16长度相同,电池盒2在放置槽15内固定时更为的稳固,不易抖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初始状态时转动螺栓7带动锥齿轮一8,锥齿轮一8带动锥齿轮二9转动,进而通过转轴一10使齿轮一11转动,齿轮一11带动齿轮二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铝合金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和电池盒(2),所述车体(1)的下端设有操控盒(3),所述操控盒(3)内设有两个转动空腔(4)和两个升降空腔(5),所述操控盒(3)内设有支撑柱(6),所述操控盒(3)的一侧壁设有螺栓(7),所述螺栓(7)穿透操控盒(3)与支撑柱(6)滑动连接,所述螺栓(7)上设有锥齿轮一(8),所述转动空腔(4)的下侧壁设有锥齿轮二(9),所述锥齿轮一(8)和锥齿轮二(9)啮合连接,所述锥齿轮二(9)内连接有转轴一(10),所述转轴一(10)穿透转动空腔(4)下侧壁延伸至升降空腔(5)内与升降空腔(5)下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一(10)的下端固定有齿轮一(11),所述齿轮一(11)上啮合连接有齿轮二(12),所述齿轮二(12)与升降空腔(5)的下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齿轮二(12)内设有与齿轮二(12)相匹配的螺纹柱(13),所述螺纹柱(13)的正上方设有升降孔(14),所述升降孔(14)设在升降空腔(5)的上内侧壁,所述操控盒(3)的下端设有放置槽(15),所述放置槽(15)内设有上下滑动的滑动块(16),所述滑动块(16)靠近操控盒(3)的一端设有滑动座(17),所述螺纹柱(13)的下端与滑动座(17)转动连接,所述滑动块(16)的两侧设有滑动槽(18),所述放置槽(15)的远离操控盒(3)的一端设有与滑动块(16)结构相同的固定块(19),所述滑动块(16)和固定块(19)均为工字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铝合金下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和电池盒(2),所述车体(1)的下端设有操控盒(3),所述操控盒(3)内设有两个转动空腔(4)和两个升降空腔(5),所述操控盒(3)内设有支撑柱(6),所述操控盒(3)的一侧壁设有螺栓(7),所述螺栓(7)穿透操控盒(3)与支撑柱(6)滑动连接,所述螺栓(7)上设有锥齿轮一(8),所述转动空腔(4)的下侧壁设有锥齿轮二(9),所述锥齿轮一(8)和锥齿轮二(9)啮合连接,所述锥齿轮二(9)内连接有转轴一(10),所述转轴一(10)穿透转动空腔(4)下侧壁延伸至升降空腔(5)内与升降空腔(5)下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一(10)的下端固定有齿轮一(11),所述齿轮一(11)上啮合连接有齿轮二(12),所述齿轮二(12)与升降空腔(5)的下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齿轮二(12)内设有与齿轮二(12)相匹配的螺纹柱(13),所述螺纹柱(13)的正上方设有升降孔(14),所述升降孔(14)设在升降空腔(5)的上内侧壁,所述操控盒(3)的下端设有放置槽(15),所述放置槽(15)内设有上下滑动的滑动块(16),所述滑动块(16)靠近操控盒(3)的一端设有滑动座(17),所述螺纹柱(13)的下端与滑动座(17)转动连接,所述滑动块(16)的两侧设有滑动槽(18),所述放置槽(15)的远离操控盒(3)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华张天保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道晟航空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