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空气过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397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空气过滤系统,包括:壳体、空气滤芯器及风扇;空气滤芯器及风扇设于壳体内;空气滤芯器罩设于车辆通风口朝向外的一侧;风扇设于空气滤芯器远离车辆的一侧;空气滤芯器的上表面还设有检测单元和风扇驱动单元,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风扇驱动单元的输入端连接,风扇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风扇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在车顶或车底,可对车内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控,当发现车内气体浓度超标时,自动打开风扇进行进排风作业;同时还增设有空气滤芯器,过滤进出车厢的空气,可有效防止车内有害气体外泄并输入新鲜空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空气过滤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过滤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空气过滤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市场的车辆,包括救护车、旅居车及房车,采用的通风一般为强制通风和自然通风两种,采用这两种通风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结构都通过人的感知去控制空气的进排气,在密封环境下,当车内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氧气减少时,车内人员容易犯困,此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尤其对于长途夜间装运来说,安全控制没有保障。2、现有结构大颗粒物体可以自由出入,尤其是救护车处在负压状态时,容易造成有害气体外泄。因此,设计一种能够根据车内的空气情况自动开启通风系统,同时阻值大颗粒物体进出车厢的车辆空气过滤系统,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空气过滤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人的感知去控制空气的进排气,如果车内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容易导致车内人员犯困,引起安全事故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空气过滤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壳体、空气滤芯器及风扇;所述空气滤芯器及所述风扇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空气滤芯器罩设于车辆通风口朝向外的一侧;所述风扇设于所述空气滤芯器远离所述车辆的一侧;所述空气滤芯器的上表面还设有检测单元和风扇驱动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风扇驱动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风扇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风扇连接。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控制器及多个空气传感器,各所述空气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风扇驱动单元连接。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空气传感器设于所述车辆车内。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设于车内的所述空气传感器的高度不高于所述车辆座位的高度。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空气传感器设于靠近所述风扇的位置。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传感器获取的气体数据包括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甲醛浓度、苯浓度、甲苯浓度及二甲苯浓度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滤芯器为凹型结构,所述检测单元和所述风扇驱动单元设于所述空气滤芯器的凹型槽内。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扇驱动单元包括继电器及电动机,所述继电器的电源端与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开关端与所述电动机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风扇连接。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远离所述车辆一侧的顶部设有一防雨盖,所述防雨盖的内径大于所述壳体所述车辆一侧的外径。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与所述车辆之间还设有底座,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底座与所述车辆固定连接。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车辆空气过滤系统,安装在车顶或车底,可对车内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控,当发现车内气体浓度超标时,自动打开风扇进行进排风作业;同时还增设有空气滤芯器,过滤进出车厢的空气,可有效防止车内有害气体外泄并输入新鲜空气。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检测单元及风扇驱动单元的结构框图。元件标号说明1-壳体;2-空气滤芯器;3-风扇;4-防雨盖;5-底座;6-检测单元;7-风扇驱动单元;601-空气传感器;602-控制器;701-继电器;702-电动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空气过滤系统,包括:壳体1、空气滤芯器2及风扇3,其中,空气滤芯器2及风扇3均设于壳体1内。壳体1的上下两端开口,且壳体1的一端设于车辆通风口朝向外的一侧,空气滤芯器2罩设于车辆通风口朝向外的一侧,风扇3设于空气滤芯器2远离车辆的一侧。采用这种方案,车厢内外的气体通过车辆通风口进出时,空气滤芯器可过滤气体中的有害物质,即防止车内有害气体外泄,也防止外部有害物质进入车内,污染车内环境。空气滤芯器2上表面可以是平面结构或凹型结构,检测单元6和风扇驱动单元7设于空气滤芯器2的上表面或凹型槽内。请参阅图2,检测单元6包括多个空气传感器601和控制器602,各空气传感器601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602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602的输出端与风扇驱动单元7连接。空气传感器601获取的气体数据包括氧气浓度及二氧化碳浓度。空气传感器601获取的气体数据还包括有害气体的浓度,其中,有害气体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TVOC(6-16个碳的烷烃)、酮类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实际使用时,还可根据需要选用多种类型的空气传感器来检测车内的有害气体,此处不再赘述。空气传感器601设置在风扇3的周边位置及车辆的车厢内,当设置于车厢内部时,应不高于车内的座位高度。在具体实现场景中,当应用于救护车时,空气传感器601在车内的位置高度应不高于车内救护床的高度。采用这种方案,可监控车内病人周边的气体浓度,当病人周边的气体浓度超标时,及时开启空气过滤系统,以使病人处于舒适的状态中。风扇驱动单元7包括继电器701及电动机702,继电器701的电源端与控制器602的输出端连接,继电器701的开关端与电动机702的控制端连接,电动机702的输出端与风扇3连接。采用这种方案,空气传感器将获取的气体数据传输到控制器内,当氧气浓度低于预设值,或二氧化碳浓度高于预设值,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到继电器的电源端,使电动机的电源端上电,从而带动风扇正转或反转,启动进风或排风作业,将外部新鲜空气输送到车内或将车内气体排出车外。需要说明的是,氧气浓度的预设值和二氧化碳浓度的预设值均可参照以下表一的参数,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此处不再赘述。表一本技术的一种车辆空气过滤系统还包括防雨盖4,防雨盖4位于壳体1远离车辆一侧的顶部,用于防止外部雨水或地面污水进入本系统,为了达到更好的遮挡效果,防雨盖的截面积可大于壳体顶部的截面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空气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壳体、空气滤芯器及风扇;所述空气滤芯器及所述风扇设于所述壳体内;/n所述空气滤芯器罩设于车辆通风口朝向外的一侧;/n所述风扇设于所述空气滤芯器远离所述车辆的一侧;/n所述空气滤芯器的上表面还设有检测单元和风扇驱动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风扇驱动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风扇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风扇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空气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壳体、空气滤芯器及风扇;所述空气滤芯器及所述风扇设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空气滤芯器罩设于车辆通风口朝向外的一侧;
所述风扇设于所述空气滤芯器远离所述车辆的一侧;
所述空气滤芯器的上表面还设有检测单元和风扇驱动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风扇驱动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风扇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风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空气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控制器及多个空气传感器,各所述空气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风扇驱动单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空气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空气传感器设于所述车辆车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空气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设于车内的所述空气传感器的高度不高于所述车辆座位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空气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空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承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宇豪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