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安装的摩托车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3966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安装的摩托车轮毂,包括轮体,所述轮体的四周外表面分别开设有轮辋和轮辐,所述轮体的前端外表面覆盖有顺滑层,所述轮体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前端外表面开设有螺丝孔,所述螺丝孔的内部中间套装有螺丝,所述安装座的内部中间固定安装有减震环,所述减震环的内部中间固定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内部中间套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中心环,所述中心环的前端外表面套装有钢圈,所述轮体的中间位置呈镂空结构,所述螺丝孔和螺丝的数量皆为若干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增加增加摩托车轮毂的功能性,并能提高摩托车轮毂的使用效果,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安装的摩托车轮毂
本技术涉及轮毂的
,尤其涉及一种易安装的摩托车轮毂。
技术介绍
摩托车轮毂是摩托车中极其重要的部件之一,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摩托车行驶的安全和可靠。目前,市面上有钢轮毂、铝合金铸造轮毂、镁合金轮毂、铝合金锻造轮毂和碳纤维轮毂,不同类型的轮毂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但是现有的摩托车轮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缺陷,轮毂的结构单一,不方便安装,轮毂使用过程中减震性能较弱,长时间使用后会与轴承产生磨损,轮毂的通用性较差,只能和相同型号尺寸的摩托车轴承固定连接,给使用过程带来影响,因此,现在对摩托车轮毂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易安装的摩托车轮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安装的摩托车轮毂,包括轮体,所述轮体的四周外表面分别开设有轮辋和轮辐,所述轮体的前端外表面覆盖有顺滑层,所述轮体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前端外表面开设有螺丝孔,所述螺丝孔的内部中间套装有螺丝,所述安装座的内部中间固定安装有减震环,所述减震环的内部中间固定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内部中间套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中心环,所述中心环的前端外表面套装有钢圈。优选的,所述轮体的中间位置呈镂空结构。优选的,所述螺丝的一端呈六角形结构,所述螺丝孔和螺丝的数量皆为若干组。优选的,所述中心环呈凸形板状结构,所述钢圈呈弧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减震环的内表面覆盖有橡胶层,所述减震环的内表面位于橡胶层的下端位置固定安装有减震杆,所述减震杆的外表面套装有弹簧。优选的,所述减震环的内部中间夹有弹力板,所述弹力板的两端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减震片,所述减震片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橡胶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顺滑层和安装座,顺滑层便于增加轮毂边缘处的光滑度,使其可以快速的与轮胎套装,安装座便于将轮体和摩托车的车轴进行固定安装,螺丝的六角形结构具有增大摩擦的效果,使得螺丝便于安装于拆卸,提高摩托车轮毂的使用效果;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减震环、中心环和钢圈,减震环可以对轮毂的进行减震处理,增加了轮毂的稳定性,中心环和钢圈的配合使用可以使轮毂更换多种规格的轴承,提高了轮毂的通用性,增加了摩托车轮毂的实用性;综上,本技术能够增加增加摩托车轮毂的功能性,并能提高摩托车轮毂的使用效果,具有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易安装的摩托车轮毂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易安装的摩托车轮毂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易安装的摩托车轮毂实施例一的减震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易安装的摩托车轮毂实施例二的减震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轮体、2轮辋、3安装座、4螺丝孔、5螺丝、6减震环、7轴承座、8轴承、9中心环、10钢圈、11轮辐、12减震杆、13橡胶层、14弹簧、15弹力板、16减震片、17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一:参照图1-3,一种易安装的摩托车轮毂,包括轮体1,轮体1的四周外表面分别开设有轮辋2和轮辐11,使得轮毂可以对轮胎进行固定,轮体1的前端外表面覆盖有顺滑层,便于增加轮毂边缘处的光滑度,使其可以快速的与轮胎套装,轮体1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安装座3,安装座3的前端外表面开设有螺丝孔4,螺丝孔4的内部中间套装有螺丝5,使得轮毂和摩托车的车轴进行固定安装,安装座3的内部中间固定安装有减震环6,使得对轮毂进行减震处理,减震环6的内部中间固定安装有轴承座7,轴承座7的内部中间套装有轴承8,轴承8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中心环9,中心环9的前端外表面套装有钢圈10,使得轮毂更换多种规格的轴承8,提高轮毂的通用性。其中,轮体1的中间位置呈镂空结构,便于减轻轮体1的重量。其中,螺丝5的一端呈六角形结构,螺丝孔4和螺丝5的数量皆为若干组,便于增加轮毂与车轴的连接牢固性。其中,中心环9呈凸形板状结构,钢圈10呈弧形结构。其中,减震环6的内表面覆盖有橡胶层13,减震环6的内表面位于橡胶层13的下端位置固定安装有减震杆12,减震杆12的外表面套装有弹簧14,便于对轮毂的进行减震处理,增加轮毂的使用稳定性。实施例二:参照图1-2,4,一种易安装的摩托车轮毂,包括轮体1,轮体1的四周外表面分别开设有轮辋2和轮辐11,使得轮毂可以对轮胎进行固定,轮体1的前端外表面覆盖有顺滑层,便于增加轮毂边缘处的光滑度,使其可以快速的与轮胎套装,轮体1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安装座3,安装座3的前端外表面开设有螺丝孔4,螺丝孔4的内部中间套装有螺丝5,使得轮毂和摩托车的车轴进行固定安装,安装座3的内部中间固定安装有减震环6,使得对轮毂进行减震处理,减震环6的内部中间固定安装有轴承座7,轴承座7的内部中间套装有轴承8,轴承8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中心环9,中心环9的前端外表面套装有钢圈10,使得轮毂更换多种规格的轴承8,提高轮毂的通用性。其中,轮体1的中间位置呈镂空结构,便于减轻轮体1的重量。其中,螺丝5的一端呈六角形结构,螺丝孔4和螺丝5的数量皆为若干组,便于增加轮毂与车轴的连接牢固性。其中,中心环9呈凸形板状结构,钢圈10呈弧形结构。其中,减震环6的内部中间夹有弹力板15,弹力板15的两端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减震片16,减震片16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橡胶垫17,便于对轮毂的进行减震处理,增加轮毂的使用稳定性。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安装座3中的螺丝孔4和螺丝5,把轮体1和摩托车的车轴进行固定安装,再将轮胎套装在开设的轮辋2和轮辐11的中间位置,将轴承8套装在轴承座7的中间位置,然后再将中心环9固定安装在轴承8的前端,最后把钢圈10套装在中心环9的凸槽内,对轴承8进行固定,通过钢圈10的弧形结构可以进行弹性形变,使其可以对多种规格尺寸的轴承8进行固定,轮体1的中间为镂空结构便于减轻轮体1的重量,减震环6中的减震杆12、橡胶层13和弹簧14或者是弹力板15、减震片16和橡胶垫17都可以对轮毂的进行减震处理,增加轮毂的使用稳定性,便于提高轮毂的使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安装的摩托车轮毂,包括轮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1)的四周外表面分别开设有轮辋(2)和轮辐(11),所述轮体(1)的前端外表面覆盖有顺滑层,所述轮体(1)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安装座(3),所述安装座(3)的前端外表面开设有螺丝孔(4),所述螺丝孔(4)的内部中间套装有螺丝(5),所述安装座(3)的内部中间固定安装有减震环(6),所述减震环(6)的内部中间固定安装有轴承座(7),所述轴承座(7)的内部中间套装有轴承(8),所述轴承(8)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中心环(9),所述中心环(9)的前端外表面套装有钢圈(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安装的摩托车轮毂,包括轮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1)的四周外表面分别开设有轮辋(2)和轮辐(11),所述轮体(1)的前端外表面覆盖有顺滑层,所述轮体(1)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安装座(3),所述安装座(3)的前端外表面开设有螺丝孔(4),所述螺丝孔(4)的内部中间套装有螺丝(5),所述安装座(3)的内部中间固定安装有减震环(6),所述减震环(6)的内部中间固定安装有轴承座(7),所述轴承座(7)的内部中间套装有轴承(8),所述轴承(8)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中心环(9),所述中心环(9)的前端外表面套装有钢圈(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安装的摩托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1)的中间位置呈镂空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安装的摩托车轮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宝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宝鑫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