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夹取型多关节式变刚度机械手及夹取范围调节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手
,尤其涉及一种夹取型多关节式变刚度机械手及夹取范围调节方法。
技术介绍
在批量化测量领域,往往使用机械手进行零件的定位,安装与调整。机械手的抓取精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最终测量结果的精度,而且对于一些精密和易碎零件,机械手也容易造成损坏。因此,一种精度高,安全性强,适用范围广的机械手显得十分必要。传统的机械手从系统自身的刚度来分,主要分为两类:刚性机械手与柔性机械手。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2010531123.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主动变刚度功能的软体机械手,涉及软体机器人
为解决现有的具有变刚度功能的软体机械手,柔顺性、结构紧凑性较差,制备工艺复杂,变刚度与变形存在耦合的问题。支架的下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匀的设有三个软体指,支架的上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匀的设有三个柔性带驱动机构。上述专利中的一种具有主动变刚度功能的软体机械手存在以下不足:整体装置虽然做到了变刚度机械手的夹持工作,但是整体装置通过气动驱使软体指进行夹持的方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取型多关节式变刚度机械手,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两侧外壁分别开有导槽(14),且两个导槽(14)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底座(2),底板(1)底部一侧外壁设置有第二履带滑轨(16),第二履带滑轨(16)的一侧外壁通过导轴连接有两个滚轮(15),且底板(1)靠近两个滚轮(15)下方的内壁开有限位槽(3),第二履带滑轨(16)的一侧通过螺栓与滑动底座(2)的一侧相连接,底板(1)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等距离分布的固定环(4),且固定环(4)的顶部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底座(5),旋转底座(5)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关节架(6),第一关节架(6)的底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取型多关节式变刚度机械手,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两侧外壁分别开有导槽(14),且两个导槽(14)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底座(2),底板(1)底部一侧外壁设置有第二履带滑轨(16),第二履带滑轨(16)的一侧外壁通过导轴连接有两个滚轮(15),且底板(1)靠近两个滚轮(15)下方的内壁开有限位槽(3),第二履带滑轨(16)的一侧通过螺栓与滑动底座(2)的一侧相连接,底板(1)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等距离分布的固定环(4),且固定环(4)的顶部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底座(5),旋转底座(5)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关节架(6),第一关节架(6)的底端内部设置有驱动组件,第一关节架(6)的顶端通过连接转筒(7)转动连接有第二关节架(8),第二关节架(8)的底端设置有机盒(1),且机盒(1)的一侧设置有机盖(9),第一关节架(6)和第二关节架(8)相对一侧通过液压杆(12)相连接,第二关节架(8)底端一侧外壁设置有第一履带滑轨(10),且第一履带滑轨(10)的滑块端设置有夹持手(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取型多关节式变刚度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底座(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座(13),且第二关节架(8)的内侧设置有控制器(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取型多关节式变刚度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转轴(18)、第一斜齿轮(19)、第二斜齿轮(20)、连接轴(21)和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通过固定件固定于第一关节架(6)的底端内部一侧,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杆,第二斜齿轮(20)套接于转杆的圆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夹取型多关节式变刚度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齿轮(19)啮合于第二斜齿轮(20)的圆周齿上,旋转底座(5)的两侧分别开有转孔,两个转轴(18)通过轴承连接转孔的圆周内侧,连接轴(21)设置于两个转轴(18)的相对一端,且两个转轴的相反端转动连接于两个固定座(13)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取型多关节式变刚度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手(11)包括两个夹持板(22)、两个联动板(23)、L型固定板(24)、第一气缸(25)、主齿轮(26)、次齿轮(27)、齿条板(28)、驱动齿轮(29)和第二气缸(30),且第二气缸(30)底部设置于第一履带滑轨(10)的滑动端,齿条板(28)通过安装块固定于第二气缸(30)的活塞杆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夹取型多关节式变刚度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履带滑轨(10)的滑动端开有滑槽,齿条板(28)与滑槽相适配,第一履带滑轨(10)的一侧焊接有L型滑动板,且L型滑动板一侧开有导孔,导孔内滑动连接有导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