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轨道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机器人的应用场合越来越广泛,在对安全性有一定要求的场合,越来越多的会采用沿轨道行走的机器人来提高设备移动的可靠性。目前,大多数轨道机器人采用挂载的方式将主体结构挂载在轨道上,主要依靠轨道机器人的顶轮和侧轮分别与轨道的顶部和侧面滚动接触。在上述的结构中,会选用顶轮或侧轮中的一个作为驱动轮来使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上述的顶轮或侧轮会承受轨道机器人的重量或者维持轨道机器人的运行,如果将上述的顶轮或侧轮作为主动轮使用,会导致电机需要承受额外的负载,致使某些位置下,轨道机器人的整体运动精度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轨道机器人存在的因为驱动轮设置不合理所导致的运动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机器人,包括:承重主体;承重导向轮机构,安装在承重主体上,承重导向轮机构的转轴沿水平方向设置,用于与轨道的承重面配合将承重主体挂载在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n承重主体(10);/n承重导向轮机构(20),安装在所述承重主体(10)上,所述承重导向轮机构(20)的转轴沿水平方向设置,用于与轨道的承重面配合将所述承重主体(10)挂载在轨道上;/n限位导向轮机构(30),安装在所述承重主体(10)上并位于所述承重导向轮机构(20)的下侧,所述限位导向轮机构(30)的转轴沿竖直方向设置,用于与轨道的侧面配合以限制所述承重主体(10)相对于所述轨道的水平运动;/n驱动轮机构(40),设置在所述承重主体(10)上,所述驱动轮机构(40)的转轴沿水平方向设置,用于与所述轨道的底面抵接配合驱动所述承重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重主体(10);
承重导向轮机构(20),安装在所述承重主体(10)上,所述承重导向轮机构(20)的转轴沿水平方向设置,用于与轨道的承重面配合将所述承重主体(10)挂载在轨道上;
限位导向轮机构(30),安装在所述承重主体(10)上并位于所述承重导向轮机构(20)的下侧,所述限位导向轮机构(30)的转轴沿竖直方向设置,用于与轨道的侧面配合以限制所述承重主体(10)相对于所述轨道的水平运动;
驱动轮机构(40),设置在所述承重主体(10)上,所述驱动轮机构(40)的转轴沿水平方向设置,用于与所述轨道的底面抵接配合驱动所述承重主体(10)在所述轨道上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导向轮机构(30)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导向轮机构(30)间隔设置在所述承重主体(10)上,两个所述限位导向轮机构(30)分别与所述轨道的左右两个侧面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导向轮机构(20)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承重导向轮机构(20)间隔设置在所述承重主体(10)上,两个所述承重导向轮机构(20)分别与所述轨道的顶部的左右两个部分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机器人还包括:
驱动安装件(50),所述驱动安装件(50)的第一端与所述承重主体(10)铰接,所述驱动轮机构(40)安装在所述驱动安装件(50)上;
调压机构(60),包括伸缩活动件,所述伸缩活动件的第一端铰接安装在所述承重主体(10)上,所述伸缩活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安装件(50)的第二端铰接,所述伸缩活动件通过伸长或者缩短调节所述驱动安装件(50)带动所述驱动轮机构(40)与所述轨道的底面压紧或放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机构(60)还包括基座(61),所述基座(61)固定安装在所述承重主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炜,郝晓斌,王微,王立平,董曙君,张博,李晓莹,潘伟民,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京能康巴什热电有限公司,北京能工荟智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